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智庫:中國未來官員隊伍改革的方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29 09:53
高級研究員 賀軍
國內官方媒體日前總結政府改革成就時提到,從2014年1月開始,中央組織部把整治超職數配備干部問題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高度重視,扎實推進,取得了明顯效果。各地各單位“三超兩亂”現象得到遏制,超配干部數量大幅下降,按職數配備干部逐步進入良性循環軌道。截至目前,全國超配的副處級以上領導職數已經消化32041名,3年整治任務已完成79.85%。
很顯然,伴隨著反腐敗、政府機構改革,未來減少官員隊伍數量將是政府機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今後政府改革要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其實,中國的官員隊伍數量不是新話題,過去就曾有過說法,中國目前財政供養的官員數量以及官民比都是歷史上最高的,這給財政資源帶來了很大壓力。
不過在我們看來,官員數量太多帶來的財政壓力,並不是當前官員隊伍改革的重點。從中組部整治超職數配備官員來看,更重要的目的是要解決官員人浮於事、效率太低,以及不當作為的問題。從中國的需求來看,需要建立一支與市場化改革相適應的官員隊伍來。
中國到底是官多還是官少?有不同的說法。國內官員的數量,狹義上指的是公務員數量,廣義上則擴展到財政供養的各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2012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前中紀委副書記劉錫榮提供的數據稱,4年前全國公務員是600萬人,2013已經增加到1000萬人,一年增加100多萬人。而“兩亂兩超”給買官賣官留下無盡空間。官多了不好管,供養成本、教育成本、監管成本和違法違紀查處成本都很高。他說,中國每年要處理10萬多名干部,其中省級以上干部10多人,“大象身上洗下來的泥巴總比小豬身上洗下來的泥巴多。”
中國國家公務員局負責人則表示,我國有1000萬公務員的說法不實。該負責人稱,據公務員主管部門統計,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國公務員的數量分別是659.7萬人、678.9萬人、689.4萬人,近兩年年均增長約15萬人。此外,我國還有88.4萬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群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另一種計算方法是,以財政供養人員來衡量廣義的公務員數量。有統計稱,中國的財政供養人員包括行政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及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其數量為4000多萬人。以財政供養人員占總人口的比例來看,美國為1∶12;法國1∶12;日本1∶23;英國1∶24;中國1∶26。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比例差別不大。
如果按照公務員與gdp的比例來計算,中國公務員的數量大大超出發達國家,中國為39人/百萬美元,大大高於發達國家,美國為2.31人/百萬美元,日本為1.38人/百萬美元。曾有人根據2008年的gdp等數據估算出:中國每百萬美元gdp供養12.3人,美國則為1.57人,法國為1.70人,日本為1.14人,英國為0.88人,加拿大最少,為0.41人。
與中國歷史上政府官員數量來縱向比較,可以看到目前官員數量龐大。中國歷史上依靠士紳階層穩固政權統治,政府管理人員相對較少,官民比例很低。西漢時期是1/7948,東漢是1/7464,唐代1/2927,元代1/2613。宋代大體介於唐明之間,明代1/2299,清代1/911,建國初1/600。現在國內一些地方的供養比更高,個別地方甚至達到了空前的1∶9。
雖然不能只以政府雇員數量來評價政府的規模,但政府官員增多以及與此相關的工作效率降低變得越來越突出。更大的問題是,多年以來,官員隊伍已經異化為一個為自己謀取利益的利益集團,權力也已經市場化,這是導致官員隊伍出現大規模腐敗的原因。十八大以來中央大力推動反腐敗,實際上是要對過去畸形的官員利益集團進行制度性糾偏。客觀來看,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有官員隊伍的很大功績,但今後的中國要進入不同的階段,要調整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讓市場做得更多,政府一要退出市場,二要做自己該做的事,在職能定位上進行較大的調整。
中國的政府機構改革將首先體現在官員隊伍的數量減少,以及政府職能定位的調整。今後的中國市場,需要政府不斷地退出競爭性領域,由市場力量和市場機制更多起到作用。 、
編者注:安邦已授權和訊網發布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