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品歧路 台灣半導體業路徑選擇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23 08:40
導讀
矽品引紫光入局,意味兩岸半導體業可以突破政策限制,而且隨紫光在半導體行業佈局深入,必然能夠給台灣企業帶來聯動發展。此前,聯發科與紫光的“曖昧”,以及台積電在南京建廠的計劃,都反映出台灣支柱企業的這種合作傾向。然而,外界的另一種聲音是,讓日月光吞併矽品,通過擴大市場、資本、技術優勢,來與逐漸成長的大陸企業以及全球半導體巨頭在大陸投資的業相抗衡。
本報記者 陳寶亮 北京報導
持續發酵的“紫光與日月光之戰”,在台灣半導體封測公司矽品發聲之后陷入膠著。12月21日,矽品回復日月光100%股權收購聲明,表示“將於本月28日舉行董事會,針對公司未來發展、股東、客戶、員工的最佳利益進行評估,再予以答覆。”
日月光、矽品分別是台灣地區第一、第二大的半導體封測公司,二者2014年收入分別為84.4億美元、26.3億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一、第三。
今年8月,日月光宣佈收購后者25%的股權,但遭到矽品的強烈抵制。4個月以來,矽品一直想方設法拖延、反抗日月光的股權入侵,而風頭正勁的大陸晶片集團清華紫光則是矽品最佳的白衣騎士。當然,如果能夠以此為契機打開與台灣半導體業合作的大門,清華紫光的晶片帝國也將更上一層樓。
以“未來發展”為首要評估標準的矽品,自然傾心紫光。但在大陸資本對台投資限制條款以及一邊倒的輿論面前,外界形勢對紫光、矽品格外不利。
這其實也是整個台灣半導體業的糾結——在全球半導體業重心向中國大陸遷移的趨勢下,諸如台積電、聯發科等台灣半導體支柱企業都有意像矽品一樣與大陸企業深入合作。然而,台灣的輿論似乎站在另一邊,更加支持日月光通過合併、封閉來壯大自身。
股權大戰
2015年8月21日,日月光宣佈以每股45新台幣為對價,公開收購矽品25%的股份,收購完成后,日月光將成為后者最大股東。當時,恰逢台灣股市低點,矽品股價為今年最低點33.5新台幣,日月光收購價相當於“溢價30%”。[NT:PAGE=$]
但一周后,矽品董事會公開質疑日月光,並指出8月21日之前90日的平均股價為44.87新台幣,日月光僅溢價0.29%。矽品董事會建議股東不要向日月光售賣股權。
真正讓矽品擔心的是經營權旁落。由於日月光、矽品在技術、市場客戶高度重合,日月光成為矽品最大股東后,必然會對矽品進行經營改革。矽品在公告中明確表示了對這一情況的擔心,甚至公開要求日月光“承諾財務投資,不參與經營、不要董事席位”。
8月28日,矽品董事長林文伯邀約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雙方將通過股權交換方式達成策略聯盟。根據協議,如果合作達成,富士康將持有矽品21.4%股權。這樣一來,即使日月光收購成功,富士康也足以與日月光抗衡,而矽品則可以保持獨立經營。
但由於矽品股權極為分散,矽品董事會的一系列建議、舉措並未收效。僅僅一月之后,包括壽險公司、外資股東與美國存托憑證專戶持股投向收購方,日月光公開收購一舉突破邀約上限的25%,達到36.83%的高比例。9月22日,日月光宣佈完成收購矽品25%股權,總收購價352億新台幣(約70億人民幣)。而其后,外資股東在與富士康的策略聯盟的董事討論會上投下了關鍵的反對票,矽品與富士康聯盟破局。
當然,矽品對這一結果並不甘心。10月15日,矽品在高雄法院起訴日月光,希望通過法律手段驅逐后者。其間,矽品與日月光多次通過股市公告隔空喊話,言辭激烈。
與此同時,矽品員工成立600余人的自救會,公開遊行抗議日月光入局,並提出過矽品員工的“八項要求”,但日月光始終未予以回應。甚至還有矽品股東公開指責日月光的污染行為以及日月光董事長的私人品行。雙方矛盾之深可見一斑。
日月光入主矽品已成定局、矽品無計可施之際,恰逢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赴台,6億美元入股台灣力成科技,成為后者第二大股東。此前,紫光集團旗下同方國芯剛剛公佈800億人民幣定增方案,趙偉國還宣佈了未來5年成立3000億整合電路基金。
而且,趙偉國赴台時機恰逢“習馬會”前夕,趙偉國在台灣掀起了一波“兩岸半導體合作”的輿論風向。
12月11日,紫光宣佈以每股55新台幣認購矽品約10.33億股,該認購價溢價22%,總入股金額568億新台幣(約111億元)。如果該認購完成,紫光將以24.9%股份成為矽品最大股東,而日月光股份則被稀釋為19%,成為第二大股東。[NT:PAGE=$]
合作VS封閉
在入股矽品的同時,紫光還宣佈入股另一家台灣封測公司——南茂,占后者25%股份。統計力成科技、矽品、南茂三家封測公司市場份額,紫光在封測領域的市場份額超過17%,接近日月光的19%。
紫光不僅打破了日月光吞併矽品的計劃,還威脅到了日月光的市場地位。
12月14日,日月光緊急宣佈,以55新台幣的對價現金收購矽品100%股份。日月光需要為這一收購支付超過40億美元現金,是日月光現金流的兩倍。
重金收購封鎖紫光之外,日月光還在記者明會上呼籲“政府應該優先考慮本土收購”。與此同時,台灣媒體輿論一邊倒,反對矽品引進紫光,與之前倡導“兩岸合作”的聲音截然相反。
事實上,對整個台灣半導體業而言,雙光之戰的結果意味兩條路線,這也是該股權之戰引發媒體持續熱炒的根本原因。
大陸是目前全球唯一增長的半導體市場,而且,在2014年國家出台《整合電路業推進剛要》之后,大陸半導體呈崛起之勢,包括Intel、德州儀器、高通等半導體巨頭開始在大陸加大投資力度。而台灣半導體企業卻受政策限制很難在大陸開展投資,在全球半導體的競爭中處於下風。
引紫光入局,意味兩岸半導體業可以突破政策限制,而且隨紫光在半導體行業佈局深入,必然能夠給台灣企業帶來聯動發展。此前,聯發科與紫光的“曖昧”,以及台積電在南京建廠的計劃,都反映出台灣支柱企業的這種合作傾向,其中一位企業發言人告訴記者:“如果企業要謀求長久發展,必然要在大陸佈局,越早出手越有利。”
另一種路線則是日月光吞併矽品,通過擴大市場、資本、技術優勢,來與逐漸成長的大陸企業以及全球半導體巨頭在大陸投資的業相抗衡。
眼下,整個台灣半導體業都在政策與業的博弈中陷入糾結。
(編輯:黃鍇,如有意見建議請聯繫:huangk@@21jingji.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