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央行姚余棟解讀”供給側改革“核心內容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28 09:31


11月份以來,“供給側改革”成為高層講話中的高頻詞。?

在經歷了3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后,單純依靠需求端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難以為繼。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面臨著嚴峻挑戰,同時也蘊藏著巨大機遇。當前,應從供給端進行改革,在房地產去庫存、防范金融風險等方面積極推進。?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從短期、中期、長期三個層面,解讀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內容。?

記者:結合中國的經濟環境,應如何理解供給側改革??


姚余棟:與“供給側”相對應的是“需求側”。需求側管理主要是以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拉動經濟,調節的是短期經濟波動。而供給側則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在充分合理設定條件下可以提高中長期潛在增長率。?

這一思路的提出,吸取了此前我們在宏觀調控上的一些教訓以及后危機時代國外經濟恢復帶來的啟示。依靠需求側不斷加杠桿,最後往往要經歷金融危機去杠桿,日本和歐洲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們的經濟到現在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所以,在改革中我們應該注重時間和空間上的平衡,從供給側入手,充分釋放制度供給潛力,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穩步持續提升。?

記者:從供給側改革的角度來講,短期內應該如何著手解決當下存在的問題??

姚余棟:短期要打攻堅戰。這主要包括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的幾點,即化解過剩產能、降低企業成本、房地產去庫存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房地產方面我覺得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保證價格沒有大的下跌,涉及到控制金融風險以及經濟穩定問題;二是要避免買不起房的現象出現,畢竟住房是民生問題。我建議政府應當適當補貼,或者通過推行共有產權的方式,在解決住房需求的同時去庫存。?

化解產能過剩也是一個切入重點。國務院最近召開的常務會議強調,對持續虧損3年以上的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一系列措施“出清”,清理處置“僵尸企業”。不過,其中涉及到《破產法》的修改,過程非常艱難。另外,企業破產之后應如何妥善安置職工?雖然現在的社會保障體系比上世紀90年代末完善很多,但這方面依舊存在很大難點。?

記者:供給側改革在中期強調的是什么??

姚余棟:中期要加快放開準入,增加有效供給。新供給經濟學提出了“八雙五並重”,可以沿著這個思路深挖。?

具體來看,就是要放開醫院、銀行、學校,凡是服務業都要加大放開力度,讓民營資本進入。?

以民營銀行為例,中國的發展空間非常大,但到目前為止只有5家民營銀行,速度比較慢。再如醫院,美國社會的醫療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為16%左右,這一數字在我國是5.2%,差距很大。好的醫院不能只有大城市有,要加大醫院間的競爭。學校也是一樣,可以采用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方式,加強教育領域的投入。?

共用經濟也要放開。出租車行業就是一個正在尋求再平衡的領域,在這個過程中,政策既要保護現有出租車司機的利益,又要增強行業競爭力,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不能讓這些行業維持行政性壟斷,這是不符合中國服務業發展需求的,所以必須加大準入,這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要求,需要在“十三五”期間完成。?

上述領域都存在供給不足的現象,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到現在很多中產階級把錢都花在了國外。互聯網金融為什么充滿活力,我覺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放開了準入,但是風險也要控制好。?

記者:長期應如何著手??

姚余棟:長期要進行要素市場的改革。?

中國人口眾多,工作機會很重要,所以一定要保證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目前,勞動力市場的表現不錯,《勞動合同法》也基本能夠起到應有作用。但我想強調的是,不能讓這個市場僵化,相關法律也要根據大環境的變化適時修改,使勞動力在各城市間、各企業間自由流動。此外,還應降低社保繳費比例,給企業減負,創造更多的勞動機會。?

在資本這一市場要素方面,要重視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必須兩個輪子一起轉——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並舉,而且直接融資的比例要更高。當下,應大力發展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股權融資市場以及場外市場。?

可以觀察到,凡是間接融資占比較高的國家,例如匈牙利、德國等,都出現過大的金融危機。我們要防范危機,同時也要考慮遇到危機“跌倒”后靠什么站起來,我覺得應該靠資本市場。現階段可以發行高收益債券,擴展優先股,降低資本負債率,尤其是鼓勵高科技企業發債,買者自擔風險,打破剛性兌付。必須強調,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一定要讓直接融資比例超過間接融資。美國直接融資占融資市場三分之二的比例,但即便如此,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是產生於占比三分之一的間接融資。?

記者:在強調供給側改革的同時,應該如何看待需求側的調控??

姚余棟:並不是完全否定需求側的作用,只是應當強調,在使用需求端工具時,應把握好度,控制好杠桿。此前我們4萬億元投資計劃就留下不少“後遺症”。面對當前新常態下的經濟環境,政策應該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需求管理是西醫,見效快,但有副作用;供給側改革是中醫,療效慢,但能夠“治本”。不過,一旦出現經濟危機,或者經濟嚴重下滑的情況,一定要果斷使用西醫。除此之外,以中醫為主,西醫為輔。?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