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港股解碼】流量變現「懸而未決」分拆卻未「斷奶」的平安好醫生何去何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4-18 11:13


如今的港股市場上,披著各種概念元素的上市公司總能吸引到一些目光,而那些搶佔先機的行動派更易博得眼球。此前作為中國平安(02318-HK)四愛子之一的陸金所頭炮未打響,倒是讓另一愛子平安好醫生(又稱「平安健康醫療科技」)先搶了風頭。打著互聯網醫療旗號的獨角獸概念股平安好醫生日前已開始上市前推介,瑞銀髮布報告料其估值介乎75億至95億美元區間,即約港幣585億至741億,公司4月23日至26日進行路演,預計本月26日定價,5月4日於港交所掛牌上市。這一消息終於將盛傳的平安好醫生赴港IPO之事坐實,同時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平保分拆大計也總算拉開序幕。至於為什麼要分拆,市場潛力的可挖掘性或許是其中一個考慮。

仿佛一道靈光,互聯網為醫療結構性難題探明一條出路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顯示,2015年G7國家的醫療健康開支平均值是中國的10倍之多。而隨著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人口老齡化的顯現以及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都為中國醫療健康服務行業的發展創造了客觀利好條件。但是,缺少優質初級診療服務及優質醫療資源的稀缺且分佈不均,一直是中國醫療健康服務行業結構性難題的根源。2016年,中國三級醫院數量僅占全國醫院總數7.7%,但卻承擔了全國49.8%的問診量;再來看看就診體驗,同樣是2016年資料統計,包括交通在內,中國病人平均要花3個小時就診,但實際有效診斷時間卻只有8分鐘。這就造成增長動力強勁的需求端卻因為供給端的不給力而面臨著「無處安放」的尷尬局面。而正是在此背景下,互聯網及移動技術仿佛成為拯救醫療健康行業於焦頭爛額中的一道靈光,移動醫療應運而生。而以平安健康醫療科技為上市主體的平安好醫生正是順應這股潮流,巧用自身強大的科技基因搶佔制高點,還有一個偉大的願景——「打造全球最大的醫療健康生態系統,用科技讓人類更健康」。


平安集團本身已有較強的互聯網科技基因,但平安好醫生對人才仍然處於求賢若渴的狀態。在公司6位高級管理層中,有4位都曾經是阿裡巴巴麾下的得力幹將,從國內互聯網巨頭撬走人才,平安好醫生對科技的重視程度讓人一目了然。

虧損在擴大,平安好醫生還不能「斷奶」

目前,平安好醫生已成立具有覆蓋全國醫療健康服務提供者網路,涵蓋約3100家醫院(包括逾1000家三甲醫院)以及約1100家體檢中心、500家牙科診所及7500家藥店。截止去年底,公司註冊用戶數達到1.928億個,平均月活躍用戶達到3290萬個,平均月付費用戶更是按年增125%達到90萬人。公司收入更是年年錄得強勁增長,2015年、2016年及2017年三年,分別錄得收入人民幣2.787億元、6.015億元以及18.68億元。但業務量和收入增加的同時,公司的虧損卻也在擴大。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公司分別產生虧損淨額人民幣3.237億元、7.582億元以及10.016億元,截止去年底,公司累計虧損已達人民幣22.2億元。

另外,公司秉著實誠的態度給投資者們先打了一劑預防針。在此次招股檔中,公司稱預計2018年還將產生大額虧損淨額,以及或會在未來繼續出現虧損及負經營現金流。

而含著金鑰匙出身的平安好醫生走的註定不會是單打獨鬥的路,公司上市檔披露,將平安集團(包括但不限於平安壽險、平安產險、平安銀行及平安健康險)合計為一個客戶,平安集團現時是平安好醫生最大的客戶,於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分別占總收益的比重達到80.9%、41.4%以及46.4%。雖然平安集團的業務占比已經在下降,但這個由平安集團一手孵化出來的醫療科技公司,似乎還未找到斷奶的方法。

流量變現難解決移動醫療路在何方?

有人說,移動醫療1.0時代只需應對使用者最基本醫療服務需求,改善就醫體驗和優化醫療服務;移動醫療2.0時代則開始觸及真正有技術含量的醫療診斷;而到了移動醫療3.0時代,一直懸而未決的「流量變現」問題已經到了無法逃避的階段。此前,各家移動醫療平臺嘗試瞄準不同用戶端,向求醫者收費也好,讓醫生和醫院交錢也罷,但似乎都未能真正打通產業鏈的任督二脈。不過,平安好醫生倒是開始試探流量變現的新出路——與保險公司合作業務。公司今年3月推出與平安壽險合作的「就醫360」會員計畫,並可在移動平臺上開始提供線上諮詢、藥物及醫院掛號服務。公司將這視為「在執行產品種類與商業保險公司接軌及取得商業保險範圍方面業務戰略的重要第一步」。即便暫未斷奶,也不安於當「啃老一族」,平安好醫生的態度是,雖然近期合作均與平安集團開展,但未來將積極尋求機會與其他保險公司合作。

理想很豐滿,但有時候,現實卻是很骨感。在平安好醫生發展的過程中,行業環境卻不那麼樂觀,同類型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倒下不少,而絕大多數互聯網醫療企業亦都被盈利問題這個老大難困擾。2017年之前,曾經如雨後春筍般批量式湧現的互聯網醫療企業經歷了裁員潮、對商業模式質疑等等困境,行業一度陷入蕭條,到如今剩下的多是平安好醫生、微醫這類有大咖加持的幸運兒。而據市場消息指,騰訊(00700-HK)作為二股東的微醫本月底將完成上市前融資,今年內有較大機會能上市。

此外,不得不提到的是醫療領域有其自身特殊性,公司業務量提升帶來的是巨量的醫療資料,而這些牽涉到病患醫療隱私的內容,若被不適當的使用或披露,公司又該如何應對?此外,網上應診頗有點隔空喊話的意味,一旦出現病症誤判等風險,是非曲直又該如何了斷?或許謀求上市之後,這些也該是「平安好醫生」們多加考慮的方面。

文:鄒舒惠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20年專注港股,金融名家齊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