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路博邁投信】路博邁投資長觀點:企業獲利仍是關鍵

路博邁投信 2021-07-06 16:48


作者:Joseph V. Amato,總裁暨股票投資長

股價雖高,但是第二季亮眼的獲利數字應有助於延續市場動能。


通膨預期走勢、央行政策、國庫券殖利率攀升、與財政政策相關的話題不絕於耳,這也難怪股市投資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股價的利率敏感度以及成長股(長存續期)與價值股(短存續期)的輪動,試著藉此判讀市場的走向。

然而,除非投資的時間極短,否則企業的盈餘成長表現-而非評價倍數的變動-仍是影響股市報酬的決定性因素。回顧 1960 年代至今這段時間的股市報酬,倘若我們將投資時間拉長到三年以上,80% 至 90% 的股市回報取決於企業的盈餘成長表現。

從這個星期開始,企業將陸續公佈第二季的財報。由於第二季的盈餘成長速度可能會創下新高記錄,因此投資人切勿只看評價的高低,而忽視企業基本面的顯著改善。

高速成長的環境

現在,我們正處於高速成長的環境。世界銀行預期今年全球 GDP 將創下 5.6% 的成長率。美國經濟諮商局預估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 6.6%,第二季更將寫下驚人的 9% 年化成長率。

如此強勁的經濟成長表現料將反映在企業的盈餘數字之上。

標準普爾 500 指數成份企業的第一季盈餘較去年同期成長近 50%,但是分析師普遍認為盈餘年增率真正的高點將落在第二季度。根據 Refinitiv I/B/E/S 最新發佈的調查報告,投資人普遍預估第二季的盈餘年增率為 65.1%。當然,去年同期異常疲弱的盈餘表現是主因之一,但是自從 2009 年金融危機落幕之後,至今我們從未看過如此強勁的成長數字。

路博邁認為今年標準普爾 500 指數成份企業將創下 205 美元的每股盈餘數字,較去年成長 47%。我們認為金融與能源產業-景氣敏感度最高的兩個產業-的表現料將一馬當先。此外,住宿、娛樂、餐飲、航空等尚未完全走出疫情衝擊的服務導向非民生必需品產業亦可望繳出強勁的獲利表現。

不只美國一枝獨秀

去年第二季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的時刻,當時疲弱的獲利數字反而為今年第二季帶來低基期的效果。儘管低基期效應料將成為今年第二季盈餘大幅成長的主因,但是原因絕對不僅如此而已。儘管第二季的盈餘數字料將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65%,但即便以 2019 年的第二季作為對照組,今年第二季的企業盈餘同樣有 10% 的成長表現。

此外,盈餘大幅成長並非美國企業獨有的現象。根據 Refinitiv I/B/E/S 的統計,由於 STOXX Europe 600 指數的成份企業大幅受惠於景氣循環型的出口表現,因此繼今年第一季創下 96% 的年增率之後,第二季的企業盈餘料將進一步成長 104%。儘管歐洲大型企業的盈餘成長率鮮少超越美國的企業,但是今年料將是例外。此外,MSCI 新興市場指數的企業今年亦有望表現超越美國:2021 年新興市場的企業盈餘料將寫下 50% 的年增率。  

潛在的上檔空間

投資人都知道股市會提前反映未來的好消息與壞消息。既然如此,接下來 6 到 12 個月的股市報酬前景又是如何呢?

此時,我們就得回過頭來看投資評價。無論是美股或是歐股、無論從哪個歷史角度來看,目前逼近科技泡沫時期的評價倍數一點也不便宜。我們認為第二季企業盈餘的預估數字現已反映在股價之上。

儘管如此,眼前的大環境動輒大幅擺盪,盈餘預估數字同樣可能跟著大幅搖擺。過去幾個星期,經濟活動的快速復甦令分析師紛紛趕著上調預估數字,且許多企業認為自己的獲利表現還是被低估了:根據 FactSet 在 6 月 25 日公佈的數字顯示,在 103 家發佈第二季獲利展望的標準普爾 500 指數成份企業之中,總共有破紀錄的 66 家企業表示獲利表現有望優於分析師預估的中位數。   

一般而言,股市走勢不會直線向上或向下。在正常的多頭市場下,股市大多呈現波動走升的格局-更何況現在隨著經濟復甦,央行的政策態度也開始轉變。然而,我們認為投資人不應過度執著於 10 年期國庫券殖利率究竟是 1.5% 還是 2%,反而該聚焦企業的盈餘數字-特別是目前企業盈餘成長動能如此強勁。

倘若企業盈餘一如我們預期地延續成長動能,屆時即便央行開始調整政策態度,我們認為股市表現料將持續展現韌性。隨著企業陸續發佈第二季、甚或是未來幾個季度的獲利數字,我們相信股市將進一步展現上檔潛力。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本文所含資訊反映文件編製日觀點,其資料來自路博邁認為可靠之來源。路博邁並不對本文件內任何資料之正確性為任何陳述或保證,亦不保證這些資料所為之任何估計、預測或意見將會實現。本處所表達之意見,可能在文件發布後隨後續條件變化。本資料僅供參考,本公司並不針對個人狀況提供投資建議,投資人如欲進行投資,應自行判斷投資標的及其投資風險,並承擔投資損益結果,不應將本資料內容視為投資之唯一依據。本文提及之個股僅供說明之用,不代表任何金融商品之推薦或建議,亦不代表基金未來投資。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