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別出心裁 復古玩出新花樣 創意台味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9-08-05 10:12


文字 • 蘇曉音  攝影 • 張世平

把台東特色的紅藜與洛神都放進冰棒裡,成就了最在地的風土條件。(攝影者.張世平)
把台東特色的紅藜與洛神都放進冰棒裡,成就了最在地的風土條件。(攝影者.張世平)

坊間除了水果冰棒、漢餅冰淇淋外,也有海鮮冰、豬腳冰、肉鬆冰等特殊口味,都是創意十足的台灣人,把日常生活常見的食材做成冰,讓「創意」在寶島大放異彩,成了世界冰品地圖中另類的新流派。

台灣人有一句俗語「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意思是說,賣冰的商人,能賺到最豐厚的利潤。或許是受到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從早期開始,街頭巷尾 3 步一小間,5 步一大間的冰店、飲料攤,可以說是伴我們成長的場景,氣溫飆升的夏季更是如此。但「春一枝商行」董事長李銘煌卻說:「那個賣冰的光榮時代,我們沒趕上。」

談到冰棒前,得先說到它的前身,就是小時候家裡經常出現的冷凍袋冰。媽媽總會煮好一鍋綠豆湯、紅豆湯等,裝進雜貨店買來的冷凍袋送進凍庫,就成了小孩夏日消暑聖品,這就是生活智慧下的冰品,接著才有冰棒的出現。

冰棒在台灣又稱為枝仔冰,是所有冰品裡最簡易製作的,也是最容易和在地食材相結合的。素有水果王國美稱的台灣,水果冰棒在台灣可說是遍地開花,為了要做出市場差異,李銘煌花費了不少功夫從原料下苦功。

原料就是「在地食材」正是冰棒的起點,這得從李銘煌 10 多年前經常到台東鹿野度假的故事說起。因為跟當地人混熟了,乾脆買了房子當作住所,但每回抵達時,卻發現門口總是堆了一籃又一籃熟度正好的水果,即便一家人當正餐吃也吃不完。

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些水果在運送到市場販售的過程中,早已過了最佳賞味期限,換句話說,這些水果根本賣不出去,只好拿來送人。於是就這樣展開了他們一家人的研發旅程,搭配自家塑膠工廠製作出來的冰棍,成了水果冰棒。

台東鹿野 9 分熟的鳳梨,濃郁的香氣與酸甜平衡的滋味,讓人難忘,且冰棒裡維持 6 成左右的果肉,品嘗沁涼的同時,也吃進大量的纖維質;關山種植的百香果,酸度較高適合加糖調味,果香十足;整個台東縣大量種植的釋迦,同樣保留 6 成果肉,吃起來綿密軟滑,和前兩款的酸香大異其趣。

11 年來的研發,也會跟著當地特色農產有所變化。從單一水果口味開始,有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更新創意,同樣來自鹿野的洛神花,得先經過古法醃漬 21 天,搭配近幾年超級火紅的紅藜,竟也做成了冰棒,色澤豔紅誘人,因此被命名為「紅寶石」,是今夏即將上市的新品。

這幾年台東農改場在當地大力推廣原生種俗名刺苦瓜的木虌果,是與成功鎮農會合作的最新產品,取種籽外層營養價值最高的假種皮,搭配在地的鳳梨製成,酸香夠味,在傳統中見到新意,而黃橙橙的顏色也很吸睛。

同樣運用身邊原料的創意冰淇淋,則是雲林一家民國 58 年就成立的小店「二崙佳美」,賣的是傳統喜餅、麵包等。第二代老闆廖嘉育因為喜歡吃冰,突發奇想把自家店裡的伍仁酥、桂圓狀元餅、綠豆狀元餅、梅香酥等,通通做成冰淇淋,看似天馬行空,其實也恰如其分的掌握了台式冰品獨特的創意法則。

迎接碎鏈時代!iPhone 移出中國追蹤之旅,請見《商業周刊》1655 期。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來源:《商業周刊》 1655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