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區塊鏈落地關鍵年,一場應用變形記將登演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5-14 13:39
【撰文:張庭瑜 / 製圖:黃巧秀】
在談區塊鏈前,先回顧過去半年發生的幾個重要事件:飲料公司「長島冰茶」(Long Island Iced Tea),把公司名稱改為「長區塊鏈」(Long Blockchain Corp.),股價在消息曝光後隨即飆漲 500%;另外,老牌攝影大廠柯達在今年初宣布發行自己的數位貨幣,同樣在消息釋出後股價大漲 44%。這樣的場景,讓人聯想到 20 年前的網路泡沫,只要冠上「.com」,就是最吸睛的行銷手段。然而,網路泡沫結束後,造就 Facebook、Google 等網路巨擘竄起,而這次,我們期待區塊鏈留下什麼?
區塊鏈變形記登場
去年底,比特幣瘋狂暴漲 20 倍的故事搶盡媒體版面,進而讓底層關鍵技術「區塊鏈」的價值與應用潛力浮上檯面。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區塊鏈研究員吳李祺(Reki)形容,比特幣像火車、區塊鏈是鐵軌,鐵軌上可以跑不同種類的車子(或應用),為了達成不同目的,鐵軌使用的材質也會不同,像現在,區塊鏈已經從最初的比特幣區塊鏈變形出好幾種:公共區塊鏈平台以太坊為了讓開發者更容易打造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式,新增智慧合約機制;金融業也發展出參與成員需經過審核、各握不同權限的聯盟區塊鏈;IOTA 則是為物聯網設計,發展出沒有區塊也沒有鏈、和比特幣區塊鏈截然不同的運算機制。不管是哪種,同樣都保有「分散式帳本」的核心概念——大家基於共識共同管理一個資料庫,在上面傳遞價值。
「區塊鏈是一種無法篡改的全球資料庫,能夠提供一個數位帳本,來記錄金融交易以及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如出生證明、資產所有權、教育文憑、醫療程序、選票等各種應用。」《區塊鏈革命》一書中解釋。以比特幣的應用為例,在區塊鏈的架構下,可以讓金流安全地從 A 流向 B,過程中完全不需銀行、信用卡公司經手。
網路傳遞「資訊」,區塊鏈傳遞「價值」
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區塊鏈正好補足了網際網路的缺點。過去網路雖然讓資訊分享無遠弗屆,但卻無法點對點傳遞有價資產,原因在於陌生人之間缺乏信任。曾經有網購經驗的人就會知道,如果沒有第三方平台協助確認金錢和商品的所有權交換,雙方都會擔心對方是否跳票。不過或許有人會問,有中間人幫忙處理事情不好嗎?為什麼需要去中心化?
傳統集權式的管理模式已開始出現負面效應。今年 3 月,Facebook 傳出 5 千萬用戶個資外洩、遭廣告商濫用的消息;時間再回推到 2017 年 9 月,美國三大信用報告機構之一 Equifax 遭駭客攻擊,高達 1.43 億美國人的姓名、社會安全碼等個資都外洩。愈來愈多負面案例發生,也讓不少人開始意識到,將大量個資交給特定大型公司集中管理並不聰明,而可以去中間人的區塊鏈,就被視為彌補既有網路不足的解方。
2018 年是全面部署區塊鏈的關鍵年
「區塊鏈發展的速度遠快過想像,充分說明了想要尋求替代方案的力量很強大。」已投資七間區塊鏈新創的源鉑資本執行長胡一天觀察。現階段,愈來愈多人聚焦在如何將區塊鏈應用在貨幣以外的領域,常見的有健康、供應鏈、內容等領域,腳步動得最快的則是金融。
今年,更是區塊鏈落地的關鍵年。「2017 年是實驗的一年,企業已經了解區塊鏈有哪些優勢和挑戰。2018 年將是企業的關鍵階段,將讓區塊鏈從試點專案到全面部署躍進一大步。」IDC 在今年發布的《全球半年度區塊鏈支出指南》中指出,全球今年花費在區塊鏈解決方案的經費將上看 21 億美元,較去年成長超過一倍,而銀行、物流、製造業會是主要驅動力。
對此胡一天提醒,區塊鏈要落地,還是要回到實體商業場景,每個領域都有要克服的問題。以食品履歷為例,現在將每一段的食品檢驗數據放上區塊鏈,只是做到公開透明,但數據採擷過程是否可靠,還需要很多配套措施,例如在每段過程加裝檢測器自動上傳數據。也因此,雖然目前很多區塊鏈新創努力打造場景後的底層演算法、做出商業模式原型,但如何吸引業者合作、讓商業流程更方便,是之後要面對的挑戰。
如同科技理論家大衛.提科(David Ticoll)所說的,如果區塊鏈影響就如同網際網路一樣既深且廣,現在想預測它未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很可能是徒勞。相比網路發展了數十年才無所不在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區塊鏈誕生至今還不到十年,但區塊鏈帶來的價值已替我們開啟無限想像,各領域應用也百花齊放,在前往區塊鏈構築的去仲介化網路烏托邦,我們已經在路上。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聯繫《數位時代》
來源:《數位時代》 2018 年 5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數位時代》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