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係正朝「華而不實」方向惡性發展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7-03 14:28
【文 / 陳宗逸】
美國參議院通過的《2019 年國防授權法案》(HR 5515)引起了國際社會注目,這一跡象反映出,台美之間的安全關係似乎會有巨幅的提升。
「最好的蜜月期」?
此次《2019 年度國防授權法》,其大膽程度已將《2018 年度國防授權法》裏「建議美軍機艦停泊台灣」的破天荒舉動,向上提升到以往不曾想像的地步。根據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公佈的版本,此法案在 1243 條提及台灣,強調「基於《台灣關係法》,美國應該大力支持台灣透過國外軍售、直接商售與工業合作的方式獲得『防禦性武器』,特別是不對稱戰爭與水下作戰能力。美國也應該透過確保即時審查與回應台灣的國防物資與國防服務要求,提高對台軍售的『可預測性』。」如無意外,川普循往例簽署此法案的可能性頗大。
所謂「增加對台軍售的可預測性」,是此次法案相當重大的「突破」,一旦成案,未來美國對台軍售,可能不會是「美國餵什麼、台灣就得吞什麼」,法案要求必須「即時審查與回應台灣的要求」,此次突破,比所謂的參與演習、機艦停泊還要聳動。但如此大張旗鼓地「提升台美安全關係緊密度」,是否就是台灣「對美外交突破」?箇中「貓膩」何在?
從台美軍機艦互訪停泊、台美官員互訪限制取消、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改為「印太司令部」(蔡英文政府欲加入「印太戰略夥伴」)、美國在台協會(AIT)被諸多媒體稱為「事實上的美國大使館」、美國國會建議美軍參與台軍演習、美軍 B-52 轟炸機多次繞行巴士海峽飛至南中國海,到美軍艦可能在 6 月 12 日前後通過台灣海峽中線等一系列消息,這次再加上美方必須「增加對台軍售的可預測性」。總體而論,好像是台美斷交以來,「從未有過最好的蜜月期」。
但事實上,將所有事件剖開來逐件檢驗,都充滿象徵主義的宣傳,並不具備實質內容(substance)。例如,建議美軍參與台軍演習,在沒有《國防授權法》攤在陽光下以前就已經實際悄悄進行許久。2017 年的「漢光 33 號」演習後,台灣海軍陸戰隊就隨機抽選兩個連級部隊,赴夏威夷與美海軍陸戰隊一起進行「小部隊協同作戰演練」。但在《國防授權法》大張旗鼓發布消息後,2018 年的「漢光 34 號」演習就沒有任何台軍赴美的消息出現,所有演練,可能為了暫時「避風頭」而停辦,對台美實質安全交流可謂傷害不小。
再者,所謂的美國在台協會是「準美國駐台大使館」一事,事實上也對台美關係毫無實質意義。許多台灣媒體拿 AIT 內湖新館正門口的美國國務院院徽,來象徵「AIT 屬於美國國務院官方單位」的表現,現實上也犯了見樹不見林的錯誤。
現實而論,不僅目前的 AIT 舊館就已經有美國國務院的院徽存在,也同樣每天升美國國旗,但這沒有任何外交上的官式意義。而 AIT 內湖新館,是由美國國務院耗資美金 2 億以上的經費所修築,由於國務院資金週轉不靈,囿於經費,開館日期從 2012 年一路延宕到 2018 年,正式啟用還要等到今年 9 月以後,可見美國國務院已「捉襟見肘」。
而所謂的美國國務院院徽高懸大門上,也沒有什麼稀奇。美國國務院在全球各地都有許多民間身份的半官方組織,也懸掛此徽,原因僅為其屬於「國務院財產」而已,並無特殊意味。
至於《台旅法》對台美雙方是否提升了任何親密度?此正是「台美雙方對象徵主義符號的執著已到了巔峰」的表現。意思是,雙方官員對於這些「務虛主義」的象徵,產生不可思議的偏執。事實上,即使沒有《台旅法》,美國行政部門本來就已擁有並且慣常行使此權力。如 2014 年美國就曾經派遣環保署長麥卡錫(Gina McCarthy)訪台。行政部門早就擁有職權,不必國會錦上添花來「授權」。所謂《台旅法》真正達到的效果,是把這類以往在檯面下默默執行、推動台美實質關係的行動,統統攤在陽光下,讓全球知道,大幅提升引人注目的程度,如此高調的「敲鑼打鼓」做法,除了增加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壓力外,對台灣有何實質好處?
「務虛主義」該停手
事實也證明,《台旅法》高姿態通過後,訪台的官員層級不曾升高,反而聊勝於無。例如來台針對 AIT 內湖新館事務的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翰、主管教育與文化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羅伊思(Marie Royce),其意義都較此前的麥卡錫來得低,這些國務院低階事務助理官員,並未有任何對台美安全合作提升實際助益的能耐。
雖然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在 2017 年及 2018 年的「香格里拉會談」中,都重申「對台軍售」重要性,看似非常「友台」,但台灣從 2017 年盼到 2018 年的軍購一直沒有任何重大進展。而台灣國防部長嚴德發在 6 月 1 日宣佈,2019 年度台灣國防預算,將花費台幣 486 億「採購自製武器」,投資在所謂「國 × 國造」項目上。他表示台幣 486 億的採購預算,將佔台灣總體軍購預算 60%以上,言下之意,台灣對美軍購經費,降至台幣 300 億左右,已創下台灣歷年來對外軍購的新低點。
從 2017 至 2018 上半年,台美雙方汲汲營營於這些「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利益」的「務虛主義」動作,似乎可以終結了。華府跟台北都應該記取這幾個月來「華而不實」的教訓,將雙方的努力,重新聚焦在可創造實質成果的倡議上,這些檯面下的實質工作,雖然不會引起太多的國際關注,也無法讓島內深綠敲鑼打鼓歡欣鼓舞,但可避免刺激中國大陸,增進台灣長遠的繁榮與安全,才真正符合台灣利益。
當然,「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欲從根本上增進台灣的繁榮與安全,還是要想辦法處理好與對岸的關係。在兩岸關係緊張情勢不斷升級且中美博弈趨向激烈深化的態勢下,對台灣而言,積極擁抱數千公里之外的美國,卻在對岸樹立起一個近在咫尺的正快速崛起的勁敵,未必是明智的做法。
來源:《多維 TW》月刊 032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多維 TW》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