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理財術》多買多省?用太快、不夠快都是浪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3-25 10:10
你是否曾經購買鮮奶時,因為「一次買兩瓶」比較便宜,卻在保存期限快到時,很努力「消滅它」以免浪費?又或者,因為貪圖折扣而訂購定期配送的保健食品,卻總是「一罐還沒吃完、又送來一罐」,最後根本很多都原封不動?
消費者常常陷入「多買多省」的促銷陷阱,其實只要造成「加速」使用,或根本「來不及使用」的狀況,都不算是真正省到荷包。
當今市場上的商品型態,通常會以強調划算的感覺作為宣傳手法。舉例來說,許多人為了健康而定期採買的營養保健食品,與單次購入的價格比起來,定期購買的價格通常會便宜 10%至 20%。
像訂購金額達到多少錢以上就免運費的優惠,也是同樣道理。有些超市或藥妝店,更會在特定日子舉辦點數加倍回饋活動,或是出現某幾項折扣特別低的商品。
某些促銷方式,確實會讓人有划算的感覺。例如單次購買要花 5000 日圓的營養保健食品,只要定期訂購,就可以拿到 9 折的價格,任誰都會覺得比較划算。或是一組要 5000 日圓的商品,只要買 3 組就可以打 8 折,這類優惠也很容易打動消費者的心。
在超市賣場中,也常看到「買兩個就便宜多少」、「一次帶三組享優惠價」等,特別利用標語來宣傳商品有多超值。但像這種定期訂購與多買多省的消費方式,真的超值嗎?是否真的能幫我們省錢?
其實,在大多數狀況下,都是消費者吃虧。如果需要的商品數量剛好與促銷數量一致,倒還沒什麼問題,不過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在大多數情形下,消費者會花費多於原本預期的金錢,以期達到優惠促銷的購買數。
在定期訂購營養保健食品時,最常見的狀況就是產品本身幾乎原封未動,每個月卻不斷花費一開始被推銷訂購的金額。看到電視購物廣告、一時心動想買,打電話去詢問時,被客服人員推薦「定期訂購的價格會比較便宜喔」,於是就訂下去了,但過沒多久就失去毅力,最後也沒在吃這些產品,廠商卻還是每個月不斷寄東西過來,回過神才發現產品堆積如山,結果花了不少意料之外的冤枉錢。
多買多省的促銷手法也是一樣。因為覺得實在太划算,就買超出需要數量的商品,結果就是多餘的產品派不上用場,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無論是定期訂購、多買多省、免運費或各種折扣,在選購商品的當下,都會有種特別划算的感覺,也確實能以較低的價格買到喜歡的商品。
問題在於,不少人會因此過度購買,等於浪費了需求之外的部分,或是在定期訂購後就疏於管理,只是每個月固定支出一筆費用。舉個例子來說,應該不少人都曾在折扣促銷時一時衝動買了新衣服,之後卻一次也沒穿過,最終還是拿去回收的經驗。
在當下明明認為很不錯的商品,回到家後卻會不禁疑惑:「我怎麼會想買這種東西?」你是不是也曾有類似的經驗?這些浪費掉的金錢,若是長期累積下來也十分可觀。
不妨找個機會,檢視一下家中的物品,如果發現有些東西根本沒用到,請在丟掉之前,先釐清當初是用多少錢買的。雖然這個過程可能令人有些尷尬,甚至感到沮喪,但不管是食品、衣服或營養保健品,在丟掉之前如果能試著計算當初購買的金額,我們就能得知自己在無意間浪費了多少錢。
許多人應該都曾有類似的體驗,就是在購物時由於情緒高昂,往往難以冷靜的判斷。
被稍微便宜的價格吸引,就買下了多餘的東西,這絕對算不上是節省的行為。我們必須要體認到,不需要的東西就是不需要,還會對家庭收支造成負擔。1 個 150 元的商品,買 2 個就是 300 元,有時候家裡明明只需要 2 個,卻被「現在買 3 個只要 420 元喔!」的促銷手段吸引,最後就帶了 3 個回家。可是,這樣真的有省到錢嗎?確實,以 3 個 1 組的價格來說,單項售價是 140 元,1 個就便宜了 10 元,但從家庭收支的角度來算,多買的那一個,就等於多花了 120 元。
所以,當你覺得「這個價格真划算」時,可以先試著放下衝動,思考:「這麼做真的划算嗎?」為了避免買到覺得超值、家裡卻不需要的東西,事後才覺得後悔,懂得不被優惠訊息左右也十分重要。有時就算商品單價偏高,但只在需要時購買需求數量的必需品,才算是真正聰明的省錢智慧。
重點摘要
.不被定期訂購、多買多省等消費陷阱左右。
.就算商品單價偏高,也只在必要時選購必需品。
90%的節約都會造成反效果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