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AB面」 陸媒談任正非和郭台銘:兩個人、一座城、一個時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9-05-09 21:27
陸媒《21 世紀經濟報導》指出,華為和富士康兩家企業,猶如深圳的「AB 面」,而這兩家企業的創辦人任正非和郭台銘,今年以來,都比以往更加奔波,一人正面臨詭譎的國際商戰,另一人則立志走上仕途。
報導稱,任正非出生於 1944 年,今年 75 歲;郭台銘生於 1950 年,今年 69 歲,兩人都在 30 年前,於深圳交匯,分別誕生了華為和富士康,富士康龍華園區和華為阪田總部,只隔著一條高速公路,成了彼此的鄰居和上下游。
過去一年,華為和富士康的業績,都創下歷史新高,華為總營收達人民幣 7212 億元,首度突破千億美元;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總營收約人民幣 1 兆 1514 億元,跨過人民幣兆元門檻。
改革開放以來,華為和富士康猶如深圳的「AB 面」,兩者皆不可或缺,就像深圳的「名片」。
華為作為深圳的 A 面,是奮鬥者、高科技的代表,任正非就像從改革開放走過來的企業家;而華為講奮鬥、技術,以及財富故事的形象,正是深圳的特色。
富士康則是深圳的 B 面,B 面是基礎,是中國製造業的根本,富士康把中國農業中解放出來的生產力,轉移到工業中,雖然不若 A 面光鮮亮麗,但確實是一股從農村到城市化的重要力量。
任正非和郭台銘,有其相似之處,兩人皆為家中長子,都是白手起家,體驗過貧困的滋味,管理公司的風格,也都很軍事化。
郭台銘曾言,「我們不知道如何才能成功,但我們可以像蟑螂一樣生存下來」;任正非曾說,華為仍是棵小草,「從小草變成小樹苗的過程中,正在向西方學習各種管理的東西。」
進入 21 世紀,華為和鴻海幾乎同時執行再次變革,2004 年,華為進行組織結構調整,不僅有 B2B 業務,還有手機等 C 端業務,其定位從設備商,轉向電信解決方案提供商;在此同時,鴻海開始橫向整合,全面進入電子、通訊、網路的全球化時代。
2010 年之後,智慧化浪潮來襲,聯網、資料、雲化、AI,陸續成為華為和鴻海的轉型方向。
對任正非和郭台銘來說,他們的成功,都有一股傻勁,堅持聚焦在通信、電子產業,且最終都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而當前無論是企業規模、成長,亦或美中貿易摩擦,都是華為和鴻海放眼未來發展,必須面臨的考驗。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