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產階級將成特朗普競選美國總統出線的底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26 10:40


有評論文章認為,社會觀察家相信,大多數美國人非富即貧已開始催化一種不同的政治形態和效應。在美國共和黨總統初選中領先的房地產大亨特朗普作風張揚,他充滿族群歧視並近乎非理性的觀點,不但沒有使他淪落為被民意邊緣化的參選人,反而增進了他受歡迎的程度,就是明證。特朗普意識到美國社會的集體焦慮,利用共和黨選民的不安全感,大大增加了他出線的機會。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美國研究機構皮尤研究中心上周公布的一份報告發現,受到日益擴大的下層低收入群體以及財富膨脹的上層富裕群體兩端的擠壓,美國中收入家庭階層首次變成社會少數群體。這是自1970年代以來從未出現過的現象。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re)引用的數據顯示:在1971年,美國有8000萬個中收入家庭,與之對比的是貧富兩端,共有5200萬個家庭。如今,中收入家庭增至1億2000萬個,但被定義為貧窮和富裕的兩個群體,總計有1億2100萬個家庭。皮尤形容:“這是可能象征某個臨界點(tipping point)的人口改變(demographic shift)。”

與此同時,美國財富分配的趨勢也出現顯著變化。根據這份報告,以全國總收入來計算,較高收入家庭得到的收入比率,從1970年的29%大幅提升到2014年的49%,而中收入家庭的同期收入比率則從62%顯著下跌至43%。

中收入社會階層向來被視為美國民主的基石。養育著子女、收入逐年穩健增加的年輕家庭,是它得以擁有多年政治穩定和社會共識的基礎。此時,這個承載著無數人的美國夢圖像看來正在瓦解,中收入家庭式微必將對美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社會觀察家相信,大多數美國人非富即貧已開始催化一種不同的政治形態和效應。在美國共和黨總統初選中領先的房地產大亨特朗普作風張揚,他充滿族群歧視並近乎非理性的觀點,不但沒有使他淪落為被民意邊緣化的參選人,反而增進了他受歡迎的程度,就是明證。特朗普意識到美國社會的集體焦慮,利用共和黨選民的不安全感,大大增加了他出線的機會。

社會兩極化的現象過於嚴重,不僅不利於社會凝聚力,也可能催生不健康且扭曲的政治文化。“特朗普現象”反襯的是捍衛一個立場溫和、持中間立場(middle ground)的社會群體的重要性。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一個強大的中產階級是一個不能忽略的環節。

聚焦新加坡,至今沒有正式的研究結果指向新加坡正出現類似美國社會兩極化的趨勢,但作為開放型的經濟體,它難以自外於社會不平等加劇的全球化現實,這也無形中對中產階級造成生活壓力。

住房、交通、醫藥和外來移民等方面的政策失誤,導致執政黨在2011年大選流失不少中產階級的選票,也間接讓它首次失去一個集選區。然而,今年大選的亮眼成績——近10個百分點的進步、69.9%的壓倒性得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執政黨有意識地向中產階級傾斜的公共政策調整取得了成效。

與此同時,有跡象顯示,過去一些固化的社會風氣也在悄然改變。向來在新加坡社會備受推崇的唯才是用制,盡管在全球化時代或多或少助長了一種理所當然的“勝者全拿”觀念,近來也悄悄地發生了積極的變化。

政府提出的“未來技能”(skillsfuture)計劃,強調“行行出狀元”,除了力求改變社會獨尊一紙文憑的心態,也是一種另類的社會改造工程。如果成功落實,它將拓寬成功的社會定義和個人上升的頻道,更將夯實中產階級的基礎,避免社會流動性滯緩帶來的不良社會后果。

新加坡的未來是一條充滿機遇、有公平制度和公平對待中產階級的道路,副總理尚達曼曾在一場競選群眾大會上如此表明。這條路能否走得通,取決於包括中產階級在內的民眾與政府之間的信任,也需要中產階級展現成熟的政治意識,在爭取自身利益的同時,也承擔照顧弱勢群體的責任,體現一個真正改變的新型社會文化。(聯合早報)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