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人人車李健:百度系創業者為何難大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3-23 21:11


新浪科技 李英楠

李健,一個標準的80后,曾經是百度最年輕的品總監,后出任58同城副總裁、微軟工程院副院長。2014年4月,李健創立了人人車,並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完成2輪融資,其中B輪融資是來自雷軍領投的2000萬美元。


在這個互聯網創業如雨后春筍般湧現的時代,李健似乎成為一個標桿式的人物,被很多創業者和老牌企業所熟知,有人效仿他的模式,有人羡慕他的運氣,更有人批判他的“燒錢”速度。

在近日召開的百度站長平台沙龍上,李健留絡腮胡,穿T恤牛仔褲,以一名新站站長的身份分享了他的創業心得,這其中有百度系創業者的通病,也有創業公司推廣時所遇到的困境。

百度系創業者:從揮霍流量到站街拉客

從一個普通的品設計師到百度史上最年輕的品總監,李健在百度工作了7年,對於這些年的感受,現在的他用“揮霍流量”來形容。在百度,一個新品上線兩個月后,如果流量沒有達到千萬,那麼就基本意味失敗,這個品會被很快停掉。

李健清楚的記得,當初“百度空間”上線第一周,流量就超過了千萬,這種級別的品在創業公司裏,基本上可以拿到C輪或B輪融資了,然而在百度的系統下,僅僅是一次會議室的掌聲,事情就過去了,十分平淡。在百度,時常會有一些品,做了兩三個月后只有兩三百萬的流量,這個品的下場就會很慘,而這樣的流量對於很多創業者而言,是多麼的奢侈。

從百度離職后,李健加入了58同城,這裏的工作模式令他感受到了極大的反差,“那是天天搶流量的平台,搶的非常辛苦。就那麼一點點流量,就能感覺自己很高大上,已經是這個行業的數一數二的選手。”李健如是道,離開了百度,才知道流量的珍貴。

此后,李健用了數年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去年,他的團隊有時會派十名員工在馬路上站一天,不厭其煩地詢問每一個路人要不要買車,要不要賣車?這些員工時不時就會被一些“黑大漢”所驅逐,一天下來可能就只能拉十個用戶。

現在,李建和他的團隊經常為了尋求一篇採訪,去苦苦哀求媒體來公司拜訪,他們會告訴媒體:“我們准備了精彩的內容,保證不會讓你失望”。而李健覺得,這樣做是值得的,“可能今天稿子發出去,有了一千個用戶讀,我們很高興,有一千個人知道我們人人車,我們太高興了,我們為此而歡呼!在創業這個階段你就必須考慮怎麼將從十個用戶、一百個用戶、一千個用戶一點一點去做,這樣可能才會比較紮實一些。”

從百度出來的人,對流量本是揮金如土,離開后發現每一點流量,每一個用戶都這麼艱難,很多人難以接受。李健認為,百度系的員工出來創業成功的很少,到現在為止沒有大成,就是因為這種源自百度的“固有心態”已成“慣性”。

離開百度,才知道SEO的重要性

創業的這一年裏,李健也積攢了網站運營的心得,例如SEO,新站點一定要做好SEO基礎架構,如果上線后大調,那麼對搜索引擎非常不友好。

剛剛從百度到58同城時,李健便對SEO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剛到58時,我都看呆了!竟然有公司是這樣運作的!”在58同城,有一個龐大的SEO團隊,這些人每天只做SEO,這是在百度從來沒有見過的。

而現在,李健已經對SEO有了更深的認識:百度等搜索引擎,其實沒有那麼感性、人性化,它無法在第一時間預測你是一個好站,必須有一些技術的手段讓它強烈的感知到這一點,所以SEO一定是第一個首先選定的辦法,是一個長期積累的辦法。

做SEO就像是上大學,一點一點的學習,經過很長時間才可能有效。只有你這樣做了,只有你真正的重視SEO,才能真正獲取收益。

媒體宣傳是創業“竅門”

以前在百度的時候,李健也會去見各種媒體,“那時,我在百度的品部門,特別不喜歡去見媒體。為什麼不喜歡?因為特別耽誤時間!對我的品沒有什麼幫助,我的品需要宣傳嗎?百度有得是流量,宣傳對我有什麼意義?這樣的心態使得我們不願意跟媒體交流”。

李健感慨道,以前百度很少開什麼發布會,很少告訴外界我們做了什麼功能。而自己創業后,卻發現與媒體的交流互動,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只有你重視媒體,媒體才會重視你,才會在寫相關文章時提到你。”

前幾天,百度1.7億美元投資優信拍,這在行業裏是一個很大的新聞,而一些媒體在報導中,提到了人人車,僅僅一句“在二手車行業還有人人車等平台做的很好”就讓李健欣喜不已。

“那個稿子不是我們寫的,也不是我們要求某些記者加上的,是記者自己寫的。”李健驕傲地,“他為什麼會在寫稿的時候帶上人人車呢?就是因為我們之前給他灌輸了很多的知識,人人車給他留下了好的印象,這個印象和內容,有一天他寫相關稿子時就會想起。你與媒體每次溝通不僅是這次的收益,而是會持續給你帶來很多的幫助。”

“每一篇文章能有五千、八千人讀,這就是不錯的文章了,當這些讀每天都在發生、每周都在發生,每周都給你帶來四五萬級的新用戶,這是非常大的量級。對創業公司來,和媒體去做好交互、搞好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宣傳推廣,李健也找到了一些“竅門”:任何一個行業,總有一些流量大的平台裏面的品部門是比較窮的,比如百度的品部門就比較窮,他們沒有任何預算。找到這些部門談合作,買幾部iPhone作為活動贊助的禮品,他們就會覺得很高興。這些部門手裏有流量和資源,但是他們沒有錢,沒有預算去開展對自己用戶有意義的活動。創業公司可以有很多途徑去尋求跟第三方有流量平台的合作,可以找到品負責人和流量負責人,聯合做活動,送三台iPhone,就一萬多塊錢,你可以實現十萬的流量曝光,這是非常劃算的事情,因為他們太窮了。

創業公司運營:要找到“引爆點”

除了SEO和宣傳之外,運營也是李健十分注重的環節,在他的眼裏,運營的重要性甚至要高於SEO,因為SEO是長期的工作,效果也較為緩慢,運營卻可以讓你在兩三個月的時間內迅速形成口碑、形成認知、提高權重。

有一本書的名字叫《引爆點》,在李健看來,引爆點就是用戶運營裏面非常核心的環節。

舉例來,當一棟大樓需要爆破,要提前佈置好爆破點,最后引出一條,一點火整棟樓全炸了。如果把火藥都堆在一個位置,大樓是倒不了的。運營就像是一次爆破,要佈置好“引爆點”,即找到最原始的種子用戶。

當公司在做微信推廣的時候,會發現其實總是在採用一個點,每次覆蓋的人群都是相似的,爆一次可以,第二次就沒用了。所以每次做活動的時候你要考慮如何獲得最原始的種子用戶。

人人車的一次活動,為了獲得種子用戶,不惜巨資在58等各大平台都進行了投放,拉來種子用戶為公司做傳播。而如何讓這些用戶心甘情願的做“種子”?李健給出的觀點是,需要創業者給予他們有價值的驅動力和驅動點。

價值驅動點分兩種,一種是對用戶真正有價值,例如針對正要買車的用戶贈送代金券,他們就會很高興地接受。而更多的用戶不是這樣的,全北京3000萬人,想買車的可能只有10萬人,想靠這些人的圈子進行傳播太難了。

這時運營機制就要考慮到第二種用戶,這些用戶對你也許沒有價值,他們只是“搬運工”,他們的價值是把你的活動擴張更大,對於這些用戶你只需要做一個“轉發隨機送話費”的活動就可以了。

另外,在傳播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傳播的量,也要考慮傳播的價值。人人車曾經的一次活動,用戶參與量達到千萬,甚至遭到微信的封殺,而那個活動並沒有帶來很多的用戶留存,沒有把人人車的一些亮點傳播出去。

明確的目標

人人車成立於2014年4月,其定位是在二手車行業,用李健的話,“我們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能力超強的車販子!”

二手車的交易鏈條很長,一般用戶想賣車,要先賣給4S店,4S店需要通過一個拍賣平台轉讓,這個拍賣平台再賣給一個經銷商,這個經銷商再倒一次手賣給一個外地的經銷商,外地的經銷商再倒一次手再賣給當地的消費者,中間的鏈條非常長,經過四到五步,每步都會賺用戶的錢,至少8到10個點。這些占車價的百分比可能高達20%之多。

“人人車的模式就是沒有中間太多環節,把中間的環節省下來返給買賣雙方。”這就是李健給出的定位。

李健希望能以交易為入口,構建整個交易服務鏈條。二手車交易只是一個起點,后續會有很多服務需求,跟二手車交易平台對接在一起,這是人人車未來的目標。

人人車擁有一個14天退車的承諾,客服會在第10天給用戶打電話,客戶買了車,用的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問題,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助解決的?“如果用戶要退車,我明天把錢給您送過去。要想有高品質的服務,先把你的用戶當成你的朋友,如果你的朋友買了你的車,怎麼對待朋友就就怎麼對客戶。”李健如是道。

據介紹,人人車的辦公地去年5月份搬到上地,那是他們的第一個辦公室,公司成立之初就拿到紅點A輪500萬美元的融資。由於業務模式很“重”,500萬很快花完。2014年7月,人人車進行了第二輪融資,順為、策源及紅點領投,就是雷軍領投。今年,人人車也許會衝擊第三輪融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