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博邁投資長觀點】經濟衰退正在醞釀?
路博邁投信 2019-10-08 09:14
作者:Brad Tank,固定收益投資長
就業市場展現韌性,顯示儘管製造業活動趨緩,但拖累經濟全面衰退的短期可能性不高。
地緣與政治面的消息已左右市場表現好一段時間。上週,經濟數據終於打敗美國國會彈劾川普、香港反送中運動、英國脫歐等事件,重新贏回市場關注的眼神-因為經濟數據表現令市場失望。
信心蒙塵
上星期二,供應鏈管理協會(ISM)公布最新的美國製造業統計數據,令投資人的信心蒙上一層陰影。相較於前一個月份,9 月份美國 ISM 製造業指數大幅下降至 47.8 點,直接打臉經濟學家對於經濟復甦的期待。在 ISM 調查的 18 個產業之中,共有 15 個產業呈現衰退走勢,創下 10 年來最低迷的調查結果。
同一時間,Markit 公布 9 月份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的最終統計結果,表現優於 ISM 的統計數據,並顯示近期逐步回升的趨勢。
ISM 與 Markit 的統計結果之所以會出現落差,或許是因為 ISM 以大型跨國企業做為主要的調查對象。投資人看到 ISM 公布的統計數據後,開始擔心美國遲早會受到全球製造業活動趨緩的影響,且大型企業受到的影響終將會擴散到內需導向的小型企業身上。
這次不一樣?
回顧這次如此長期的景氣擴張循環,此次製造業活動趨緩並非首例。歐元區與美國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都曾在 2011 年與 2013 年之間陷入萎縮,且美國亦曾在 2015-2016 年的冬天跌破 50 點的榮枯分水嶺。儘管如此,同時期波動度較低的非製造業經濟活動仍維持穩健的表現,最終產品庫存亦回歸常態水準;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我們經歷的只是景氣循環中期的成長趨緩而已。
然而,這次是否不一樣?
2011 年至 2013 年間,歐債危機衝擊製造業活動,對全球企業與消費者信心帶來又深又廣的威脅。隨後,歐洲央行表示準備隨時採取積極的因應措施,旋即刺激經濟活動強勁復甦。
2015 至 2016 年間,投資人日益憂心中國經濟成長的前景,加上國際油價重挫,導致製造業活動開始走下坡,當時以中國與美國受到的衝擊尤其顯著。隨後,中國果斷地採取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成功推升經濟成長動能;在美國,能源價格下跌重創當時正在起飛的能源產業,但是對於整體經濟的影響有限。無論是在哪一個危機時期,當年消費者與企業信心並未受到嚴重打擊,但如今大家似乎相對缺乏信心。
美國經濟諮商局公布的 CEO 指數在第三季度大幅下滑,寫下 2009 年以來最低的水準,同時企業資本支出不斷下滑,全球資本財產業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因而自今年 1 月起持續處於萎縮狀態。
然而,眼前全球經濟正面臨的種種挑戰-中美貿易戰爭、英國脫歐、民粹主義崛起、以及美國總統選戰日益白熱化-似乎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解決。此外,貨幣政策的效果可能也已經到了極限,且景氣循環又延長了三年。
「暫且」無須擔憂
製造業的疲弱表現讓投資人更加關注上週四公布的服務業調查報告與週五公布的非農就業人口數字。
儘管製造業的表現趨緩,但是各界普遍認為服務業展現的韌性,以及就業人口、薪資成長、與消費者信心帶來的支持,乃是阻止製造業活動趨緩拖累經濟全面衰退的幕後功臣。
一如製造業的調查結果,服務業的調查報告同樣出現分歧的現象。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的表現一如市場預期,維持在溫和但穩定擴張的水準,但是 ISM 的調查結果卻是低於預期。歐洲的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同樣表現疲弱。
薪資就業人口的統計結果好壞參半。整體非農就業人口的數字如預期地低於前一個月的水準。此外,私部門就業人數也是同預期般的下滑(不含負責普查工作的臨時雇員)。儘管,美國平均時薪成長幅度不如預期,但是情況並沒有像上週稍早公布的數字那樣糟糕,且失業率下降至史上最低水準。
故此,目前我們暫且無須擔心未來 6 到 12 個月會發生全面性的經濟衰退,且眼前製造業的疲弱表現,可能只是此次景氣循環的第三度趨緩而已。儘管如此,我們仍舊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政治尾部風險仍高、央行與投資人緊盯各項經濟數字,仍將是市場波動的潛在因子。
路博邁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獨立經營管理。台北市忠孝東路五段 68 號 20 樓 電話(02)87268280。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本文所含資訊反映文件編製日觀點,其資料來自路博邁認為可靠之來源。路博邁並不對本文件內任何資料之正確性為任何陳述或保證,亦不保證這些資料所為之任何估計、預測或意見將會實現。本處所表達之意見,可能在文件發布後隨後續條件變化。本資料僅供參考,本公司並不針對個人狀況提供投資建議,投資人如欲進行投資,應自行判斷投資標的及其投資風險,並承擔投資損益結果,不應將本資料內容視為投資之唯一依據。本文提及之個股僅供說明之用,不代表任何金融商品之推薦或建議,亦不代表基金未來投資。©2019 路博邁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權
- 傳統傳承方法跟不上時代 該如何調整?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