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智慧支付」概念逐漸成形 惟手機支付比例仍較低--調查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7-04 20:05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周三公布一項有關電子支付在在普及情況的調查顯示,普及指數為53.9(最高為100),高於50分界線,反映「智慧支付」概念在香港逐漸成形。調查發現,市民最常用的支付渠道仍以現金為榜首(99%),手機支付只占20%。
據是項首次「AlipayHK智慧支付普及指數」調查結果,超過九成受訪零售商戶現有提供非現金支付渠道,最常見的渠道為信用卡簽賬(81%),其次為手機支付(43%)。提供手機支付主要為滿足顧客需求(91%);六成受訪商戶則預計顧客暫時對相關需求不高,未有提供手機支付。
生產力局總經理(資訊科技)黃家偉表示,是次調查發現市民普遍願意使用非現金模式支付,惟大多停留於傳統支付渠道,他們或因不熟悉操作及擔心個人資料外泄而抗拒使用手機支付等新式支付工具。
另一邊廂,商戶則以為顧客對新式支付工具需求不大而不作投資,窒礙香港智慧城市發展。他指出,商戶可從入門門檻較低的某些手機支付模式先行入手,為顧客提供多一個支付渠道,同時打好數碼基礎,為電子及移動商務做好準備。
普及指數由「商家智慧支付準備程度」及「用家智慧支付接受程度」組成,分別從商家及用戶角度評估智慧支付在香港的普及程度。是次調查為生產力局於2018年5至6月間進行,透過電話訪問了428間零售企業及1,049名年齡介乎15至64歲的香港市民。
調查發現,「商家智慧支付準備程度」錄得62.2,其四大分項中,以「對市場的認識及看法」分項指數最高。以行業而言,則以「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的普及程度最高。
另一方面,「用家智慧支付接受程度」(45.5)略遜預期,其四大分項中,只有「使用智慧支付的意欲」及「對市場的認識及看法」高於50水平。以年齡層劃分,25-34歲人士對智慧支付的接受程度最高,50-64歲人士的接受度最低。
約三成受訪市民曾使用手機支付,14%表示打算應用,因交易快捷方便及方便朋友間轉賬。相反,未有使用手機支付主要因為不了解相關操作及擔心私隱外泄風險。對於推廣手機支付在香港普及化,受訪市民認為首要擴闊接受支付的地方/店鋪。
路透香港7月4日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