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空汙/汽機車成最大汙染源 電動車真可減少碳排放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09 11:11


 

記者彭夢竺/專題報導


台灣近來空氣汙染問題嚴重,細懸浮微粒PM2.5的議題受到關注,也連帶引發社會大眾討論,尤其以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最受到矚目;根據環保署的清冊資料顯示,機動車輛的汙染排放狀況一直居於前列,即使有越來越多業者力推電動車,還是有許多問題待克服;政府的再生能源政策也不斷受到質疑,不管是發展成本與技術效率,台灣似乎都慢了許多拍。

空氣汙染的指標細懸浮微粒PM2.5主要受當地、跨區及境外傳輸汙染所影響,根據環保署空氣汙染排放清冊資料顯示,原生性汙染以營建及道路揚塵(37%)占最大宗,其次為工業(23%)與機動車輛(23%);衍生性PM2.5前驅物中硫氧化物以工業排放(88%)為主,氮氧化物則是機動車輛(50%)最高,工業排放居次(41%)。

台灣地狹人稠,汽機車等移動汙染的交通工具密度卻很驚人,其中機車的一氧化碳排放量高於汽車,而根據數據顯示,全台至少有1400萬輛的機車,相當於每2人就有1台,密度是世界之冠;經濟部能源局表示,台灣去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約有2億5千萬公噸,其中運輸就占了13%。

有鑑於此,越來越多業者致力於推廣電動車,不過卻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充電不便、電池續航力弱、技術無法突破、成本太高…等都是一般民眾對於購買電動車的疑慮,即使政府祭出補助措施,幾年下來,電動車的普及率提升緩慢,減碳效益有限;反觀日本,氫燃料電池已經上路,台灣顯然落後許多。

其實,電動車最大的癥結點,還是在充電問題!即使政府近年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充電電池對於電力供給的來源也不挑,但所生產的電量要達到足以供應、滿足廣大電動車族充電需求,依舊是很困難的事情;就有學者認為,政府的重點應該放在搭配、組合各式再生能源上,才是邁向非核家園的良方。

能源局坦言,面對傳統能源日益耗竭、國際能源情勢動盪、能源價格波動劇烈,加上全球氣候變遷衝擊,以及國內能源需求持續成長、能源開發計畫推動不易等挑戰,台灣在能源發展上要如何兼顧能源、經濟、環境3方均衡,成為重要的施政課題。

台灣有98%的能源仰賴進口,針對再生能源未來發展部分,能源局指出,台灣現階段在水力及陸域風機推動已趨於飽合,未來發展有限。而2030年前具商業運作發展潛力主要是太陽光電、離岸風力發電,以及淺層地熱,因此,政府規劃台灣2030年的再生能源發展以17250MW、發電量405億度為目標,已經是用最大企圖心所推估規劃。不過,再生能源發電量除了與技術有關之外,也與自然資源的存量有關,台灣再生能源資源條件優良場址將逐漸飽和,是不可避免的現實。

 

更多新聞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