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碼】中國再生醫學的再生,是否從華源重返資本市場開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2-12 22:49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和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大,也就催生了現在如火如荼的大健康産業,同時也加劇了醫療行業的競爭。港市純正的醫療股中國再生醫學(08158-HK)今年以來動作頻頻,似有扭虧爲盈的“再生”之迹。
再生醫學連虧八年
近來的投資風口非醫療行業中有關基因産業莫屬,君可見A股中華大基因從7月剛上市時的16.37元一路飙升至前段時間最高點261.99元,雖然有所回落如今仍有228.18元。華大基因這把火卻並未燒到港股,也並未帶動同屬醫療産業的中國再生醫學。
中國再生醫學是一家主要從事研發生物醫學及醫療保健産品業務的香港投資控股公司。其主要業務爲從事生物醫學産品和醫療保健産品及醫療技術之研發;提供組織工程産品及其衍生産品的生産及銷售;以及銷售及分銷醫療産品及設備。
再生醫學股價多年的不溫不火,恐怕和其業績不佳密不可分。從近年業績簡要看來,迄今已是8年虧損。甚至在13財年全年收入僅51萬港元,虧損卻達到了2.63億港元,虧損主要因商業減值1.41億元,以及行政開支大增。自14財年起,公司業績開始慢慢好轉,營收甚至呈現出成倍增長,而與此同時虧損額連年收窄,直到16財年年底收窄至1.85億。而據最新的17財年中報顯示,今年中期營收已達1.6億港元,按年增長466.55%,相當于去年全年營收近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增長的營收伴隨而來的附帶高速增長的銷售成本。從披露的各年度銷售成本來看,幾乎都占據營收的大部分,應收賬款也隨著銷售額增加的比例大幅提高。就今年中期而言,營業額約1.6億港元,應收賬款便有1.15億港元,可見再生醫學在銷售方面下了大工夫。即便在銷售及分銷産品方面花了很大力氣,再生醫學收獲的效果卻並不明顯,16財年年報披露公司擁有存貨6056.7萬港元,而至今年中報顯示存貨新增至7765.3萬。與此同時,公司資産負債率亦從13財年的18.86%升高至37.17%。因而,單看營收或許並不足以反映出再生醫學的好轉趨勢,或許也是其多年未受市場關注的原因。
今年以來動作頻頻
若單看年初至今再生醫學股價趨勢,卻發現今年雖然再生醫學頻傳捷報股價卻毫無起色。任再生醫學做出再多努力,昨日甚至創了年內新低0.157港元,僅值年內高點0.31港元的一半,這又是爲何?
大刀闊斧的改革或從去年10月委任牛津大學終身教授崔占峰爲新主席開始,崔占峰彼時擔任若幹中國政府機構之顧問(包括國務院僑辦咨詢專家),曾爲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簡要盤點,今年中國再生醫學在擅長的細胞和幹細胞科技領域還是做了許多功課的,旗下位于香港科學園的子公司百奧生物更是准備蹭一波基因測序的熱度,更利用主席爲牛津大學終身教授和公司作爲本港醫療公司的資源與牛津大學、香港大學等多間知名大學合作。與此同時,自主研發的生物工程角膜産品也受到了國家的關注,被列爲國家防盲科研計劃課題。更在昨日公布,公司就收購Lung Hang Investments Limited(以下簡稱隆亨投資)簽訂框架協議。而以安徽華源醫藥股份有限公司60%股權爲主要資産的隆亨投資,作價36億-38億港元。
隆亨投資主要從事中成藥、化學原料藥、生化産品、化學藥制劑及保健食品的生産、分銷、貿易及銷售業務以及其他相關業務。生産方面,目標集團開發、生産及銷售「沙賽」、「山迪」、「瑞特」、「拓欣」、「國樂」及「仁濟堂」等自有品牌醫藥産品。目標集團的生産設施位于中國安徽及甯夏,該等生産廠房已取得良好生産規範認證,並乃建于目標集團擁有的土地物業上,生産約55種醫藥産品。
或將構成反收購借殼?
安徽華源對于炒A股的朋友其實並不陌生,曾經是央企華源集團旗下醫藥板塊的得力助手,在2001年3月時登陸A股,簡稱爲華源制藥(600656-CN)。06年時華源制藥被曝財務造假而轟動一時,後經自查發現公司確實存在財務數據失真、會計處理不當、收入不實、虛增利潤等問題,更名爲“ST源藥”。從A股退市後,擁有80%負債率的華源集團由國資委主導,將擁有華源制藥的北京醫藥重組並入華潤醫藥。後于16年2月,潤藥通過公開挂牌轉讓其間接持有的安徽華源60%股權,作價2.69億元。隆亨母企合肥盈澤營銷咨詢有限公司接盤,直至今日被再生醫學洽購。
前面有提及中國再生醫學雖然近年來産銷大增,但銷售和分銷網絡一直是一個令其頭疼的問題。公告披露,該公司産品擁有較高的利潤率,其主要組織工程産品的利潤率一般爲80%以上,但生産設施的利用率較低,約有70%至90%的閑置産能,閑置産能的主要原因爲缺少醫院與再生醫學合作。當前,再生醫學與中國近25個城市的一線及二線醫院合作,但不超過85間。
而安徽華源相較于再生醫學的優勢,便是已建立物流中心,該中心配有儲存各類産品的完備冷鏈及溫控系統。物流中心管理已取得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認證,物流中心可支持龐大銷售網絡的産品分銷環節。與此同時,安徽華源的銷售網絡包括藥店、醫院及醫藥貿易公司。銷售網絡覆蓋約20000間藥店、各省市逾2200間二線及三線醫院,甚至延伸覆蓋至社區層面及農村地區的醫療組織。2400間醫院當中有若幹專科醫院,包括但不限18間眼科醫院、17間肛腸醫院及1間口腔醫院。眼科醫院亦是恰好契合再生醫學的産品品類,而原本華源紮根內地多年的分銷網絡亦會改善現下再生醫學的産品銷售及分銷方面的困境,爲再生醫學多種産品打開內地市場打下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收購標的隆亨自去年4月26日注冊成立至去年年底8個月內獲得收益87.3億元人民幣,稅前純利達到3.64億元人民幣,而中國再生醫學去年營收僅3.57億港元,也爲是次收購添上了“蛇吞象”的色彩。不過在公告中亦有披露,公司正在就建議收購事項是否可能構成創業板上市規則項下的反向收購交易咨詢聯交所。是否說明是次收購或許不是再生看中華源,而是華源看中再生這個創業板“殼”進行反向收購登陸港股市場呢?這或許也解釋了,再生醫學僅持7051.2萬港元現金卻想蛇吞象的意義何在。
作者:朱亦丹
本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想轉載請關注官方微信號港股解碼,留言獲取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