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博邁投信】路博邁投資長觀點:央行從冬眠中甦醒
路博邁投信 2021-11-09 11:22
@作者:Brad Tank(固定收益投資長)、Thanos Bardas(全球投資級固定收益團隊共同主管)、Yanick Loirat(資深投資組合經理人-歐洲投資級固定收益)、Olumide Owolabi(資深投資組合經理人-投資級固定收益)
利率波動程度反映通膨說詞的改變,且可能令央行加速調整政策。
有在觀察金融市場的人,現在對這兩個名詞應該再熟悉不過:「通膨」與「暫時」。全球原物料、商品、與服務價格飆漲,通膨成為各大媒體熱議的焦點,且一再保證「通膨只是暫時升溫」已成為央行的制式回答。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投資人日益擔心通膨的疑慮終於開始反映在政策利率的預期走勢之上,但出乎意料的是央行官員居然沒有跳出來安撫投資人,部分歐美國家的央行甚至展現更加鷹派的態度,印證投資人對通膨的疑慮。
故此,全球短天期利率的波動性攀升,且大家漸漸意識到央行似乎已經棄守通膨「暫時」升溫的論調,開始從疫情期間的冬眠中甦醒。
照著劇本走?
今年以來,決策官員原本預期只要挺過去年疫情危機產生的低基期效應,接下來通膨將開始下降。然而,實體經濟活動並沒有照著央行的劇本走,固定收益與利率資產投資人也跟著調整預期觀點。
從近期美國利率市場的走勢可知,原本投資人預期 2022 年底以前都不會有升息的機會,隨後卻一度認為 2022 年底之前將升息兩次,且第一次升息的時間點緊接在明年 6 月聯準會停止購債之後。
然而,當時央行官員的反應為何?
在全球各大央行之中,似乎只有歐洲央行照著原本的劇本走,在最新發佈的聲明中大力重申「通膨暫時升溫」的論調,同時表示市場高估未來政策利率的走勢,且與歐洲央行的預測及前瞻指標並不一致,藉此駁斥市場的看法。歐洲央行在前瞻指標中清楚表示,除非歐元區主要國家達到通膨的目標,否則不會展開升息循環。儘管如此,投資人仍不買帳,進一步將利率推得更高。
在上星期的政策會議與記者會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試圖將「減購債券」與「升息決策」進行切割,為自己保留最大的決策空間,同時重新定義就業人口極大化的目標,將勞動參與率改善納入評估的指標之一,畢竟這段時間以來勞動參與率跟不上失業率改善的速度。然而,不同於歐洲央行,面對投資人預測的利率走勢快速變化,聯準會似乎避而不談,也未試著引導投資人對於利率走勢的期待。
鷹派抬頭?
除了美國以外,其他英語系國家的短天期利率攀升幅度更加顯著-就某種程度來說,歐美市場的動盪亦助長這些國家的利率走揚。
英國央行總裁 Andrew Bailey 之前曾對英國通膨壓力驟升發表極為鷹派的言論,導致市場預期未來 12 個月英國央行最多有 4 到 5 次的升息機會。然而,上週四 Andrew Bailey 放軟姿態,表示首次升息的時間至少會延到 12 月 16 號以後,此舉也令投資人立即將預期的升息次數下修至 3 到 4 次。
另一方面,紐西蘭、加拿大、與澳洲央行的利率前景則明確許多。
紐西蘭央行在 10 月初宣佈疫情後的首次升息,將政策利率上調 25 個基點至 0.5%,並使得市場預期未來 12 個月紐西蘭央行還有七次的升息機會。
加拿大央行兩週前突然決定終止量化寬鬆政策,並維持 2022 年中旬升息的目標不變。然而,此舉導致投資人修正預測觀點,認為加拿大央行將立刻啟動升息循環,並預期未來 12 個月有 4 次升息機會,到 2022 年底以前則有 5 到 6 次的升息機會。
在澳洲,繼通膨突破澳洲央行設定的 2%-3% 區間上限後,投資人便不斷地推升短天期利率,且澳洲央行也立即放棄調控 3 年期殖利率曲線的政策。目前,市場預期澳洲央行的貼現率將在未來兩年回歸常態並上升至 2%。
從冬眠中甦醒
整體而言,投資人認為央行終於從冬眠中甦醒,不再無止盡地鬆綁貨幣政策並袖手旁觀。
各大央行開始縮減資產收購的規模,某些央行甚至出乎意料地默許投資人對於利率走勢的期待。儘管對於通膨的看法已經改觀,但是部分決策官員似乎不願放棄通膨「暫時」升溫的論調。
我們認為未來利率波動性將會持續,且風險溢酬可能會攀升,因為投資人將試著從各大央行的政策會議結論中,摸索未來減購債券、首次升息、以及政策走向的蛛絲馬跡。但這股波動性也將造就交易機會,同時為短天期利率開啟利差與滾動報酬的投資機會。
接下來,利率市場-以及利率決策官員-可能將從長期的冬眠中開始甦醒。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本文所含資訊反映文件編製日觀點,其資料來自路博邁認為可靠之來源。路博邁並不對本文件內任何資料之正確性為任何陳述或保證,亦不保證這些資料所為之任何估計、預測或意見將會實現。本處所表達之意見,可能在文件發布後隨後續條件變化。本資料僅供參考,本公司並不針對個人狀況提供投資建議,投資人如欲進行投資,應自行判斷投資標的及其投資風險,並承擔投資損益結果,不應將本資料內容視為投資之唯一依據。本文提及之個股僅供說明之用,不代表任何金融商品之推薦或建議,亦不代表基金未來投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