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公主被扣 中美將陷「修昔底德陷阱」?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12-15 11:50
文●吳中傑、李玟儀
中國科技實力最強的民營企業華為的財務長、也是該公司創辦人任正非長女孟晚舟被捕案,在加拿大時間 10 日開第 2 次保釋聽證會,依然未有結果。但不論最終她會否被引渡到美國並定罪,這宗案件,已經讓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升溫到新高點。
大家現在進一步討論的是:中國與美國,會不會踏入「修昔底德陷阱」引發大戰?
12 月 10 日晚上,台北市信義誠品閱聽室異常熱絡,因為主講者是專長於國際戰略與美中關係的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包括前澳洲總理陸克文、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都是他在哈佛的學生。
艾利森早在 1915 年 9 月,習近平訪美期間,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修昔底德陷阱:美國和中國正在走向戰爭?〉一文,指快速崛起的中國必將衝擊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並可能爆發戰爭。
台下聽眾帶著焦慮的提問而來,因為美中關係在這場座談的前 5 天,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且危險的變化。
美國時間 12 月 5 日,加拿大與美國的司法體系證實,孟晚舟在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於 G20 高峰會上暫時言和、開啟 90 天協商的同一天,在加拿大因美國檢方的司法互助要求而被拘捕。
美加拘捕孟晚舟
是「危險升級的舉動」
她被拘捕的理由,是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禁運制裁與詐欺。美國懷疑,孟晚舟透過實質上可能是華為子公司的香港星通科技(Skycom Tech),在 2009 年到 2014 年間,將美國製造的電腦等設備賣到伊朗,同時涉嫌誤導滙豐銀行等金融機構,讓這些金融機構因為協助星通科技與伊朗交易的金流,而也違反禁運制裁。
從 2012 年美國開始提防華為至今,盯了 6 年的梢,終於出手。
最壞的狀況,華為長公主若真被引渡到美國判刑,最長可能服刑 30 年。
艾利森回答《商業周刊》記者提問時直言,美國聯手加拿大拘捕這位外界認定的華為接班人,是「危險升級(的舉動),非常危險。」
這不是無端恐嚇,因為艾利森認為,中美兩國早已落入過去 5 百年來,造成全世界 12 起戰爭的「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當一個崛起中的強權,力量強大到足以威脅居於主宰地位的統治強權時,統治強權會採取行動回應威脅,例如貿易衝突或冷戰,這將使兩強戰爭難以避免。
此名詞最早典故,源自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對雅典與斯巴達戰爭的詮釋,他說:「是雅典的崛起,及斯巴達揮之不去的恐懼,使戰爭不可避免。」
艾利森進一步研究發現,從 15 世紀後期葡萄牙與西班牙在貿易上的爭端開始,全世界至今共有 16 起修昔底德陷阱,當中只有四樁衝突最終未開戰,其餘包括拿破崙戰爭、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等改變世界局勢的戰役,都可歸屬於此類陷阱。
「通向戰爭的道路事實上不僅很多元、機率都很高,而且甚至看似平凡無奇,」艾利森提醒,不要認為戰爭遙不可及,事實上,那根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有時比你想得還輕。
美中正重蹈覆轍
「若繼續,將會捲入戰爭」
例如,中美當前的貿易戰,艾利森便在新書《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中明確指出,從歷史來看,這是戰爭的序曲之一。
以珍珠港事變為例,一開始美國反制日本的手段其實是管制貿易,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燃料、鐵和黃銅等重要原料,最後連石油也禁運時,便點燃了戰爭。艾利森認為,當既有強權迫使崛起中的勢力,必須到更遠的地方尋求必需物資,甚至試圖封鎖其視為生存關鍵的進口物資時,戰爭一觸即發。
貿易戰、制裁中興、控告福建晉華,以及拘捕孟晚舟,現在世人一起目睹的,正是美國與中國在修昔底德陷阱中的角力與掙扎。
「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其實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中提到,中國和美國要避免重蹈覆轍。但艾利森認為,「如果北京和華盛頓的領導人繼續他們在過去 10 年的所作所為,那麼美國和中國幾乎肯定會被捲入戰爭之中。」
艾莉森提醒,即使不是明槍開打,而是冷戰,依然相當危險,「我們可能很快就會處在一個大規模、具有中國與美國特色的新冷戰,而這就在炸彈與子彈的邊緣。」
台灣須強化自我定位
命運不能全交給兩大強權
當戰爭瀕臨邊緣時,很多事件會超乎領導者的控制。如華為案,其實中美雙方正要緩和、再啟談判,但在美國司法系統分權獨立的狀況下,就連川普也沒有權力要求檢調系統不許拘捕孟晚舟。隨後,中國官方媒體在此次事件的「壓抑」,也透露中國在貿易戰與華為,天平兩端誰輕誰重的兩難。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認為,中國最具官方權威的媒體《人民日報》這幾天抨擊加拿大和報導孟晚舟新聞都不在頭版、也不是版面上最顯眼位置,就是一種訊號。
不過艾利森強調,戰爭雖然很難避免,但這是選擇,而非宿命。如透過聯合國、歐盟等權力高於單一國家的組織來排解,或透過現代各種經濟、軍事上的條約互相制衡,甚至是領導人克制言行,都有機會化解戰爭。
以美中關係為例,艾利森認為,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其中一種方式,是甘迺迪總統曾呼籲的「保留多樣性的世界(the world safe for diversity)」,也就是美中能互相承認,一黨專政與民主各有好處,「兩種形式的政府、兩種生活方式,也許可以一同堅持、競爭。」
但,只要兩強衝突,周邊小國便難以倖免,單是華為案爆發當天,股王大立光跌停,市值蒸發近 450 億,台股指數也大跌 232 點。
台灣有機會逃脫這個陷阱嗎?艾利森認為方法之一,是削弱中國一黨專政的勢力,譬如新疆獨立,或引發中國內部問題,讓中國忙於自身事務,無暇與美國鬥爭。
台灣站在這個歷史交叉點,除了讓自己以更宏觀的角度看局勢演變,也不能完全將命運交給兩大強權,必須想透自我定位。艾利森透露,他此行拜訪了幾位台灣政府官員,官員卻對他說:「台灣跟中國的經濟關係讓我們富裕,跟美國的國防關係讓我們安全,別逼我們做出選擇。」
美中貿易戰一路演變至今,「驚奇」事件發生頻率越來越頻繁,最新的進展是,中國可能禁止蘋果手機銷售,面對越不確定的未來,有時回顧歷史中導致失控的脈絡,會更好的警示著我們如何理性前行。
【延伸閱讀】
美國 4 波大動作,圍剿華為
【開始提防】
2012.10 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呼籲美國企業,避免使用華為、中興產品
2017.08 美國針對中國發展高科技與侵害智慧財產權發起 301 調查
2018.01 電信商 AT&T 退出在美銷售華為 Mate 10 智慧型手機協議
【啟動調查】
4 月 中興案後,啟動對華為調查,是否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
8 月 川普簽署法案,禁止政府單位使用華為與中興通訊設備
【聯合他國抵制】
11 月 呼籲友邦電信商不要使用華為的通信設備
澳、紐、日宣布不用華為設備(截至 12/11 止)
【逮捕孟晚舟】
12.1 美國聯合加拿大拘捕華為財務長孟晚舟
12.07 加拿大司法部對孟晚舟進行保釋聽證,尚未做出裁決
12.10 聽證會決議未果,11 日進行第 3 次聽證會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美聯社、紐約時報 整理:李玟儀
來源:《商業周刊》 1622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