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 搶募集!元大拔頭籌
整合行銷部製作

今年以來,隨著中美貿易戰延燒,明顯壓抑陸股表現,尤其 6 月反覆下挫,近期上證指數甚至下探兩年新低。讓投資人不禁想問,5 月中旬,MSCI 新興市場指數,不是已將 A 股納入成分股?為什麼「入摩」行情卻只聞樓梯響呢?
其實陸股體質仍然強健!從經濟基本面觀察,今年 A 股企業淨利潤率預估仍維持 13.5% 到 15% 高檔;金融「去腐存菁」的去槓桿措施後,對於中長期資產負債的穩定度貢獻卓著。值得注意的是,從資金角度分析,中國人行宣布 7 月 5 日針對部分銀行「定向降準」,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0.5%,總計釋出約 7000 億人民幣流動性,不僅遠高於外界預期,更創下今年來單次降準、釋出資金最大規模,可看出官方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決心。
最受市場關注的是,A 股納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正式生效,MSCI 去年更推出「MSCI 中國 A 股國際通指數」,對於中國 A 股市值涵蓋率達 70%,未來完全納入後將達 85%,完勝其他台灣發行陸股 ETF 所追蹤的 A 股指數,元大投信也率先取得指數授權。
入摩循序漸進 牽動外資後市可期
元大投信協管經理人李孟霞指出,中國 A 股納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後,首波將納入 226 檔股票,第一階段 A 股佔新興市場權重將提升至 0.39%,全數納入後將提升至 16.6%。如果加上香港 H 股掛牌、B 股與海外掛牌的中資企業,佔 MSCI 新興市場權重將高達 42.8%,對於 MSCI 新興市場指數的影響性大幅提升。當權重提升,國際資金也會漸次流入,資金行情後市看俏。
以資金規模預估,由於 MSCI 牽動的國際資金高達 12.4 兆美元,預計 A 股納入後,初始流入資金大約 170 億美元,未來完全納入後,規模將上看 3400 億美元。李孟霞分析,隨著外資分批流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後,也將改變陸股樣貌;過去以散戶居多、籌碼分散的情況,將可望逐漸以大型法人為要角,往高股息股、價值型投資靠攏,這對陸股長期而言是一大利多。
二線藍籌股浮現 新經濟吸引價值投資
此外,過去最為強勢的藍籌股已非唯一首選,「MSCI 中國 A 股國際通指數」的特色,除了一線藍籌股之外,更涵蓋了中國新經濟趨勢的二線藍籌股,從權重來看,代表舊經濟的金融股成分約佔三成,比起其他指數動輒 5、6 成佔比,相對少了許多;代表新經濟的指數產業則大幅增加,像是資訊科技、工業、生技醫療、非核心及核心消費等,都是資金「超配」的火熱標的。
外界預期,中國股市目前評價位於 10 年來低檔,且總體經濟大致平穩,因此中長期將可望推升所謂的「慢牛行情」,好戲還在後頭。
金融去槓桿 A 股入摩關鍵在中、長期?|Allen 看世界|鉅亨網
Youtube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