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蘋概拉警報 金融股走強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1-06 11:07


【撰文/蔡明彰】

台股究竟有無元月行情?這次若有恐怕不是由外資主導,而是看內資的紅包行情。數字為證,2016 年 11 月外資賣超台股 962 億元,可能是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第一時間看空全球股市,但 12 月外資立即恢復買超台股 12 億元,全年共計買超 3202 億元。


外資元月行情?

試問外資這麼用力買超台股,隔年是否有元月效應?2017 年元月外資再持續買超 460 億元,Q1 累計買超 1657 億元。而大盤元月上漲 1014 點或漲幅 2.1 萬收盤 9447 點,證明台股有元月行情,並且由外資控制主導。外資最大理由是看好 2017 年 IPHONE 新機效應,身為最重要的蘋果供應鍵的重鎮,外資提早布局台股,Q1 累計大漲 558 點或漲幅 6%。其實每年第一季都是電子產業得傳統淡季,不過外資對 2017 年 Q3 亮相的蘋果手機若有高度期待,反而利用 Q1 淡季的股價低點大舉介入。這個認知多數的散戶沒有,到了下半年台股站上萬點才蜂擁入市,若手腳慢點追到 11 月高點,目前恐處於套牢。說明不要以為萬點榮景每個人都會賺。

2017 年 11 月外資賣超台股 537 億元,IPHONE X 上市利多出盡,值得注意 12 月又賣超 338 億元,不同於 2016 年 12 月回補股票,而全年買超金額降至 1471 億元。請大家對比數字,2017 年全年外資買超金額已較 Q1 底的金額為少,是否暗示外資未有 2018 元月行情?我們要務實面對不能一廂情願認為外資每年元月都會來台股報到?

外資股利稅率調高

有此一說的陰謀論,外資一年從台股領取 5000 億現金股息,但不爽稅改調高外資股利稅率,因此元月進出保守。立法院將召開臨時會三讀通過稅改,財政部已提前外資股利稅率由現行 20%調到 21%,但 2018 年底縣市長選舉,在野黨爭取選票紛紛主張調高勞工薪資扣除額及幼兒扶養,但誰來買單?矛頭除了指向調高企業稅外就是外資股利稅率。長期趨勢不無可能是外資股利稅率漸進調高,將減少外資的現金殖利率,情況未明朗之前外資當然對台股元月效應壁上觀。

台幣仍看升

少了外資就看內資,尤其可投資部位高達數兆元的壽險是老大。台幣兌美元於 2017 年大幅升值 7.5%,對比上次升息循環 2011 年 6 月到 2011 年 7 月共計二碼半 0.625%,台幣從 31.5 元升值到 28.5 元,共升 3 元或 10%,而 2018 年最慢 Q3 升息,試問台幣上半年看升或看貶?所以壽險將海外資金調回台股是必要策略。壽險還買台積電 (2330) 嗎?一者蘋概上半年仍淡季無重大爆發力,二者台幣看升衝擊出口電子的營益率。蘋果占台積電營收 20%,淡季砍單及台幣 於 2 字頭我估計 2018 年 Q1 的單季將較 2017 年 Q1 的 3.38 元呈現年衰退,並且營益率也無 40.76%。更不用說股價基期墊高,即便發放 7~7.5 元股息,台積電殖利率將降至近 3 年低位的 3%而已。

我預測壽險大戶將布局傳產龍頭的台塑集團或現金流穩定的中華電 (2412),預期 2018 年殖利率都有 5%水準。當台幣看升,固然台塑集團出口受影響,但進口的石油腦、天然氣以美元計價將受益。台化 (1326)、台塑化 (6505) 估 2018 年 EPS 都在 8 元,以 15 倍本益比計算目標價 120 元。成台股元月效應及 2 月農曆紅包行情的權值股主帥。

蘋概股警報

近幾個月我不斷警示蘋概股恐缺乏 2018 年新機創新功能,合理本益比將下修,加上全球智慧手機的競爭激烈,固然營收能夠持續成長,但毛利及淨利走低。從股價會說話來研判,不少蘋果供應鏈 2018 年 EPS 將較 2017 年下滑,但多數投資人不以為意錯判是股價漲多的正常技術回檔,手上仍有不少股票且逢低加碼攤平,這將造成 2018 年 H1 多數蘋概股最大利空,籌碼凌亂。處於燒錢階段但本益比使過去幾年股價大漲的科技股,2018 年可要小心,我建議至少 Q1 先行觀望,若股價有高點宜適量減碼。首先是國際利率將在下半年醞釀升息,對資本支出龐大的科技股將形成資金成本壓力。再來台灣電子多屬代工,海外生產比重逾 50%而其中 90%在大陸,人民幣為台商的功能性貨幣,2017 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 6%為 9 年來之最,2018 年估計 A 股納入 MSCI 生效及供給側改革去槓桿,人民幣全年估續升 3~5%。人民幣若在 2018 年第二年大幅看升,對大陸設廠的出口電子業絕對是毛利沉重打擊。注意 A 股納入 MSCI 於 6 月生效,人民幣提前反應升勢落在 H1。所以大陸設廠的出口電子股於 2018 年 H1 股價很難有表現。

中國環保稽查

最後中國厲行綠色 GDP 政策已成經濟憲法,從地方到中央嚴格執行環保稽查,說白些現今中國產業升級已不像從前的 10~20 年那麼需要台商的投資,如果台商無力配合環保將成「騰籠換鳥」的對象。

老實說很多台商從事的產業項目已談不上科技製程,紅色供應鏈早已會做甚至規模更大。

 

來源:《萬寶週刊》 1262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萬寶週刊》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