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跟著1919回到過去 重溫往日建築

理財周刊 2021-12-16 16:39


文.許洛婕

紡織起家、跨足營建的郭銓慶董事長,一直以來謹守父親的「勤、儉、誠」教誨,抱持這樣的信念,郭董事長即使偶然路過歷史建築或是古蹟,腦中也想著自己建設公司所蓋的房子,是否也能像這些宏偉建築般成為代表城市的話語、歷史的述說者,成為社會不可磨滅的一份子。


惋惜著一棟棟優美的古建築因為時代變遷而消失,他思索自身能為這些逝去的建築風景做些什麼,才能喚起大眾心中的感動,也算是對社會的回饋。

 

結識畫家 「Back to 1919」誕生

這種子一直深埋在他的心中,終於在某次因緣際會下,結識畫家游志忠有了新的契機。游志忠熱愛老建築,與郭銓慶董事長一拍即合,「Back to 1919」就在兩人言談中悄然誕生。

當時郭銓慶以郭木生基金會的名義標下台北故事館的經營權,在這棟古蹟內籌辦了一場「畫說台灣建築文化遺產」畫展,邀請游志忠老師畫出五十棟台北城中的經典古蹟,將過去台北城建築原汁原味展現在眾人面前,當年信念的種子也逐漸開花結果。

「建築最大的底蘊就是文化,文化則是來自人與環境、人與人的互動」,今年甫任 BACK TO 1919 執行長的李靜綺認為,目前我們看到台灣古建築,常常融合了不同文化元素,像是台灣的閩南建築有時加入客家、西方的元素,日式建築則有許多和洋折衷式樣,這些多元又美麗的建築象徵台灣的族群融合──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在此用生命及血汗堆疊創作出一棟棟堅忍不拔的建築。

 

文資保存與經濟成長的平衡

文資保存通常由強勢文化主導,「值不值得」保留這件事情,每一個人都有不同定論,比方說,都市更新常常跟歷史文物的保存互相爭地,就是一方想的是土地未來開發價值,一方想保留過去歷史的痕跡。

李靜綺執行長談到,文資的保存是人民文化認同的建立,若毫不保護只有開發,就會有喪失文化認同的焦慮感;若是完全保存文化,毫不開發,很可能削弱國家經濟競爭力,兩者如何平衡,還有賴社會各界在同一水平溝通合作,展現巧思、創意,文資才得以順利保存。

 

「畫」說建築  歷史與現在重疊

文資建築以藝術家之眼創作,呈現的不僅是建築本身,還有藝術家對這棟建築的情感與理解。如黃暉展老師的《香山車站》,雨夜透著橘色溫暖的光線,從車站內投射出來。畫中沒有主角人物,但透過畫家的眼睛,你將想到每次讀書通勤路上,迎接你的便是有如家般溫暖的燈光。這些情懷有些刻劃歷史層面,有些描摹個人情感,都是畫作才有的豐富表現。

第一場展覽在台北故事館展出後,目前已經走過全台五座城市,直到疫情爆發後暫停展出。「但我們也沒閒著,舉辦比賽、線上活動、新節目等等,讓討論熱度不要斷。」李執行長解釋道,現在疫情趨緩,新北畫展也將於 2022 年元旦過後假新北市板橋車站舉辦。

「每次辦完畫展,我們都收到許多回饋,跟我們說這些畫作好像時光機載他們回到過去。」執行長笑著說,有些人重複來過兩三次,帶著家人、孫子,手指著畫作述說當年故事,彷彿過去景況重現在眼前,這也奠定了「Back to 1919」的基礎:用建築說歷史故事,讓人緬懷過去、飲水思源。

 

逐蹟之旅 用畫筆探索歷史遺跡

2020 年,「Back to 1919」出版了阿銓叔叔《尋蹟食旅》一書,以古蹟點跟路線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旅遊行程。觀光 (包括飲食與體驗) 即是某種文化實踐,未來也將持續出版各地區的尋蹟食旅,搭配畫展形成廣大的面。

為了鼓勵新秀崛起,Back to 1919 每年舉辦「逐蹟之旅」繪畫比賽,目前總計已有超過五百幅作品投稿。今年主題是彰化古建築,因彰化二林為創辦人郭銓慶家鄉,這次專展對基金會及集團別具意義。另外,「古蹟樂起來」祭出高額獎金鼓勵樂高玩家以台灣建築作為主題。不管是畫作還是積木,創意與藝術作品讓建築一個個活了起來,也有參賽者因認同理念而每年都報名參加。

文化有不同層面,「Back to 1919」從建築切入,引導大眾藉由建築畫作述說故事,緬懷歷史,感恩過去先民的努力。談及未來,李執行長感到十分期待,表示除了延續既有的展覽與繪畫比賽之外,將與各種不同場館合作,嘗試不同的活動方法,像是推出聯名產品或影音,讓民眾更深地認識傳統建築,帶動社會文化保存的思潮。

 

▊圖說:第四屆「逐蹟之旅」繪畫比賽之創辦人獎:呂芊瑩 二林蔗農事件史料館。圖右為力麗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郭銓慶董事長,圖左為「Back to 1919」執行長李靜綺

 

 

來源:《理財周刊》1112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