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鉅亨看世界-無人車防路殺

鉅亨網劉祥航 2015-12-18 07:05


無人車(圖:AFP)
無人車(圖:AFP)

馬路如虎口,人類知道要遵守交通規則、行車禮儀,保持警覺等方式,來減少公路上的意外,但在郊區野外,即使人們開車再小心,碰到難以預測的動物出沒,對人與動物的安全都構成威脅。


據《Smithsonianmag》報導,在瑞典的部分地區,每天約發生 20 起車撞麋鹿的意外,這些大型鹿被撞之後通常會受傷甚至死亡,車輛也受重創,連帶司機也常因此受傷。

無論對人或動物來說,這都是個令人難過的統計數字,瑞典汽車製造商 Volvo,希望可以降低這類事件的比例。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開發無人駕駛車的技術,減少這類不幸。Volvo 計劃在 2017 年,能生產 100 輛無人車,再逐年增加,希望這些無人車的安全性及效率,可以減少人為犯錯的機率。

目前人們在設計無人駕駛車時,焦點多放在如何安全地行駛在人多的市區,但是,當他們行駛在郊區高速公路上,是否可以設法避開麋鹿、野豬等野生動物嗎?

Volvo 資深技術主管 Erik Coelingh 表示,要避免撞上大型野生動物,第一步是要放慢車速,自動駕駛車輛都會這麼做。另一方面,車輛也要能更快辨識到動物出現,並且比人類快速做出反應。

路死問題

這種 Roadkill (路殺、路死、路斃)事件,並不單單是瑞典的問題,各國都有這樣的困擾。在美國,每年被車撞死的動物數以億計,只是絕大多數是些路旁的小生物,如青蛙、蛇類等等。但也有不少大型動物,被車撞之後,造成動物及人車都受傷、損毀、死亡。據統計,2014 年美國撞死約 125 萬頭鹿,因此造成的損害金額達 40 億美。而高速公路安全研究院指出,每年因撞到野生動物死亡的人數,也有約 200 人。

而無人車的發展,在美國已經有初步街頭實驗數據。研發廠商認為,隨著進一步發展,這些無人車能相互溝通,讓路上運輸更為順暢,減少交通堵塞、停車時間及污染,同時減少擦撞等交通事故。

動物行為難預測(圖:AFP)
動物行為難預測(圖:AFP)

但工程師指出,要避開與動物相撞,則是個更為困難的任務。主要的挑戰在於,自然界是不完美而且不可預測的,無論是野生或馴養的動物,都會有奇奇怪怪的行為,目前電腦難以預測、計算。

加州路殺觀測系統主管 Fraser Shilling 表示,即使人們發展了一套完美的自動辨識及迴避設計,但仍需面對不完美的生態環境及野生動物行為,仍然無法準確處理。例如,要是動物快速地向你衝過來,車輛是不是能夠及時停住?想要無人車能達到這種完美境界,幾乎不太可能。

大型動物較易測知

以無人駕駛車目前的設計來看,最主要是藉由多種雷射、相機與雷達,在路上導航,去辨識靠近行駛路徑的物體。對這類無人車來說,閃避大型動物相對容易,因為避免撞上行人,絕對是無人車設計上第一要務,體型較大的動物因此容易被偵測及閃避。

Carnegie Mellon 大學機器人工程研究員  Aaron Steinfeld 說,「如果它看來像行人,無人車就會把這視為行人處理」。這些傳送感應裝置,也會判斷東西的表面是否堅硬,如果是鋼、鐵、玻璃一類,就屬於硬的,而皮毛、服裝及肉,會被辨識為軟的,表面為軟的物體,會被視做行人對待。

一旦路徑上偵查到類似行人物體,汽車會做出決定。如果是半自動的車輛,就會發出警告,要求駕駛人接手及注意。如果是無人駕駛車,像是 Google 的自動駕駛車輛,就會依據程式設計,來做出反應。

Steinfeld 表示,車輛此時通常會依據「成本地圖 (cost maps)」,評估最佳的行動。如果是行人或大型車輛,會被視為最高成本,汽車會盡全力閃避。如果是松鼠這類,成本就會被認定相對較低,如果突然轉彎的風險過高,車輛不會特別擔心輾過他們。

各車廠努力研發自動化(圖:AFP)
各車廠努力研發自動化(圖:AFP)

但是,果真能辨識出這是隻鹿是一回事,但要預測它的下一步行動,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動物行為難以預測

Volvo 團隊的 Coelingh 表示,這已超出最先進的水準。他說:「我們只能根據麋鹿的行動粗略預測,主要依據目前它的位置及速度。因此,如果動物停著不動,我們只會假設它繼續停留,直到它開始動作為止。」

Virginia 理工大學運輸研究所研究員 Andy Alden 表示,動物的行為幾乎無法預測,以至於難以設計一套應變的軟體。不過他表示,如果要計算遇上動物的可能性,倒是有很多參數可以加入參考,像是每年及一天的何種時間、沿線道路環境、道路的寬度及流量等等,都會影響到。

這也代表著,減少路殺,指望於無人車只是一種可能性,由道路周邊做起,自然也有所助益。因此,在美國許多路上,都配有感應器,提醒駕駛可能出現的危害,甚至會在路下裝置電纜,串連感應裝置,主動發出警報,讓經過的車輛注意。

不過在瑞典,「智慧道路」相對來說並不是重點,就 Coelingh 來看,他更希望讓車輛通行現有的道路,而不必過於擔心路殺,這樣,可以馬上通用於所有的市場。

Shilling 的想法,則是結合各種可能性。除了運用無人車的安全特性之外,在一些動物出現較多的道路上,做出各項防範,包括在事故較多的路段,開設專用的綠色天橋或隧道,都可以是避免動物及汽車的碰撞的方式。

但要這麼做,必須處理的路段相當多,Shilling 表示,從成本效益的考量,從研究無人車下手,確實是值得採行的做法。

文章標籤

AFP.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