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加息消息已消化完畢 接下來應該關注什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22 08:21
中國財經評論員譚浩俊撰文指出,對美聯儲加息問題應當更多地看未來,而不是此次加息。此次加息的影響已經被證明在此前已經消化完畢,未來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走勢才是最需要關注的問題。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華盛頓當地時間12月16日下午,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本年度最後一次議息會議聲明對外發布。不出市場預期及經濟學家所料,美國聯邦儲備局正式啟動加息進程,加息25個基點,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由0至0.25%的目標區間提升為0.25%至0.50%的目標區間。這是美聯儲自2006年6月以來的首度加息,結束了長期的零利率狀態,標志著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之路已經開啟。
美聯儲在解釋為什么要加息時認為,就業市場閑置問題自2015年稍早“明顯地消退”。維持長期失業率預期在4.9%不變,對通脹率回升至2%保持合理的信心。這也意味著,美國的經濟復甦已經達到了相對穩固的水平,已經具備了加息的條件。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起,美聯儲就一直在醞釀加息的問題。在過去的一段時期,新興市場曾經因為擔心美聯儲加息,還出現過比較大的震盪。特別是巴西、印度、阿根廷、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更是出現了股市暴跌的現象。雖然此后因為種種因素,美聯儲一直沒有啟動加息,但是,市場卻一直在擔心美聯儲出臺加息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美聯儲醞釀加息的一年多時間里,其他國家的經濟運行狀況能夠有所好轉,那么,對美聯儲加息的擔憂也就可以有效緩解。問題是,在美聯儲醞釀和考慮的這段時間里,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並沒有得到有效復甦。相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仍處於經濟下行過程中。這樣一來,新興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擔憂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加息對市場可能產生的沖擊和影響也就會比較大。
加息是利益博弈的結果
而從美聯儲此次加息后市場的表現來看,發達經濟體總體上呈現出積極呼應的態勢,特別是日本,早在幾天前就做出了積極回應。而其他經濟體、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即便市場已經對美聯儲加息的不利影響有了比較充分的消化,但除中國之外,其他國家仍然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隨著美聯儲加息政策的出臺,國際資本也可能出現回流的現象,對其他經濟體的經濟復甦的影響也將進一步加深,經濟復甦的分化現象也將進一步嚴重。
從去年下半年醞釀加息,直到現在才加息,嚴格地講,並不是美國經濟復甦的基礎條件不夠。
一定程度上,也是美國與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利益博弈的結果,也是相互妥協的結果。
要知道,在新興經濟體國家普遍遭遇經濟困境的情況下,如果美聯儲出臺加息政策,其傷害是可想而知的。不僅如此,美國的盟友——歐洲的經濟也會受到極大沖擊。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要想獨善其身,也是難度相當大的。畢竟,在全球經濟已經緊密度越來越高、依賴性越來越強的情況下,縱然美國很霸道、美元很強勢,要想唯我獨尊、獨斷專行,也是非常難的。所以,美聯儲在出臺加息政策問題上,不能沒有這樣的顧慮,也不能不顧及其他國家的感受,尤其是中國的感受。
要知道,在金融危機爆發初期,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都在政策猶豫的時候,正是因為中國的4萬億投資政策,救世界經濟於危機之中,避免了世界經濟的斷崖式下跌。可以這樣說,當時世界經濟的增長率,中國的貢獻是相當大的,是有效彌補了美國經濟出現嚴重問題留下的空白和風險的。
也正是因為中國在金融危機初期付出了太多的政策代價,所以,當金融危機出現深度調整時,中國反而因為前期政策過猛受到了嚴重影響,導致經濟出現持續下行現象。這一點,美國應當非常清楚。
同時要看到,在美聯儲醞釀和猶豫的近一年時間里,中國在穩定經濟增長、加大改革力度、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面,也是動作不斷、措施不停,特別是金融體制改革,更是突破了許多難點,不然,人民幣也不可能納入到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
當然,中國作為美國的第一大債權國,手持萬億美元的美債,對美國來說,也是一個不能不忌憚的因素。要知道,如果美國不顧一切地出臺加息政策,對中國等國家經濟的傷害是不可避免地。但是,如果中國狂拋美債,其對美國經濟的沖擊也是不容低估的。更何況,中國有3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足夠應對美聯儲的加息。所以,一定程度上,美聯儲能夠選擇更加恰當的時機加息,也是兼顧了與中國的利害關係。
從總體上講,中國經濟、特別是股市等,受此次美聯儲加息的沖擊和影響已經見底,不可能出現更為嚴重的傷害。真正需要關注的,倒是美聯儲步入貨幣政策正常化后,后續政策怎樣出臺,有沒有新的調整。如果節奏比較正常,對中國經濟與市場的影響不可能太大。反之,則有可能產生一些不太有利的影響。
所以具有這樣的擔憂,主要還是基於中國經濟目前的現狀,基於實體經濟沒有明顯好轉的跡象,基於股市還缺乏穩定的基礎,基於人民幣匯率能否保持穩定。就經濟狀況來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經濟結構失衡、經濟增長方式落后留下的風險隱患仍然比較大,“供給側改革”能否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效果,對經濟穩定、經濟復甦十分重要。
不然,在總供給與總需求不平衡的情況下,要想使經濟盡快走出下行頻道,難度是比較大的。過剩產能對需求的壓力是過於沉重的,也是需求端難以滿足的。更重要的,供給側存在的質量與效率不高的問題,會讓社會資源很難按照市場化要求設定,很難實現效率最大化。所以,加大“供給側改革”力度,讓經濟盡快步入正常軌道,是應對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最有效的手段。
從實體經濟運行來看,由於產能過剩,由於社會資源設定不合理,以中小企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明顯處於各種壓力的共同沖擊之中,很難依靠自身力量進行抵御。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依賴政策的強力推動,才有可能幫助實體企業擺脫困境。這其中,加大對“僵尸企業”的清理力度,可能是喚醒實體經濟比較重要的環節。在此基礎上,幫助企業減輕負擔,是當下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降低企業負擔,不僅僅是實體經濟能否復甦的問題,更是經濟發展環境能否改善的大問題。只有降本才能增效,這個道理,應當貫徹於經濟工作全過程。
對股市來說,在經歷了此前的嚴重震盪以后,已經可以明顯地感覺到,監管的力度在加大,監管的準星也在提高,監管的規則正在調整。
尤其是注冊制即將推出,可能對監管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隨著各項監管措施的逐步到位以及經濟逐步趨於穩定,對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應對能力也會大大增強。只要自身不再出現大的問題,美聯儲再加息也不會對中國股市產生大的影響。
真正需要擔心的是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因為,美聯儲加息會對人民幣匯率產生較大影響。近一段時間以來,人民幣連續出現貶值,很大程度上就是對美聯儲加息的回應。不過,從貶值的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不是大幅貶值,不是嚴重震盪式貶值。即便貶值幅度也不是很小,從總體上講,沒有對人民幣“質量”構成嚴重影響。而隨著美聯儲加息靴子的落下,人民幣匯率也將步入正常;另一方面,從中國經濟現狀來看,人民幣也不具備持續貶值的空間。退一步講,即使出現階段性持續貶值,也會通過對出口有利予以消化,並迅速傳導到經濟運行之中,對人民幣形成有效支撐。
總之,對美聯儲加息問題,應當更多地看未來,而不是此次加息。此次加息的影響已經被證明在此前已經消化完畢,未來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走勢才是最需要關注的問題。(文章來源:聯合早報網)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