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新業務價值大跌成中國人壽短板,如何定義高質量的發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8-24 17:14


8月23日,大型內資險企中國人壽 (02628-HK) 公佈了其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正式為其今年上半年成績單揭榜。

業績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壽實現營業收入為4071.72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按年同比增長1.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64.23億元,同比增長34.2%。

截至2018年6月30日,在大幅壓縮躉交保費512.47億元的基礎上,公司實現保費收入3604.82億元,同比增長4.2%,據悉這個增速超過行業均值12.7個百分點。上半年,中國人壽總保費市場份額回升至22%,較2017年底提高2.3個百分點。

(中國人壽上半年保費收入分佈情況,來源:港交所)

如上圖所示,在中國人壽總保費當中,壽險業務總保費為3043.41億元,同比增長1.2%,占總保費的比重為84.43%,同比下降2.53個百分點。健康險業務總保費為480.90億元,同比增長28.8%,占總保費的比重為13.34%,同比提升2.55個百分點。意外險業務總保費為80.51億元,同比增長3.4%,占總保費的比重為2.23%,同比下降0.02個百分點。

從繳費結構來看,2018年上半年,中國人壽首年期交保費達817.12億元,同比增長5.1%,占長險首年保費比重為89.00%,同比提升33.12個百分點;躉交保費為101.03億元,同比下降83.5%,占長險首年保費比重為11.00%,同比下降33.12個百分點。續期保費達2351.61億元,同比增長30.3%,占總保費比重為65.24%,同比提升13.07個百分點。

躉交大幅壓縮,繳費結構調整基本完成

中國人壽總裁林岱仁24日在集團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雖然今年上半年公司總保費實現4.2%的增長,高於行業平均增速,但他也指出這個速度低於幾個同業上市公司的總保費增速。

林岱仁解釋,這主要由於公司期內大幅壓縮了512億元的躉交保費,據他分析,這512億元的躉交縮減令公司較去年上半年的表現帶來15%影響,對全年保費亦有10%影響,若沒有壓縮這512億躉交,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可以增長十幾個百分點。

他指出,經過兩年多的升級公司業務結構持續優化,繳費結構調整基本已完成,而續期保費的大幅增長,也讓其可以更從容地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林岱仁指,前幾年的結構調整是以繳費調整為主,即躉交期交的問題,和續期保費占總保費低的問題,而這兩個任務經過幾年努力到今年基本完成。

他透露到今年底公司續期保費將有接近3600億,今年期交保費也會超過1000億,而到明年公司續期保費會超過4000億,這樣使得公司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礎非常牢固。

林岱仁解釋中國人壽今年之所以敢一口氣減少這麼多躉交的原因,他稱公司本來預算今年只減100個億,然後到整個“十三五”末把躉交逐步消化,但後來因為看到整個行業都在做大的調整,公司認為要抓住機遇,長痛不如短痛。

而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是,經計算公司今年有續期保費大幅增長這個基礎,使其總保費不會出現負增長。因為公司去年的續期保費是2885億,今年續期保費接近3600億,即續期保費淨增大概在700億左右;那麼減掉500億的躉交,只要新單即期交和短險業務不出現負增長,就可以實現總保費不出現負增長。

在此基礎上,林岱仁表示,公司下一步要加大產品結構調整,未來結構優化的重點在於產品結構,也就是要加大保障型業務的發展。

新業務價值同比下降23.7%稀釋業績成色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人壽上半年業績大數上保持穩健增長,但一個重要指標新業務價值就在期內大幅下跌,表現遜於同業,一定程度上稀釋了中國人壽的業績成色。

公告顯示,上半年新業務價值為281.66億元,同比下降23.7%。中國人壽副總裁、總精算師兼董事會秘書利明光解釋稱,期內新業務價值下降是由於行業發展環境發生變化,理財產品收益維持高位,及十年期及以上交費的儲蓄型業務負增長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利明光特別指出,當前利率環境均維持高位水準,這位發展長期儲蓄型業務帶來一些困難,他認為這是今年上半年公司取得新業務價值負增長的主要原因。而造成這個結果的背後,利明光表示,其實公司做了更多的努力在業務結構的調整上,包括隊伍培訓和擴量提質等。上半年公司不斷加大保障型業務的發展,對保障型業務的銷售人力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1%,今年二季度保障型業務同比發展有了比較大的提升。

基於公司隊伍在轉型中得到了鍛煉,意識跟能力不斷提高,利明光認為隨著這種趨勢的延續,相信未來新業務價值跌幅會逐漸收窄,好於目前。他又指公司會繼續努力提升新業務價值的指標,下半年行動的核心之一就是以價值發展為引領來進行整個業務佈局。

總裁林岱仁補充表示,上半年新業務價值下跌還有一個客觀情況,就是去年一季度新業務價值由於一些特殊的因素有一個超常規的增長。他解釋,去年因政策因素,一季度末有一個產品停售導致保障型產品突然爆發,去年一季度實現的新業務價值達到了269.7億,增長超40%,但二季度增速就下來了,只做了99億不到100億。而今年一季度也做了130多億,跟去年同比肯定是負增長,二季度公司做了接近145億,環比其實是上升的,同比的話增長幅度也很大。所以林岱仁認為,從趨勢看新業務價值這一塊還是在好轉,但確實去年一季度基數很大,因此今年上半年同比錄得較大跌幅。

談“開門紅”降溫:三大因素綜合作用

對於今年險企“開門紅”保費出現負增長的降溫態勢,中國人壽總裁林岱仁認為影響的因素有很多,他總結主要有以下三個綜合因素。

一是利率波動。林岱仁認為當前利率水準還是維持在高位,包括理財產品方面,這樣一來,對原來的開門紅產品(重點是儲蓄性,帶有一點理財性產品為主)帶來一定的衝擊。

二是監管政策的變化。他指出監管政策對這種理財性的、儲蓄性的產品,包括年金類的產品要求更加嚴格了。

三是隊伍紅利見頂。林岱仁表示,前幾年由於隊伍的快速增長,對整個業務起到很大拉動作用,而今年銷售隊伍出現負增長,也對銷售方面帶來一定影響。

至於公司對明年“開門紅”業務戰略安排,林岱仁稱現在還為時尚早,正常來講也要到9、10月份,他透露公司可能在四季度開始會全面啟動明年開門紅的準備工作。

半年表現差強人意,何日補齊短板?

應該說,面對全行業增速放緩的趨勢,中國人壽在今年上半年交出的成績單只能算是差強人意。雖然公司強調立足高質量的發展,在轉型和業務結構、繳費結構乃至產品結構的調整方面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幹勁,但仍無法否認本期內新業務價值指標的失色表現已經成為中國人壽一個不可忽略的“短板”,在重要指標“發揮失常”的情況下公司如何定義“高質量的發展”也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當然,未來中國人壽能否快速取長補短,又將如何詮釋真正“高質量的發展”?這一點還待看其日後的表現。

股價方面,在公佈此次業績之前,中國人壽H股昨日已先跌0.64%,今日又低開,截至24日收盤中國人壽H股報18.4港元,全日跌1.6%;A股方面24日中國人壽則收漲0.53%,報22.57元。

文:彭小留

編:黎璐璐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