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這家中國創業公司想幫美國人在家種大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26 17:45


導語:美國《紐約時報》網絡版今天撰文稱,一家名叫宅耕科技的中國企業開發的iGrow水培設備意外地在美國找到了用武之地:幫助美國人在家裏種大麻。

以下為文章全文:


在中國,由於人們十分關注食品安全問題,所以有時甚至會自己找些綠地來種植農作物。還有人則選擇了窗檯和陽台,或者使用專門的電子商務服務來追蹤安全的蔬菜和肉類。

正是看到了這些現象,蔡萬巧創辦了一家專門供應各類水培設備的公司,方便“城裏的農民”在室內搭建自己的菜園。雖然最初瞄準了那些擔心污染問題的中國新興中階級,但蔡萬巧卻意外地在美國找到了第二個市場。

“我的一個美國客戶購買了我的品,然后在家裏種植大麻,還給我發回了照片。我很震驚。我的品竟然能種大麻,這實在令人意外。”他最近接受採訪時,“直到后來,我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借助廉價的生成本,蔡萬巧的宅耕科技現在希望通過低價種植設備打開美國市場。他的公司總部位於杭州,是更靈活、更有國際視野和國際野心的新一代中國創業公司的典型代表。

蔡萬巧接受採訪時闡述了向員工闡明自己的計劃所面臨的困難,以及他創辦這家公司的原因。

以下為採訪摘要:

問:宅耕科技創辦的背景是什麼?

答:我出生在農村,在偏遠鄉村長大,周圍的環境很好,花草樹木繁茂。小時候,我會跟大人一起干農活,種植大米、花草和其他的農作物。但隨工業化程度的加深,我小時候長大的地方已經沒有綠樹,大自然給人帶來的心曠神怡的感覺也隨之消失。所以,我一直都有這樣一個心願或夢想——能否讓農業擺脫土壤的束縛?

問:年青一代對你的品有何看法?

答:我們的客戶年齡多數都在20至40歲之間。年齡較大的人已經習慣了在土壤裏種東西,很多人都把植物種在陽台,然后每天澆水施肥。年輕人沒有那麼多時間,也沒有那麼多知識。年輕人不知道怎麼種植物。

我們需要教給他們一些知識,要花時間讓他們接受無土栽培。目前,我們首先從種花開始。你可以親眼看到花朵的開放。很多女孩兒都喜歡花和綠色植物,但她們沒有多少時間去培育它們。很多人甚至連仙人掌都養不活,那種植物在沙漠裏都能存活。

問:你是怎麼意識到水培植物還有一個與不同的市場的?

答:我有一些親戚在美國加州。在那裏,某些情況下種植大麻是合法的。我當時沒太關注這個市場,認為大麻跟我們沒有關係。但后來,我的一個美國客戶購買了我的品,然后在家裏種植大麻,還給我發回了照片。我很震驚。我的品竟然能種大麻,這實在令人意外。直到后來,我才意識到這是個大市場。我發現有很多人都喜歡在家裏種大麻。我對美國的大麻進行了一番研究。有些州的法律已經允許這種行為,其他州正在考慮。在某些州,將大麻用於醫療目的是合法的。很多美國客戶都表現出合作的意願,這也加強了我的信念,認為這個市場可以做大。

從去年末和今年初開始,加州的客戶就開始使用我們的設備種大麻,這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開始並沒有太關注,但這后來成了我們公司走向海外市場的一大戰略。

問:中國對大麻的使用不太普及,人們對此偏見很深。你的員工對這個計劃有反對意見嗎?

答:我們的研發部門對此有些顧慮,他們有點擔心。很多人認為大麻是壞東西。這跟種花、種蔬菜不一樣,后者被認為是健康的行為。他們認為大麻是不健康的,對人類有害。這正是人們擔心此事的原因,因為他們希望我們的品能夠塑造有益健康、凈化室內空氣的形象。當時有一些爭論,但我們隨后平息了他們的擔憂。我們開展了一些工作,包括使用國家地理頻道的視頻來介紹大麻及其在美國的狀況,還有政府為什麼允許使用大麻,以及某些州為什麼將其合法化。這都是為了讓人們知道大麻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

問:你的同齡人對這個想法作何反應?

答:我有一個同學在耶魯生物系讀博士,他讓我無比關注美國的大麻市場。我為什麼?他這個市場很可能比中國的花草市場還大。大麻是我們在美國的重點,但我們也會做香草和薄荷,西方人經常用這些做調料。

問:你認為你的公司是否表明中國創業公司的思維越來越國際化?

答:我母親和姐姐都在西班牙。我還有很多朋友在美國,許多同學都想移民美國。還有很多人都在美國受過教育,他們渴望了解海外信息。我希望了解海外的商業信息。10年前,上一代人對整個世界沒有那麼多概念,但我們更加國際化,我們希望把生意做到海外去。我們還想構建一個全球的商業社區。我不只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個例,我或許代表了我們這一代人的一種渴望:我們希望海外的人也能參與我們的生意,希望他們能喜歡我們的品。(鼎宏)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