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今年前三季中關村示範區總收入超同期北京GDP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08 19:53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姚冬琴 張燕|北京報導

與全國的大形勢一樣,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市GDP增幅跌落至2013年以來的最低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只有0.2%。


用北京市一位領導的話來講,“北京工業今年几乎負增長”。“為什麼頂住了,沒出現負值?舊有能退出后,留了一個窟窿,高精尖頂上了。”他。

今年以來,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時,經濟增長出現了新的特徵:科技創新活動十分活躍,科技成果大量湧現,生驅動已經從過去的要素投入轉向科技進步。

要深刻感受這種新特徵,中關村是個好去處。在中關村的“新名片”——創業大街上,每天就有1.6家企業被孵化,市場化創業融資服務每小時可創造價值206萬元;在中關村核心區,萬人均發明專利166.2件,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中國80%天使投資人在中關村,創業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占全國1/3……中關村就像一塊“磁石”,僅僅在11月份,整個中關村舉辦了超過300場創業活動,有超過10萬名創客參與。

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在中關村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指出,面向未來,中關村要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為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兩年來,中關村創新創業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11月29日,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在《中國經濟周刊》旗下中國經濟研究院舉辦的“新經濟圓桌會議”上,中關村不是高新技術業基地,也不是業開發區,它是一個“創新中心”,建立起了一套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如果,改革開放之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以及后來中關村被列為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園區,可被稱作“中關村現象”;那麼,如今當改革進入深水區,中國經濟正在尋找新動力之際,作為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中關村,再度扛起大旗,用一系列創新實踐書寫“新中關村現象”,為全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中關村的“獨角獸”

1980年,在中關村一間平房裏,中國科學院研究員陳春先帶幾個人創辦了北京等離子學會先進技術服務部,並提出要建造“中國的硅谷”。隨后,中關村迅速興起一股科技人員創業潮,有的辭去公職,有的停薪留職,有的業餘兼職,在中關村品嘗“硅谷”的滋味。

2009年,時任PayPal中國區市場總經理的葉大清從華爾街回到國內,兩年后,他創辦了“融360”。他認為,“走過紐約、華盛頓,以及國內很多城市后,中關村擁有最好的金融土壤”。

不同的時代,創新者的熱情同樣在中關村被點燃。在“大創業、萬創新”的背景下,中關村的創新創業活動愈發熱烈。今年1到9月,中關村新創辦科技型企業18399家,同比增長25%。從創新出看,截至9月底,中關村示範區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43113件,占北京市企業同期有效發明專利量的62.9%。2014年,中關村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3100億元,占全國的40%,其中80%輸出到北京以外的地區,京外分支機構超過一萬家,企業的總收入75%左右貢獻給北京以外的地區(編者注:今年1-9月,中關村示範區總收入為2.52萬億元,同期北京市GDP累計為16002.4億元)。

中關村上市公司已經在資本市場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中關村板塊”,並已在市值規模、營業收入、凈利潤狀況上超過創業板。根據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日前發布《2015年中關村上市公司競爭力報告》,中關村上市公司2014年底總市值達到31383億元,同比增長52%,已達到2012年底總市值的2.3倍。其中境內上市公司占總市值近六成。千億元以上市值公司由之前的僅有百度一家增至百度、京東、信威集團、中國中鐵、京東方等5家。

在中關村,金融成為驅動創新的重要力量。“過去,金融提供源頭活水,現在,金融進一步貫穿創新全過程。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講,金融服務真正打通了創新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11月29日,在《中國經濟周刊》旗下中國經濟研究院舉辦的“新經濟圓桌會議”上,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白津夫這樣道。

今年10月,葉大清的“融360”剛剛完成新一輪10億元的融資。新的融資讓“融360”躋身估值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行列——這被全球科技界認為是對快速成長科技企業的贊譽。

“獨角獸”的隊伍在北京中關村快速壯大:小米、滴滴快的、美團、口袋購物等創業企業加入其中。在西雅圖舉行的“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上,中美科技巨頭的“三萬億美元”合影中,15家中方企業,12家來自北京中關村。

人才引領創新,中關村最具有標誌性的是高端人才引領的原始創新。“我們在調研中注意到,以海歸人才為代表的高端人才成為新一輪創新創業的主力,依靠他們獨特的優勢,開拓了創新視野,紮實了創新知識,豐富了創新經歷,引領中關村創新邁向新高端。”白津夫。

今年5月,創勢資本董事長湯旭東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最近投的幾個項目都是海歸創業,他們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帶了技術回國,我們接觸以后就幫他們策劃品定位、對接國內市場,搭建團隊。”彼時,湯旭東剛剛搬進了位於中關村E世界的新辦公室——今年初,中關村E世界結束了電子大賣場的營生,重新出租,定位於創新創業場所。

從220米到7.2公里:

“創業大街”擴圍記

郭洪曾在一次公開發言中談及中關村的兩件“標誌性事件”。其一,2009年9月,李開復離開谷歌,創辦了天使投資機構+孵化平台,名為“創新工場”;其二,“車庫咖啡”入駐海淀圖書城。“當時這個事非常小,小到几乎我們都不知道,社會也不知道,但是三個月后就引起了《華盛頓郵報》的高度關注。記者寫了篇報導《美國究竟應該害怕中國什麼》,文章中認為,美國最應該害怕的是中國下一代年輕人的創業。”郭洪,“我覺得這個觀點非常有見地,我就趕快去看一下車庫咖啡是什麼機構。”

“2011年10月,我和郭主任第一次面談,當時就在車庫咖啡小屋裏,我給郭主任提的建議是,把這條街變成‘中關村創業大街’,就是‘天使大道’,聚集更多創業者。最后這個想法能夠實現,我覺得已經人生無憾了。”車庫咖啡創始人蘇菂回憶。

2014年6月,海淀圖書城正式更名為“中關村創業大街”,長度僅有220米的大街上聚集了3W咖啡、36氪、天使匯等26家各具特色、不同模式的創業服務機構,在全國甚至海外生了重要的影響。

創業推動創新,創新帶動創業,二者的結合越發密切,在中關村成為一種新現象,形成了創新創業雙活躍的全新局面。

“在創業大街上,你走路的時候,邊上不停路過的都是創業者、投資人或者是關心創業的人。在這樣的氛圍裏,我們互相比拼創業速度,公司的增長速度都會增加不少,這一點非常棒。”36氪創始人劉成誠。

今年10月,北京市海淀區宣佈在既有樓宇資源、業態稟賦基礎上,推動中關村大街轉型升級,打造創業創新資源聚集區,支持創業創新。根據規劃,中關村大街長達7.2公里區域、涵蓋36座寫字樓、總建築面積達170萬平方米的空間將開啟轉型升級,匯聚支持創業創新的服務業態,並在信息業、大數據、智能硬件領域建設業集群。中關村大街的升級改造將是對現有“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升級擴容。

“中關村這些年已經從國家創新體系的概念向創新創業生態進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這種轉折使創新創業生態更加豐富和完善。創業是成果轉化、技術轉移最有效的方式,創業是培育主體的行為,創業帶動了整個服務業的發展,有很多新的服務機制生。”科技部火炬高技術業開發中心副主任楊躍承在“新經濟圓桌會議”上談道,創業關係到政策、機制、權制度、主體培育,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而中關村創業大街最大的特點是“低門檻、低成本”,讓老百姓、普通大通過互聯網平台也能夠去創業,而不是以前只有精英才能創業。這是“大創業、萬創新”精神的體現。

在體制內搭建學研結合的

“中關村模式”

除了激發草根創業,怎樣把中關村的創新理念再作用於傳統科技體制,讓體制內的國企、科研院所“跳出墻來”創新,來對接資本市場,也是中關村創新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怎麼樣把體制內的成果用新的方式帶入資本市場、帶入業市場?

近年來,擁有40余所高校、200余家科研機構的中關村,破除制約成果轉化的因素,眼“協同”,在不同主體間聚資源、搭平台、促轉化,形成了學研結合的“中關村模式”。

2014年8月,在中關村海淀園,以北大、清華、中科大、北航、北理工、農大、北科大、北交大、北工大、北郵、北化大、中傳媒、中科院等13家學術單位和商飛、濰柴、美亞柏科等70多家行業龍頭及高科技領軍企業為基礎創建了“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該研究院官方網站介紹,按照圍繞創新鏈配置資金鏈的思路,研究院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體系,北京市每年給予專項科研經費資助先導技術研發,設立了10億元的母基金,並分設了5億元的智慧財產權基金支持工程技術研發,聯合社會資本設立25億元的風險投資基金支持成果轉化。

“(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從各個大學收集了400個初期成果,篩選出60多個。這60多個目前應該有50多個已經獲得了首輪投資。”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在“新經濟圓桌會議”上談道,用風險投資基金支持院校優質科研成果轉化,社會資本表現積極,“很快看到了這個平台的價值”。

“下一步要吸引國有資本進來。中關村的創新要繼續放大和發酵,要盡快突破傳統科技企業的束縛,釋放國家隊積累的能量,改造國家隊。”隋振江。

去年11月,北京市國資委與中關村管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並揭牌成立“京企雲梯中關村科技創新聯盟”,將合力研究解決企業合作中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和技術發展瓶頸,推動學研用深度合作。

隋振江還透露,中關村正在與某軍工企業商談在應用端建立“協同創新平台”,從事智慧財產權資本化。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