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被寵壞的民進黨 需要蔡英文重拾初心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10-08 13:42

【文 / 鄭文翔】

民進黨,是以本省台灣人為主體於 1986 年成立的政黨。走過戒嚴、再到解嚴,一直被台灣人當作自家孩子般地疼惜與寵愛。然而,2000 年與 2016 年兩次的執政表現,從「台灣之子」陳水扁深涉貪腐弊案到蔡英文選前擘畫的美好政策與支票無法兌現,以及各式的改革修法無法有效推展,處處都讓台灣人感到失望。

陳水扁的前朝往事暫且不提,僅從第三次政黨輪替後民進黨的執政表現看,蔡英文在執政前曾經在長照、食安、年改、財政改革、醫療政策、勞動政策、青年政策、住宅政策、外交政策與兩岸政策十大領域提出許多政見,然而自 2016 年 5 月 20 日迄今,順利兌現的政見可說是寥寥可數。

自地方層次來看,整個台灣過了濁水溪以南,幾乎都是民進黨的版圖。然而,這些綠營長期經營的地區,仍存在許多發展問題,例如彰化與嘉義縣市淹水的情況似有增無減;台南市與高雄市境內的城鄉差距,亦是民進黨長期執政無法有效解決的課題。以一個民主社會的角度出發,政黨輪替對民眾來說,應該是常見的,然而,在台灣地方政治中,民進黨卻能夠在沒有什麼建樹下獲得當地民眾的認同而長期執政,卻也弔詭。

如前所述,浮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民進黨不論在地方或中央執政,雖然存在許多缺點,在某些地方卻可以長期把持政權。另在中央,即使 2008 年總統大選落敗了,民進黨依然能在短期內谷底翻身,甚至 2016 年還一舉掌握行政、立法完全執政的雙重權力,這與民進黨的「本土原生」與代表「改革」的立場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也基於同樣的理由,成為了它被台灣人慣壞了的結果。

本土原生的優勢

究竟何以民進黨得以迅速再起,並得到國民黨難以匹敵的台灣人認同與寵溺?從民進黨的發展或許能找到答案。

從 1960 年「中國民主黨」事件至民進黨組黨的過程中,黨外勢力的集結,從鬆散的個人逐漸形成有組織的政團形式;待美麗島事件前後,更已經形塑出一個「沒有黨名的黨」。民進黨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於 1986 年突破戒嚴體制的黨禁而成立。

民進黨是台灣首個本土自生,且具有與執政黨抗衡力量的政黨。自黨外時代開始,許多民進黨的創始者,例如黃信介、施明德、許信良、呂秀蓮、林義雄等人,都曾為了台灣民主化改革與組織民眾結社而受到國民黨的迫害,甚至招來牢獄之災。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民進黨的本土與原生、加上開創者們的悲情故事,使民眾自動形塑出對這些人,並延伸到對民進黨的同情與憐憫心態。

而初創的民進黨,除了在核心理念中摻入了不必要的台獨訴求,也確實以台灣的未來為己任,在推動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為台灣的政治轉型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倡導社會公平的「左翼」理念,為推動台灣公民社會建構也多有著力。

然而,就是因為民進黨掌權後,將悲情與民眾的同情轉化成「台灣民眾虧欠他們」的心態,因此在與民眾溝通和對各種社會議題的態度上,變得更加驕縱與自我,像是「課綱調整議題」、「轉型正義」的操作,都存在許多瑕疵,但仍我行我素,一意孤行。

蔣渭水嘗言,「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長期以來台灣一直都沒有真正能夠與當權的外來政權抗衡的政治勢力。民進黨有幸是台灣首個「原生」又能合法參政的在野政黨,從黨外到組黨,遭遇重重阻礙,最終成立,確實都符合了蔣渭水「團結有力」的論述。但成敗總是一線牽,民進黨一方面善用了台灣人對它的同情與疼惜,登上權力頂峰後,卻也因「恃寵而驕」,種下了施政接連失能的惡果。

依恃寵愛  遺忘初衷

民進黨從本土原生,集結本土菁英、部分外省後代及客家人,加上強調「改革」的重要性,是台灣社會變遷中的重要角色;加上切中台灣人的需求,以及省籍情結發酵,建黨之後從立委改選、省市長選舉、1997 年地方包圍中央、2000 年贏得執政,一路走來平步青雲,甚至快速贏得中央政權。

不過,從中央的層次出發,民進黨確也因執政表現不佳、以及陳水扁家族的貪腐問題,引發輿論譁然,因此 2008 年失去了執政權,立委席次僅存 27 席。當時,許多評論認為民進黨難以翻身,將在野 20 年。

但 8 年後民進黨又回來了,還一舉贏下行政、立法雙權,人民對國民黨的失望,成為民進黨重返執政的契機。不過,2016 年迄今,包括美國豬肉開放爭議,民進黨上台前曾表示,時任總統的馬英九若開放美豬進口,會要求其下台,然而民進黨執政後,農委會主委曹啟鴻卻表示,「台灣沒有能耐永遠關起門來不開放美豬」,頓時輿論批評不絕於耳。

此外,選前民進黨與勞團麻吉麻吉,選後就靠向資方與財團,使得《勞基法》修法亂無章法,民怨四起。軍公教年金改革長期而言對國家財政會有幫助,但急就章式的改革亦顯示民進黨缺乏調和鼎鼐的能力。種種社會紛擾,加上兩岸關係冰凍,以及政府官員三不五時的失言與傲慢態度,皆顯現出蔡英文執政有失靈之虞,其忽略台灣民眾真正關心之事,使民進黨政府正面臨進退維谷的局面。

再者,包括 2014 年高雄氣爆,時任市長的陳菊表現出的危機處理令外界頗多質疑;陳水扁之子陳致中還能代表民進黨參選議員;甚至 2018 年 8 月中南部發生大水災時,副總統陳建仁卻還與家人同遊金門,以及日本關西地震所造成的旅客疏運問題,各式各樣令人匪夷所思的狀況,都在民進黨身上發生。

過去民進黨常抨擊國民黨介入媒體,但待民進黨取得權力後,介入媒體的程度並不亞於國民黨。民進黨也嘲笑國民黨常於選舉中推出政二代,諷刺其沒有人才;然而,近年來,民進黨同樣提名了很多的政二代、政治家族成員,這與國民黨並無區別。這種「別人不行,我可以」的態度,就是民進黨自認有人民相挺,也是台灣人民對其過於寵愛表現的結果。

民進黨大老辜寬敏,在 2013 年曾表示「台灣的社會太寵壞民進黨,台灣的確需要民進黨,但不能寵壞它」,同時,辜氏也認為民進黨不能認為台灣人民支持民進黨是應該的。對照民進黨現今的表現,其仍自以為是地認為台灣人就該支持它,不支持民進黨就不是「愛台灣」。

事實上,台灣輿論面對民進黨,除了抨擊其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也有人說民進黨已經變成「資進黨」,原本所標榜的社會價值與理念蕩然無存,至今仍舊只會倚賴台灣人民的寵愛,而不思該如何真正改變困局。近年來,包括柯文哲等不同政治勢力的崛起,就是人們在對國民黨失望的同時也對民進黨失望的表現。

民進黨必須認識到,它不能再繼續被意識形態與派系綁架,不能只會反國民黨、反中國大陸,不能總認為台灣人會無條件支持它,若想長期執政,就必須把台灣人的福祉放到心裏,只有重拾初心,如此才有機會重建民眾信心。它如果繼續耽溺於台灣人的溺愛而不努力,隨著其他政治力量崛起,有朝一日像國民黨般被台灣人民拋棄,也不無可能。

 

來源:《多維 TW》月刊 035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多維 TW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