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萎縮、缺乏主流股 台股震盪投信買超股相對強勢
Money錢 2021-09-30 16:29
撰文:劉宗志
中國地產商恆大財務危機驚動全球股市下跌,美股道瓊指數失守半年線,整體操作應趨於謹慎。個股表現應該是短中期的基調,而業績以及獲利成長動能,仍然是接下來選股的主軸。
台股在今(2021)年 7 月 15 日見到 18,034 歷史新高點後,開始出現明顯修正,從技術分析線型來看,指數以 ABC 波方式出現 2 段式下修,到了 8 月 20 日一度見到 16,248 波段低點,總計修正了將近 1,800 點,也就是 1 成左右,才開始出現明顯反攻。
無奈台股再度出現秋節變盤的威脅,中秋連續假期台股休息 2 個交易日,恰好遇上美股為首的國際股市因恆大財務風暴衝擊而重挫,造成台股在 9 月 22 日秋節過後的開盤首日出現補跌,指數下跌逾 2%,終場重挫 350 點收在 16,925 點,再度失守半年線 17,162 點。
電子股拖累大盤
消費類股表現強勢
觀察前波帶領台股反攻的精神指標股台積電(2330),9 月 22 日以跳空下跌方式摔落季線與半年線之下,雖然下檔空間應該不大,短中期陷入整理的機會已經明顯增加,這也讓大盤指數要再維持強勢表現的難度提高。進一步觀察各類股表現,可以發現電子類股整體跌幅達 3.56%,比大盤的 3.23% 跌幅還要大,是拖累大盤的主因。
其他占大盤成交比重較大的類股,除了航運、鋼鐵有較明顯的修正外,包括金融、電機、塑膠、通信網路、貿易百貨等,9 月以來的表現都相對強於大盤及電子股。其中,百貨類股漲幅接近 1 成,表現最為強勢,主要是受電商股富邦媒(8454)一舉突破 2 千元大關的表現帶動,而遠百(2903)也有正報酬,顯示內需消費族群正在抬頭。
不過,電子股並非全部表現弱勢,先前已經領先修正過的個股,在近期大盤修正走勢當中相對抗跌,甚至出現逆勢上攻的表現。IC 設計龍頭股聯發科(2454)自 9 月來為正報酬,相對大盤與整體電子股強勢,在國際股市不再出現大跌的前提下,聯發科短中期維持橫向整理的機會居多,下檔空間有限。
另一檔電子指標股聯電(2303)在 9 月初一度創 72 元波段高點,是大盤前波反彈的主力指標之一,雖然之後也跟隨大盤拉回,不過 9 月以來也還維持 2% 以上的正報酬,是後續投資人可以觀察的重點指標。
除了電子股仍有少數撐盤要角之外,金融股獲利績優生富邦金(2881)因為 9 月有除權狀況,如果還原權值來看,富邦金 9 月來只小幅下跌 0.22%,表現也明顯強於大盤。此外,塑化權值股台塑(1301)、南亞(1303)表現也相對大盤與電子股抗跌,同樣是近期撐盤的重心。
雖然台股仍然有少數權值股表現相對抗震,不過從整體格局來看,大盤接下來要再突破今年 7 月創下的 18,034 點歷史新高,短中期內機率恐怕不是太大。
量能不足
台股操作難度高
首先,台股量能表現受到先前當沖降稅是否延長的風波影響,成交量開始萎縮。7 月大盤創新高當時,台股量能動輒 5、6 千億元以上,均量也有 5 千億元以上的高水位,但到了 8 月時,日均量一下子掉到 3 千 6 百億元左右,9 月上旬的日均量進一步降低到 3,168 億元,而到了秋節前後,5 日均量更掉到 3 千億元以下。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量能不夠、柴火不烈,大盤要再往上攻高的動能自然也不足。
其次,台股技術線型已經有轉弱跡象。大盤進入 8 月之後持續拉回整理,半年線已經數度跌破,原先的季線支撐也已經彎頭向下,形成上檔壓力。在大盤線型結構不如先前強勢的狀況下,以盤代跌,等待整理後再度出量攻擊的時機,會是較佳的策略,同時,也要提防國際股市進一步轉弱,牽動台股表現。
再者,台股主流不明。上半年表現最為強勢的族群當屬航運類股當中的貨櫃次族群,不過在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紛紛於 7 月初領先大盤見高後,出現了 3 個月的拉回整理走勢,期間雖然出現零星反彈,但由於交易不復先前熱絡,股價無法再度創高。
少數權值股如聯電、富邦金等,9 月雖然出現相對大盤強勢的表現,不過畢竟強勢權值股只是少數,而這些權值股並未全面帶動同族群個股表現,例如,聯電 9 月一度創波段新高,但台積電 9 月上旬來到 635 元之後未再走高,今年元月 670 元的高點更是難以突破。
選股看營收表現
可留意投信動作
至於金融股領頭羊富邦金,確有帶動類股走強,類股指數在 9 月 16 日創下 1,636 點波段新高,不過金融股股性一向溫吞,占大盤權重也有限,要擔綱大盤多頭重心的動能稍嫌不足。
此外,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債務高達 3 千億美元,其財務危機引發全球股市下跌,道瓊指數 3 個交易日合計下跌 832 點,已跌破半年線關卡,是今年來首見失守半年線的狀況,其他包括那斯達克、標普 500、費城半導體等重要指數表現也不佳,以美股馬首是瞻的國際股市自然不容易上攻。
由於近期台股成交量明顯比 7 月高檔時萎縮不少,不利指數上攻,加上盤面缺乏主流股,市場持股信心不夠,偏好短線進出,導致操作難度增加,建議在指數未重新收復季線之前,持股水位不宜過高。
個股方面,以業績較佳的晶圓代工、IC 載板、矽智財、矽晶圓、伺服器及電動車概念股為觀察指標。從近期投信買超、股價表現相對大盤強勢,且單季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的個股來看,包括創意(3443)、景碩(3189)、南電(8046)、智原(3035)、聯電、世界(5347)、中美晶(5483)等,入列的電子股多屬於上游產業。
這些個股股價表現相對大盤強勢的原因,主要還是訂單與業績展望仍強,加上著重基本面選股為主的投信資金加碼不少,可望為這些個股帶來一定的下檔支撐。在台股整體盤勢不夠強勢的狀況下,操作應以分批低接為主,業績及獲利成長動能仍然是接下來選股的主軸。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 錢》2021 年 10 月號第 169 期
來源:《Money 錢》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Money 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