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監管虛擬貨幣浪潮起 星、韓、台官方態度大不同

台灣銀行家 2022-01-13 11:02


撰文:Matthew Fulco 傅長壽

虛擬貨幣發展方興未艾,但各國態度大相逕庭,新加坡對開發虛擬貨幣科技、理解區塊鏈、智慧型合約相當感興趣;南韓態度則比較保守。雖然目前台灣對虛擬貨幣的態度謹慎,但若未來市場需求大幅提升,肯定會拓展出更大的調整空間。


自半個多世紀前,亞洲四小龍崛起以來,台灣和南韓已經發展成出口大國,香港和新加坡則成為主要金融中心。後兩者是昔日的英國殖民地,在促進全球資本流動上扮演重要角色,都準備要成為虛擬貨幣樞紐。

 

FTX 總部遷至巴哈馬

在許多知名虛擬貨幣交易所的總部進駐香港,全球最大的穩定幣「泰達幣」(Tether)也在香港發行之後,香港因此快速發展。但是中國的全面打壓下,嚴重影響香港的虛擬貨幣產業,目前它正在穩定緩慢地萎縮中。最近的震撼彈,是虛擬貨幣衍生品交易所(FTX)在 2021 年 9 月宣布將總部從香港遷至巴哈馬。

但新加坡的狀況完全不同,虛擬貨幣在這個城市國家已成為一種新興資產,而且該國希望逐漸地將虛擬貨幣整合到國內既有的金融系統中。儘管仍必須採取一些適當的措施來遏制非法活動,但對新加坡這種金融中心來說,虛擬貨幣不是風險,而是機會。新加坡採取美國和歐洲的方式,不直接監理交易活動,而是以防制洗錢(AML)和要求盡責審查的方式來規範交易所。

 

新加坡喜迎 Web3.0 世界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在 2021 年 11 月對彭博社表示,新加坡「對開發虛擬貨幣科技、理解區塊鏈、智慧型合約相當感興趣,並且已經準備好要迎接 Web3.0 的世界。我們認為取締跟禁止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自新加坡的《支付服務法》於 2020 年 1 月上路以來,已收到 170 份數位支付型代幣(Digital Payment Token, DPT)服務供應商的申請。大約有 90 家服務供應商在豁免執照的情況下繼續營運,包括全球最大虛擬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為確保符合當地法規,幣安在 2021 年 10 月底禁止新加坡用戶在其主要網站「Binance.com」上存放法定貨幣、交易或購買虛擬貨幣。而由新加坡子公司在當地獨立營運的虛擬貨幣交易所「Binance.sg」,則依然可以進行上述活動。

澳洲大型虛擬貨幣交易所「獨立儲備」(Independent Reserve)是首批獲得 MAS 初步批准,受其監理的數位支付型代幣供應商。自 2019 年以來,該公司就一直在新加坡為個人和企業提供數位資產交易與場外交易的服務。

儘管人們對新加坡虛擬貨幣的生意有很高的期望,但這個城市國家目前還沒有把去中心化虛擬貨幣列入法定貨幣,只是把它當成某種可以用來交易的商品。與此同時,新加坡的虛擬貨幣交易市場還很小。根據新加坡政府編製的資料,2020 年,以新加坡幣計價的三種主要虛擬貨幣――比特幣以太幣和 XRP――的每天最高交易量總和,只有新加坡交易所每天證券平均交易量的 2%。此外,新加坡區塊鏈協會(Blockchain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估計,在 MAS 監理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中,虛擬貨幣只占不到 0.01%。

 

南韓加大監管力度

相較於新加坡逐漸接受虛擬貨幣,南韓的態度則比較保守。事實上,南韓監理機關並沒有打算將南韓打造成一個虛擬貨幣中心。2021 年 2 月,南韓央行行長李柱烈(Lee Ju-yeol)表示,像比特幣這類的加密資產並沒有內在價值。

雖然南韓人非常想要投資虛擬貨幣,但首爾當局這幾個月卻逐漸加大了監理的力度。南韓本地加密交易所的單日成交額超過 200 億美元,是散戶股票交易量的 3 倍多。

南韓政府近期要求,包括虛擬貨幣交易所在內的所有虛擬資產營運商,如果要在南韓境內營運,就必須在 9 月 24 日前向南韓金融資訊分析署(Korea Financial Intelligence Unit, KFIU)註冊。KFIU 隸屬於南韓金融監督委員會(Financial Services Commission, FSC),主要負責打擊洗錢活動。

2021 年 3 月上路的虛擬貨幣專法,規定虛擬貨幣業者必須與銀行合作,實行交易帳戶實名制。然而,部分銀行不想承擔後續風險而不願合作,使得全南韓 200 多家虛擬貨幣交易所中的大多數業者陷入困境。

截至 2021 年 9 月底,只有 10 家公司成功與銀行合作夥伴達成協議,其中包括 Upbit、Bithumb、Coinone 和 Korbit 等四大巨頭。這些交易所與新韓銀行(Shinhan)、農協銀行(Nonghyup)等大銀行和南韓純網銀 K-Bank 有密切聯繫。

2021 年 5 月,南韓第五大交易所 Foblgate 的主管 Lee Chul-ie 對《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說,「我們的存亡陷入危機。」他表示,由於銀行不願意與之合作,「我們可能得將業務移到海外。」

移到海外,意味著它們將步向中國虛擬貨幣交易所的後塵。中國境內許多交易所在 2017 年年底政府實施打壓政策後,就一一退出了中國,接著北京也屏蔽了這些交易所的網站。

2021 年 3 月的專法,還要求在南韓營運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必須拿到該國網路安全機構的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認證。截至 5 月,只有 20 家交易所拿到這個安全認證。

南韓當局甚至規定,如果虛擬貨幣收益超過 250 萬韓元(約 2,120 美元)必須繳交 20% 的資本利得稅。此舉引發眾多虛擬貨幣投資者的不滿,該稅原本計畫在 2022 年實施,但可能出於政治原因而推遲了 1 年,要到 2023 年才生效。南韓政治人物都想要為 2022 年 3 月的總統大選爭取 20 多歲和 30 多歲的選民支持,這些人比較可能會是虛擬貨幣投資者,而且一定反對徵稅。

 

台灣採漸進式策略

台灣對虛擬貨幣採取了漸進式的策略。法規對散戶投資者參與市場的規定相對寬鬆,國內也有許多虛擬貨幣交易所。其中,全台規模最大的數位資產交易平台 MaiCoin,成立於 2014 年。

不過,台灣的虛擬貨幣市場還是相對小,有部分是因為台灣人認為去中心化的數位貨幣風險太大(某方面來說,確實如此),而台灣投資者一般都習慣於不願意承擔風險。再加上,台灣發生過一些鬧得很大的虛擬貨幣騙局,更是重創了虛擬貨幣的形象。台中一樁比特幣龐氏騙局就有 1,000 多名投資客上當,被騙走 5,000 萬美元。2021 年 9 月,台灣警方破獲一起加密投資詐騙,共逮捕了 14 人。該案過去一年有超過 100 人受害,詐騙金額達 1.5 億元新台幣

全面監理應該有助於大幅提升台灣虛擬貨幣資產的安全性,從目前發布的一些政策,也看得出台灣確實更重視這項議題。為防制虛擬貨幣洗錢風險,自 2021 年 7 月 1 日起,若交易金額超過 50 萬元新台幣,台灣的虛擬貨幣交易所須提出申報。違反規定的業者,最高可處以新台幣 1,000 萬元的罰鍰。

2021 年 11 月中旬,台灣政府又進一步提出虛擬貨幣全面監理的框架,其中兩大政策發展會是關鍵。第一,虛擬貨幣原本被視為「資訊軟體業」,如今經濟部正式將虛擬貨幣正名為「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第二,經濟部指定金管會為監理虛擬貨幣行業的主管機關。

雖然目前台灣對虛擬貨幣的謹慎態度,會讓一些熱衷於去中心化虛擬貨幣的人感到失望,但是虛擬貨幣的監理規範確實正在跟上其他金融服務業,在促進正常交易活動的同時,也設法防制金融犯罪和保護投資者。雖然以目前的監理環境,台灣要成為虛擬貨幣交易中心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如果未來市場需求大幅提升,肯定會拓展出更大的調整空間。(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外籍特聘研究員;譯者為廖珮杏)

 

 

來源:《台灣銀行家》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台灣銀行家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