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企業從SARS時期就幫忙 打造國產防護衣隔離衣護台灣
鏡週刊 2020-03-20 14:42
繼工具機廠商組成口罩國家隊,台灣傳統產業在研發與製造的實力,再度發光抵抗武漢肺炎疫情。總統蔡英文昨(16 日)參訪成衣製造大廠聚陽實業,關心台灣研發的防護衣跟隔離衣進度。
事實上,從 17 年前 SARS 時期,聚陽就開始協助政府生產防護衣和隔離衣。而這家股價一度飆漲上 300 元,躍居紡織股后的聚陽會成立,背後其實是出自於董事長周理平個人的中年危機。
1990 年,不堪成本壓力,紡織、製鞋等傳統產業紛紛外移,時任德式馬企業總經理的周理平也因工廠倒閉失業。不甘心「被退休」,周理平和 10 幾位同事集資成立聚陽,他不做被動的接單代工,培養內部設計能力,靠著精確的全球布局,搭上快時尚潮流,出貨最快只要 4 週,帶領聚陽營收在 2005 年衝破百億元,2015 年股價飆上 300 元。
近年雖因歐美品牌庫存增加,股價回檔至百元,但他老神在在準備進攻智慧溫控市場,老紡織人的武功萬變不離其宗,快者才能稱王。
穿著可透過手機裝置,借助外接行動電源轉換熱能,自行調節溫度最高達 42 度的智慧溫控外套,周理平站在一群平均年齡不到 30 歲的同仁間拍照,扮起自家產品的模特兒,一點也不生疏。
結合電子 產智慧衣
「早期我們運用材質的特性,做涼感衣、發熱衣,但發熱衣的溫度升高還是很有限。」周理平說:「過去 10 年,紡織業的發展核心,是偏重運動休閒的功能性服飾,現在這個世代,就是結合電子產品,使功能性服飾再優化。」
周理平口中的再優化,說的不只是溫度調控,聚陽今年投資 1 億元研發的武器,讓衣服在穿著之餘,可透過電子產品感測心電圖(ECG)心電量測、肌電圖(EMG)肌電量測,及定位發報和動作偵測,甚至是娛樂遊戲等,量測結果有望比運動手環更精確。
目前已有多家歐美戶外服飾品牌,計畫使用聚陽的溫控衣,並進入試樣階段,「在工藝與科技不斷的進步下,智慧衣的發展只是時間性問題,未來 2 到 3 年,智慧衣將成為聚陽營收的關鍵要角。」
說起話來不疾不徐,像個客客氣氣的溫和書生,是周理平給外人的第一印象,他出生於北台灣基隆,在成功大學念工業設計系,畢業後他跟隨學長的腳步,一腳踏入紡織業。
70 年代是台灣紡織業的全盛黃金期,起初周理平在福星製衣的生產部,後來進入德式馬成衣,對紡織做出興趣的他一路從基層做到總經理。「那時台灣最好的產業一是紡織,另一個就是電子業,當時電子業正在起步,紡織成衣業則從 50 年代開始發展,產業相對成熟,我畢業進入紡織業後,就一直做到現在。」
中年危機 集資創業
不過,紡織業的黃金期維持沒有多久,進入 90 年代,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走揚,台灣加工出口不見優勢,節節攀升的工資與土地成本,讓需要大量人力的傳統產業,紛紛關閉台灣廠房,西進中國或南向東南亞。1990 年,德式馬宣布結束台灣廠、外移菲律賓,周理平不能倖免,面臨人生最大的中年危機。
失業的那一年,周理平還不到 40 歲,正是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不甘提前「被退休」,他與 10 幾位老同事決定集資創業,同年 3 月,一夥人湊足資本額 800 萬元成立聚陽。
早年聚陽因資金不足,根本沒建廠能力,只能委外代工,再派員到各廠協助生產,周理平認為,與其被動地等待品牌商下單,不如自己掌握從接單到製造的垂直供應鏈。「早期是很單純的生產,規格客人定的,你是一個製造商,就是負責壓低生產成本與壓低售價,你賣的是產能跟生產技術,發展很有限。」
打破定律 縮減時程
周理平深知,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突破,必須從單純的 OEM(代工生產)走向具專業能力的 ODM(設計代工),「大型品牌商身邊都圍繞著許多供應商,你能做越多的事,能不斷地往前端延伸,從設計、材質研發上滿足他的需求,你就是他那個很重要的咖。」
從下游的生產製造走向設計開發,周理平發展雙劍策略,打破一般成衣廠做針織就不做平織的定律,什麼訂單都難不倒。此外,他陸續在菲律賓、印尼、中國、越南、柬埔寨等亞洲 5 國設廠,靈活善用多元化的產品及各地生產的優勢,讓聚陽生產業務包山包海,產品遍及女裝、童裝和運動服飾,GAP、H&M、JCPenney、NIKE、UNDER ARMOUR 都是聚陽的客戶。
除了生產的垂直整合,一舉讓聚陽站穩成衣大廠地位的,則是對速度的掌握。「早期成衣發展,是 1 年前做設計,預測 1 年後什麼東西會流行,現在則不是,不管快時尚還是一般的企業,大家都希望賣得好的產品趕快追加,賣不好的趕快切掉,減少庫存損失,所以生產的時間越壓越短。」
「速度絕對是紡織業這幾年最大的變化。」作為征戰紡織業 40 多年的老紡織人,周理平說:「早年每一季的商品企劃,從設計、修正到最後確認,時間可能長達 6 個月,而訂單確認從出口到上架,又需要 6 個月,現在不然,生產時程不斷壓縮到 13 週、11 週、8 週,產品的生產期甚至只剩 4 週。」
模擬穿衣 越洋下單
為了加速生產時效,聚陽也透過 3D 製衣技術,僅需 3 秒鐘便可 360 度辨識人體尺碼,讓設計師直接在電腦上檢視各式花色排版過程,並以真人實境模擬穿衣情況,加快半年以上的開發速度和穩定度。
「3D 技術 10 年前就有了,但剛開始推的時候客戶不買單,設計師還是習慣要有樣品拿在手上、看模特兒穿在身上。」周理平笑說:「以前產品大量生產前要先製作樣品,樣品寄到客戶手中後,他又要派模特兒試穿,來來回回的修改,現在透過 3D,客戶在電腦上一目了然,人在紐約就能直接下單。」
從高階經理人到職掌 3 萬多名員工的百億掌門人,周理平把自己的角色縮得很小。他借助專業釋權、分工,降低大公司冗長的決策過程,拿出幾張公司重要活動的照片,幾乎都是他和一群員工合影,卻少有他的獨照,對於家人也極為保護不讓曝光。
「一開始就是一起創立的,所以我們比較特別,大家是經營者也是投資者。」周理平說:「公司剛創立時沒那麼多錢發獎金,所以當創立第 3 年有獲利後,就開始推動員工持股信託,員工投資 3,000 元,公司就補貼 1,000 元,2003 年上市時,70%股份由員工持有,現在有超過 97%員工都有持股信託。」
2005 年,聚陽營收衝破百億元,2009 年到 2015 年間更創下連 7 年成長,營收從 133 億元增至 233 億元,股價一度飆上 300 元,躍居紡織股后。
樂觀預估 感恩知足
儘管受新台幣匯率升值影響,加上歐美品牌因庫存增加,聚陽的股價一度回檔至百元,但周理平依舊老神在在,「跟我們的股價高點比,現在當然差很多,但跟起點的 45 元比,那很不錯了,不需要自暴自棄,感恩知足就好。」
對全年表現樂觀預估,周理平將未來 2 年的營收重心放在智慧衣,6 月將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以科技化服裝製造商自居。6 年前,在英特爾工作的周理平獨子周心鵬,也回台效力加入工務部門,每個月有 1/3 的時間在越南廠歷練,去年中更成為聚陽的新科董事。
採訪這天,周理平一改過去低調的態度,首度正面回應接班議題。「從早期的創業世代到現在,我們的團隊分工很清楚,聚陽各個部門一直都在往第二代傳承。」
「他(周心鵬)現在還不是時候見媒體,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周理平透露,父子倆每個月都進行會議,對公司營運交換意見,老紡織人是慈父亦是業師,「我們所有的職位都有設定傳承時間表,一切照表進行,但我希望 5 到 8 年內他可以接 CEO 的位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鏡週刊,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