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人民幣進入sdr背后的“周氏漸進改革”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有評論文章指出,在2009年之前,sdr在中國大體上都只是一個學術概念,當年,周小川在討論國際貨幣系統的未來時,將sdr引入了公眾輿論。在一篇發表於2009年的文章中,周小川指,可以在sdr基礎上發展出“超主權”貨幣,最終取代美元。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時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的周小川,曾在一篇1993年發表的文章中寫道:激進還是漸進是相對的,在西方國家的語境中,激進意味著你要采取像休克療法那樣的做法,但在社會主義國家,激進可能意味著你像一個西方漸進主義者那樣行事。
他以市場為導向的漸進主義正在逐步顯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將人民幣納入其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這是對周小川的工作和對中國經濟實力的又一肯定。
周小川這種漸進式道路的思想存在至少已經有30年,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他發表了數十篇相關學術文章。在動盪的年代,周小川使自己成為國內外金融界最受信任的人。現在,他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央行行長中,在任時間最長的。
探討人民幣國際角色的《大國貨幣》(the power of currencies and currencies of power)一書的作者alan wheatley說:“他的名字會出現在記載人民幣崛起和中國采取重大行動解放金融體系的歷史書中。他是這一切背后的推動力之一。周小川肯定是值得高度贊譽的人之一,歷史會記住,他是其中一個好人。”
周小川被視為中國絕大部分金融改革的中心人物之一,包括改革中國國有銀行體系、10年的利率自由化進程、建立債券市場、重整中國央行體系、為中國貨幣國際化奠下第一塊基石等。
《財經》(博客,微博)2010年的一篇報導指,周小川剛上任央行行長6個月,2003年5月19日,他出席了一個在中南海舉行的國務院會議。在那次會議上,他向時任總理溫家寶和其他官員,展示了一份19頁的電腦幻燈片,講解如何改革“技術上已破產的”國有銀行。結果是,曾經破產的中國國有銀行,現在以市場價值計,位列世界最大的銀行,而且盈利情況也很好。
倫敦研究公司trusted sources的中國團隊董事總經理jonathan fenby說:“當然,他有戰略思考——他做他想做的事。”雖然從黨內職級看,周小川的政治權力有限,但他正運用央行的“技術治理能力”推動改革。已經出版了好幾本有關中國的書的fenby說,周小川是sdr的一大粉絲,這有助於人民幣進入sdr貨幣籃子。
在2009年之前,sdr在中國大體上都只是一個學術概念,當年,周小川在討論國際貨幣系統的未來時,將sdr引入了公眾輿論。在一篇發表於2009年的文章中,周小川指,可以在sdr基礎上發展出“超主權”貨幣,最終取代美元。
雖然周小川的想法並未得到其他國家的注意,中國央行並未停止探索更好地運用sdr的可能性。在本月早前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央行研究員姚余棟寫道,sdr未來應該被用作貿易和金融交易的支付方式,為“全球性央行”鋪路。
周小川曾經擔任國務院研究員,研究經濟制度改革,也曾經擔任商務部部長助理、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中國證監會主席等職。2002年,他成為中國央行行長。
周小川已經連任兩屆央行行長、放棄中共中央委員之位、並達到了部長級干部退休年齡,外界曾普遍預期,周小川會在2013年退休。但在2013年,周小川通過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而躋身國家領導人之列,從而延長了退休年齡並繼續執掌央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說:“人民幣被納入sdr,對於中國而言,是對其貨幣在世界上被廣泛使用的肯定。這是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成果,個人的角色不應該被放大——央行和周小川只是在實施國家政策和戰略上做的不錯。”
雖然周小川的很多想法都得到了支援和實施,但也有很多只能被束之高閣。
早在1991年,周小川就曾提出,中國的貨幣應該可自由兌換。超過20年之后,周小川仍在試圖實現人民幣的“基本可兌換”,保證即便在人民幣基本可兌換之后,中國仍然可以實施部分資本限制。
周小川較早前寫道:政府牽頭的有序改革可能比全面出擊式的改革更值得推薦,經濟學從來就不是一個特殊信仰,或者一系列價值,經濟學必須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追求真理。(文章來源:南早中文)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