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放款不再是金融機構的專利

台灣銀行家 2022-06-08 17:39


撰文:黃庭瑄

 


美國金融科技 讓信用成為服務

美國金融科技市場開始以信用卡之外的方式提供信用,目的是讓客戶不用再以債台高築的方式取得資金來達成財務目標,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些金融科技公司背後的資金提供者未必是銀行,主打銀行未滿足的市場。

一直以來,廣大的信用卡市場需求和疫情後先買後付(BNPL)工具盛行,都代表著消費者對於「信用」的需要。隨著金融科技產品快速創新,信用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從信用即服務(Credit as a Service, Caas)這個概念來建立利基市場。

美國金融科技市場開始以傳統信用卡之外的方式提供信用,例如 Stilt 放款給信用不足的新移民,Onbo 建立企業對企業(B2B)的貸款平台,Upgrade 發行本質是貸款的信用卡,給予客戶如同貸款可分期,且利率比信用卡低的還款條件。這些金融科技商品目標是讓客戶不用再以債台高築的方式取得資金,幫助達成財務目標,且不同以往的是,這些金融科技公司背後不一定依賴銀行贊助。

 

為信用分數不足的新移民提供貸款

Stilt 是一家專門為美國新移民提供貸款的新創公司,因許多在美國拿學生簽證或工作簽證的人信用分數不足,無法取得主流金融機構的貸款。Stilt 總部在 2015 年成立於矽谷,今年在 A 輪融資中募得 1.4 千萬美元,累計共募得 3.75 億美元。Stilt 提供最多 3.5 萬美元貸款,在 2 年內還清,背後資金提供者並非銀行,而是投資基金。Stilt 的創辦者本身也曾經是依賴簽證的新移民,希望讓更多不同背景的人能取得信用產品,目前服務範圍已延伸到美國 16 個州,多達 150 種國籍。

同樣由 Stilt 公司成立的新創公司 Onbo,是第一個非銀行投資的借貸服務,Onbo 提供一個信用借貸平台,主要服務利用 App 的介面提供各種貸款選擇,直覺且容易管理,包括透過微型貸款幫助客戶快速建立信用,提供個人貸款和信貸額度(Line of credit)等。服務對象包括一般客戶和企業客戶,整合的貸款管理系統和其他會計工具相容,節省更多管理成本。

 

金融科技卡專打銀行未滿足的市場和服務

金融科技卡(FinTech Cards)不需要透過銀行辦卡,用更方便的科技介面結合傳統功能,如貸款、銀行帳戶、保險等,可能是提供更好的回饋,或者讓客戶更容易借貸,取得信用額度,以金融科技卡的外表結合某個銀行來提供資金,介於金融與科技之間,具備更多元化的功能。金融科技卡開發越來越多的功能,為顧客省下手續費,改變償還債務的方式,以及提供更好的優惠。

例如 Aspiration 的帳戶非由銀行提供,而是金融中介經紀商提供,推出的簽帳卡可有 10% 現金回饋於 Aspiration 的儲蓄帳戶中,主打花錢同時存錢,而存款同時也能產生利息,在每個月刷 1 千美元的前提下,存 1 萬美元享有 1% 存款利率,並由自己設定帳戶手續費,費用可以由用到多少服務來決定,例如轉帳服務。Chime 銀行推出帳戶及信用卡,能夠比其他銀行提前 2 天拿到薪水入帳,且帳戶超支 200 美元以內不需要繳交任何罰款。

Self 信用卡則幫助沒有信用分數或分數極差的人重新建立信用,Self 信用卡為一種押金信用卡,但不同於以往先存入一筆金額,Self 這筆金額是先核准一筆貸款給客戶作為押金,償還完押金後即可開卡,償還的押金會給予利息,開卡後也會有手續費,但比一般方式更快累積信用分數。

Upgrade 推出信用卡和貸款的複合卡,結合分期還款服務,刷卡時如同一般信用卡,但償還時自動將餘額分期,每一期償還固定費用,利率是以合理的貸款利率計算,而非一般信用卡的循環利率,相同的債務相較以一般信用卡每個月繳交最低費用,差距非常大。Upgrade 提供 2 萬 5 千美元以內的信用額度,但無法避免利息費用,等於是給予已經有明確支出目標的人另一種貸款方式。

金融科技卡除了申請使用線上化和更直覺容易的操作外,也開始提供更多的功能。銀行對於信用卡的審核有一定程序,金融科技提供新的方式讓原本不符資格的人取得這些金融商品,對於信用分數不足的人,金融科技也利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來幫助累積信用,不必總是被金融機構拒之千里。信用卡一直是以相當優惠的刷卡紅利來吸引客戶,而金融科技卡給予的條件也越來越吸引人,不亞於一般信用卡。金融科技信用卡最近火紅的功能則是更快拿到雇主給的薪水,加快匯款處理速度,比一般銀行更快讓你的薪水入帳。

 

發行企業信用卡和企業房貸平台

Mercator 顧問公司預估 2023 年美國中小企業有高達 7 千億美元的信用卡交易金額,今年 4 月 Deserve 金融科技公司創新推出企業信用卡平台,幫助銀行、借貸公司、企業發行商業信用卡,為企業客戶打造專屬的信用卡,提供信用額度和回饋。利用數位發行的方式快速發卡,立刻使用,並結合企業內部財務運作管理。

Deserve 金融科技公司原本是發行個人信用卡,將數位化、雲端化的管理平台延伸至商業信用卡,讓金融機構能夠利用此平台,為主要服務的企業客戶發行專屬信用卡,除了更好掌握收益來源之外,也增加客戶的忠誠度。從企業端來看,得到專屬的信用額度和回饋,並且能與公司內部財務整合,讓帳戶更容易管理,會是真正需要的功能。Deserve 平台提供獨立系統,或是透過 API 整合客戶系統,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承保、即時虛擬卡發行、數位錢包配置和企業控制,使財務部門能夠追蹤、管理業務費用。

Vontive 專注在建立以公司為主的房地產貸款平台,對象為銀行、信合社和一般企業,使房地產投資貸款審核的速度更快,因為對於企業來說,找房子的時間通常很短。許多金融機構如 Barclay 銀行利用這樣的平台尋找客戶,而平台則將貸款的程序標準化、自動化,成立以來目前已核貸 6 億美元,在其建立的演算法中,目前只有 3 個違約案例,他們認為比一般房貸風險更低。

 

下一波轉變:支付工具結合信用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銀行的下一步會是透過支付工具來結合信用,銀行每年給予發卡機構(Visa、Master card、American Express 等)極高的手續費,每一筆刷卡消費中,商家也需要支付手續費。以美國市場的數據來看,這些發卡者去年合計收入 1 千億美元的手續費。美國銀行發起的 P2P 轉帳系統 Zelle,在疫情後使用率創新高,遍及 1,425 家銀行和信用社(Creditunion),2021 年交易量高達 180 億筆,金額達 4 千 9 百億美元,成長速度是疫情前的翻倍。因此下一波的轉變可能來自於銀行的支付系統取代既有的信用卡,若支付系統能同時提供信用額度和便利性,銀行就能制定自己的規則、手續費等各種遊戲規則,而不需要繳交大筆費用給發行機構。

 

信用服務是昇華消費者體驗的趨勢

信用即服務是整合信用於消費者體驗的一部份,例如透過提供更多種結帳的模式,企業可以選擇如何提供消費者信用,如同先買後付的使用,而企業透過這樣的付款模式除了更容易掌握消費者資訊之外,也使支付更方便,且跨越國界。信用即服務的概念使金融科技業者開始注意借貸市場,先買後付的盛行也明確表示大家需要「其他形式的信用提供」,而這種信用額度更有彈性、容易使用且能夠增加使用率。例如蘋果正在研發的金融服務,除了支付工具(Apple Pay)之外,蘋果信用卡、P2P 支付工具都將結合在蘋果手機的錢包,先買後付或分期付款的功能,也是未來可能整合的一項工具。

實際上,透過金融科技,更多創新服務正在開發,信用的提供讓金融服務更加普及,放款不再是金融機構的專利,更多金融科技公司的加入將加速填補市場缺口,期望能達到金融普惠。(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特約研究員)

 

 

來源:《台灣銀行家》6 月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台灣銀行家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