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解困打臉西方評級機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1-29 21:09
隨著騰訊、蘇寧、融創、京東等投資財團340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萬達商業,加上海外項目的套現,萬達到手的資金應該有七八十億美元。粗略計算萬達的海外債務也不過約80億美元,不到半年運作,萬達已基本可以清償海外所有負債,難怪王健林在年會報告中說的那麽有底氣。外界對萬達還不起海外債務的質疑,終于消停。
回顧萬達這段時間在海外的風波,可以明顯看到西方評級機構對中國企業的偏見,以及西方評級體系對中國企業發展的負面作用。這次萬達以驚人速度在半年內解決所有海外債務,最打臉的,還是一衆西方的所謂信用評級機構。這也說明,面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中國企業,評級機構也要虛心學習,要有前瞻性,不要只做馬後炮。
企業發債,評級機構替投資者去評核風險,本來是很合理的事情,但信用評級是要建立在全面認識之上。事實上如果分析部份評級機構的意見,不難發現其對中資企業的偏見:將仍處于高增長階段的中資企業與已經成熟的外資企業比較、忽略中國經濟政策舉措與歐美國家的差異,等同以西方標準去評價一名東方女性是否美麗,何其不公平。除了萬達受累外,國家也曾被評級機構偏見對待,中國財政部在去年9月時就批評,標普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如今回看過來,這些降級動作,導致萬達被迫要在短時間出售部份海外資産,以符合海外銀行融資條款。以標普爲首的評級機構不顧萬達自身經營的健康,單純針對技術性的違約風險,這對企業來說不啻是落井下石,也徒然爲投資者製造恐慌。
回顧市場對萬達財務狀況的質疑,主要是始于去年國家排查民企海外投資。但首先跳出來發難的標普,可謂最不靠譜,將萬達商業于去年7月大手筆出售文旅及酒店資産視作風險,聲稱做法有悖于企業原來策略且缺乏透明度。其實標普的邏輯可謂匪夷所思,企業套現大量現金,安全爲上,竟然被視爲風險因素。當時投行摩根大通已表達出與標普迥異的看法,指出評級機構評定一間企業債務違約的可能性,最重要是企業本身的財務資源是否充足,單單執著策略連貫性而忽略萬達因爲出售資産增加的財務彈性,根本只是「見樹不見林」的看法。
其實縱然萬達商業已經退市,仍可概約推算出公司的財務狀況:根據萬達商業最後公開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年報,當時公司淨負債率僅69.1%,去年大手筆出售酒店及文旅資産,回籠約630億元資金後,萬達商業的淨負債率只會下跌不會上升,不要說與某些地産商動輒高達數倍的淨負債率相比,即使以目前全國龍頭發展商平均86%的淨負債水平比較,萬達商業的財務狀況絕對說得上是健康,甚至可說有點保守了。
相比標普,惠譽的分析意見反而比較接近真實:惠譽指出截至2017年6月底,萬達商業持有約1337億元現金,資金完全足以應付所有貸款,只是問題在這些資金主要存在國內,受制于國家的外匯政策,難以大量匯出償還約17億美元(約108億元)的海外潛在債務。
因此,就是因爲評級機構的偏見和昧于中國實際政經環境,令萬達要在短期把大量資産出售。
當然,從另一角度看,萬達能在短時間內把資産以高價出售,也可以看到萬達這些年的資産布局,有其高明之處,以及王健林長袖善舞發揮出的效果。就看萬達去年分別賣給融創及富力的萬達城及酒店資産,13個萬達城在2016年的稅後純利增長接近三成至38.2億元;酒店資産則是賺8.73億元,增幅是驚人的58.6%。
至于海外資産,萬達過去數年的策略更是無寶不落,倫敦、悉尼及黃金海岸等項目,無一不是位于城市核心地段,以萬達酒店早前出售倫敦 Nine Elms項目60%爲例,買家實際支付給萬達合約34億港元,萬達減了債,也套了現,帳上也賺了7億港元。做生意本來就是做買賣,只要萬達手上的資産足夠優質,套現賺錢也不是難事。
本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想轉載請關註官方微信號港股解碼,留言獲取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