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企業178強 導航投資大未來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5-07 14:56
文╱王一芝、王妍文
台灣股市在 2017 年交出了一張不錯的成績單,全年上漲 1370 點,並創下連續萬點 156 天的驚人紀錄,統計平均每位股民進帳 48 萬元。
隨著 2017 年財報公布,每間上市櫃公司都必須讓投資人檢視公司治理與經營成績。究竟哪些企業成長驚人,潛力無窮?又有哪些企業穩健獲利,替投資人口袋賺飽飽?
《遠見》團隊檢視各公司財報後,獨家歸納出「黑馬成長王」「長青獲利王」,加上各類股「股王」。其各代表了「Growth rate」「Profit」「Stock price」,也就是 GPS 企業!《遠見》並給入選的 178 家企業進行星級評等,2 家企業獲三星殊榮,31 家獲二星榮耀,145 家獲一星肯定。
GPS 企業用實際成績展現經營團隊的勵精圖治,更讓投資人在茫茫股海中不會失去方向,航向美好未來。
2008 年金融風暴過後,沒有比 2017 年景氣更好的一年了。
這是過去九年來第一次,美、中、歐、日四大經濟體的 GDP 成長率同時超過 1.5%,全球 35 個主要股市,就有 17 個創下股市新高,包括台股也站上最久的萬點行情,美國三大指數更是頻頻刷新紀錄。
「去年整年都沒有比較大的修正,什麼黑天鵝都不怕,就是一路往上衝,什麼消息都打不下來,」凱基證券投顧董事長朱晏民觀察。
也難怪摩根士丹利全球股票首席投資長麥克.威爾森(Mike Wilson)會說,「去年要賠錢實在太難了!我做這行 30 年,從沒見過這麼好的市場。」
國際經濟大榮景,台灣雨露均霑。景氣復甦帶動台灣企業的獲利大躍進。根據今年 3 月 31 日上市櫃財報結算資料,去年上市櫃公司稅後盈餘創下 2.2 兆元,比前一年增加 16.31%,改寫歷史新高,各行各業幾乎都繳出亮眼成績單。
GPS 企業受青睞 站穩風口趁勢而起
2018 年過了一季,雖然經濟學家紛紛警告,來到「景氣循環末升段的樂觀氛圍」,台灣要小心中美兩大強國的貿易衝突、美國稅改及聯準會對全球資金的波動等不確定因素,但從經濟基本面看來,景氣尚未出現敗象,市場仍有機會樂觀。
一片歡欣鼓舞聲浪中,台灣 1663 家上市櫃公司中,到底有哪些企業趁勢而起,建立起可持續成長的堅實基礎呢?
《遠見》特地推出「GPS 企業評比」,檢視台灣 1663 家上市櫃企業(不含 TDR)之中,有哪些企業站在未來趨勢的風口上?
《遠見》與台灣經濟新報(TEJ)合作,根據稅後淨利成長率(G,Growth rate)、每股盈餘(P,Profit)與類股股王(S,Stock price)為篩選基準,評比出短線具備題材、長線經營績效良好、獲利穩定,且於資本市場備受青睞的上市櫃企業。
• GPS 企業篩選條件
成長王(Growth rate):1663 家上市櫃公司中,選出 2017 年淨利成長率≧50%,同時必須符合營收為正成長、毛利率在 10%以上,且 EPS 達 4 元,符合條件得一顆星。
獲利王(Profit):1663 家上市櫃公司中,選出每年賺進半個資本額,並從 2013~2017 年連續 5 年每年 EPS 皆在 5 元以上之前 100 大,符合條件得一顆星。
類股股王(Stock price):以證交所、櫃買中心針對所有上市櫃公司的產業分類為原則,扣除存託憑證類,分別有 28 類、27 類,從中找出股價最高的類股股王,符合條件得一顆星。 星等算法:符合三項為三星、兩項為二星、一項為一星。
篩選潛力個股 領航投資不迷路
如同 GPS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一樣,GPS 企業為投資人導航至有成長潛力的市場,讓投資人不迷路,而這些優質的公司,也都是 A + 企業。
首先,G,成長王,是篩選 2017 年(比 2016 年)淨利成長率≧50%、營收正成長、毛利率 10%以上、每股稅後盈餘(EPS)達 4 元以上之企業。總共有 58 家入榜,代表的是短期爆發力,就像是黑馬。
四大篩選條件,可以確保企業營運擁有高成長力道,也過濾掉部分本業虧損,卻藉由處分收益,美化帳面的公司。
第二,P,獲利王。以每年能否賺進半個資本額為評比基準,篩選從 2013~2017 年連續五年 EPS 皆在 5 元以上之前 100 名,列為獲利長青王。這類企業最能穩定幫投資人賺到錢。
第三,S,股王,依據證交所、櫃買中心的產業分類,扣除存託憑證類後,分別有 28 類、27 類的股價最高股王,共 55 家。
股價,是市場對一家公司經營優劣評價的最佳表態。過去凡是股價超過 100 元,就會被稱為是「百元俱樂部」,現在許多企業坐擁新技術,或具備產業獨特性,在行情好時,400~500 元也很多投資人搶著要。
GPS 三星企業 亞德客、統一超奪冠
用以上指標篩選後,黑馬成長王、長青獲利王、類股股王名單出爐,每通過一項考驗就給一顆星。
最終結果,有兩家公司勝出,奪下三顆星,分別是亞德客 - KY 與統一超。
亞德客大贏的原因,最主要是搭上全球製造產業走向自動化的趨勢。分析亞德客傑出表現,包括始終維持在五成以上的高毛利率,在原物料及庫存管理,有一套精密的電腦程式控制,甚至不斷自我挑戰,縮短每個產品些微的製造時間。
亞德客是氣動元件大廠,氣動元件是使用於自動化設備的主要零件,近來中國政策扶植電子業與產業自動化,連帶使得線性滑軌、滾珠螺桿和氣動元件等零件需求水漲船高,亞德客去年 EPS 攀升至前所未有的 18.07 元。
至於統一超,則代表服務業摘下本次三冠王。自從統一超商總經理陳瑞堂 2012 年上任後,勤練基本功,聚焦在調整體質、提升單店獲利,五年來營收、獲利均年年創新高。
除了處置大陸星巴克的收益外,去年統一超本業也十分出色。設置特色店、升級鮮食和飲品,用盡氣力提升單店營運績效,去年雖只增加 114 家店,單店日均營業額達 8 萬元,獲利顯著成長。
科技業 71 家獨占鰲頭 小股本易發揮
除了兩家拿到三星;本次奪得兩顆星的企業,則有 31 家;一顆星的則有 145 家。總共 178 家入榜。
分析 178 家的產業別,有 71 家是科技業,42 家是傳統產業(食品、紡織、化工、營建、航運、造紙),製造業 25 家(電機、機械、汽車、鋼鐵)、服務業 20 家、生技 12 家與泛金融類 4 家。
入選企業,多數具備小股本優勢,很容易將業績反映在獲利上,成為類股股王、黑馬成長王或長青獲利王。而台塑、國泰金、中鋼等權值股,獲利雖雄霸一方,但因股本大,成長與 EPS 相對較平穩。
《遠見》也走訪多位產業分析師與專家,綜合分析入選企業的特色:
首先是,他們大多技術領先,建立了高進入門檻。像大立光、群聯、譜瑞 - KY、川湖等,就是自行開發關鍵技術,不僅同業進入有高障礙,也能避免產品削價競爭,享有高毛利。
二是管理、開發能力強。像精華、旭隼、儒鴻、伸興等,均擁有高效管理能力,不僅開發快、製程良率也高,在產業供應鏈中,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第三,以世界為舞台。高成長、高獲利企業的客戶,大多面向海外,賺全世界的錢,就連被定義為賺內需財的連鎖餐廳瓦城,也在 2014 年布局中國,更打算明年進攻美國市場。
GPS 企業名單幾乎都是產業的佼佼者,如果不是兩岸食衣住行內需市場供應商,就是全球 3C 市場重要零組件和儀器的代工廠,甚至是全球生活消費必須品的關鍵生產商。
台企苦熬出頭天 掌握獨門關鍵祕訣
「台灣企業在技術提升和規模生產的優勢下,近幾年逐漸出頭天,」富邦投顧總經理蕭乾祥打比方,以汽車生產來說,台灣雖然不是引擎製造商或車殼設計者,卻掌握車內最主要的關鍵零組件。
如果拿各產業股王由高至低排列,價格比較高的,主要都在電子相關產業,前五名分別是大立光、信驊、矽力 - KY、旭隼及國巨。
「這代表電子產業的成長性優於其他產業,市場才願意給予比較高的評價,」朱晏民表示。
雖然近來股價腰斬,但連續五年都穩坐股王寶座的大立光,靠的就是產業地位的獨特和寡占性。因為製程、設計實力及掌握專利,大立光在手機鏡頭市場稱霸,並和對手拉開差距,且受惠於雙鏡頭、解析度等規格升級,去年大賺 19 個股本。
58 家黑馬成長王當中,以科技業的 31 家最多,多數集中在電子零組件和半導體,獲利成長出現暴衝力道,與產業趨勢翻轉,營運出現轉機有關。
「好幾個科技產業都在去年翻身,搭著上升的景氣循環,大賺機會財,」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觀察,包括矽晶圓、被動元件、面板與記憶體都有缺貨、漲價題材加持。
舉例來說,隨著行動裝置、車用電子、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應用高度成長,全球矽晶圓需求量大增,但過去長期矽晶圓廠多謹慎擴產,導致從去年以來供不應求,環球晶、中美晶、合晶等都鹹魚翻身,獲利大幅成長,預測缺貨將持續到 2020 年。
被動元件也如出一轍。過去十年被動元件廠深陷供過於求窘境,無論日廠、台廠或大陸廠都不敢輕易擴廠,但物聯網、人工智慧、車用電子和工業 4.0 等應用激增,被動元件規格不只往高頻高速、微型化的高階發展,使用量也是原有的好幾倍。
挖礦帶旺晶片顯卡 漲勢強勁亦有暴跌風險
為了獲利考量,日廠把產品移到高規產品,空出來的缺口就由國巨、華新科和奇力新接收。國巨去年獲利創歷史新高,國內第二大被動元件廠華新科也享有獲利行情。
去年下半年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帶動的挖礦熱潮,繪圖晶片和 DRAM 都缺貨,顯示卡供不應求,也讓九成營收來自顯示卡的撼訊水漲船高,去年稅後淨利較前一年暴衝 18 倍,搶下成長王第三名,光今年首季 EPS10.3 元,已賺一個股本。但要留意的是,4 月比特幣大跌,撼訊股價十天內就從 399 元跌到 181 元,挖礦商機是否有續航力還要觀察。
統一超商和潤泰全是兩個典型案例。統一超商去年 7 月將金雞母「上海星巴克」股權出售給美國星巴克,210.71 億入袋,貢獻每股 20.26 元,全年獲利近三個股本。
潤泰全亦是如此。去年 12 月潤泰全把金雞母高鑫零售賣給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掌舵的淘寶,賺進 168 億,讓原本獲利狀況就不錯的潤泰全,同時登上成長王與獲利王名單。
至於成長王前兩名中,富宇是因為前一年基期太低,2016 年無大型建案完工,去年多件個案陸續完工入帳,每股盈餘三級跳達到 7.23 元。而大億金茂,則因去年減資加處分轉投資皇田持股,才讓獲利出現異常大好情況。
「來自產業或本身業績成長,才值得關注,如果是一次性業外貢獻或購併,則很有可能只是曇花一現,」朱晏民提醒。
穩健獲利王者 多半受惠大陸市場
有別於成長王由科技業獨領風騷,100 家獲利王的名單,不少都受惠於大陸內需市場。
例如台灣最大烘焙原料供應商德麥和兄弟企業烘焙設備大廠新麥,早在台灣市場所向無敵,近年積極切入成長空間大的大陸烘焙市場。
德麥總經理吳文欽從去年起鎮守大陸,聚焦江浙滬地區,並把客群鎖定在獲利穩定、收款正常及門市規模約 20、30 家的區域連鎖麵包店,再加上減少低毛利產品,提升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比例,以過去五年 EPS 平均 12.94 元,擠進獲利王榜單。
至於拿下獲利王的科技企業,除了手握獨家技術外,大多擁有全球客戶,市場不受地域限制,朱晏民舉例,大立光、亞德客 - KY、信驊都是。
特別的是,有五家企業同時摘下成長王和獲利王,分別是亞德客、統一超商、潤泰全、嘉澤和宜鼎,等於是獲利既有續航力又有爆發力。
「兩者兼具,真的很不簡單,」台新投顧研究部副總黃文清分析,短期爆發力可能是抓到趨勢,研發出新技術或產品,或靠購併,至於長期續航力則必須想辦法站在產業鏈比較高的位置,甚至是握有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就像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在生前最常說的台灣俚語,「大粒石頭也要有小粒石頭塞縫。(台語)」如果國外大廠是在世界舞台占有一席之地的「大石頭」,那麼台灣 GPS 企業,不少肯定是扮演關鍵角色的「小石頭」,大石頭缺不了小石頭填塞,否則大石頭根本英雄無用武之地。
靠連結賺錢 比製造產品更吃香
小石頭有沒有可能變成大石頭呢?被喻為台灣管理學之父的台灣評鑑學會理事長許士軍直指,「靠連結賺錢。」他分析,目前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和過去完全不同,是一個無邊際的網路世界,即使產品再好,還是沒有提供連結賺的錢來得多,Amazon、Facebook、Google 和阿里巴巴,都是提供連結的代表企業。
想要提供連結,必須先建立起生態模式。許士軍舉例,南美洲有一種狼,必須吃下毒茄子,才能把腸胃的寄生蟲殺死,狼把毒種籽排洩出來,還要靠螞蟻啃食,落到土地上的種籽才能發芽。
「誰也不為了誰,但彼此互相幫忙,建立起不可或缺的互利生態模式,」許士軍觀察,過去沒有連結時,企業只要努力,都能擁有一片天,現在全都串連在一起,贏者全拿,「趕快去找連結,唯有連結,企業才能做出別人做不到的事。」
來源:《遠見雜誌》 2018 年 5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遠見雜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低檔佈局訊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