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洲際導彈大升級 能載多彈頭 具返回大氣層能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2-01 16:29
北韓試射「火星 - 15」型洲際彈道導彈後,昨日 (10 月 30 日) 公開照片,可見這款新導彈為鈍頭設計,或可容納多個分彈頭;首次亮相的新型發射車有 9 對負重輪。專家表示這意味著北韓的導彈技術和威脅都大幅提升。不過,美國專家指,北韓發展出能夠射到美國本土西岸的可靠洲際導彈,還需要一年時間。
香港《文匯報》報導,照片顯示,「火星 - 15」型明顯有別於 7 月份兩度發射的「火星 - 14」型尖錐形彈頭,類似於美俄洲際導彈或潛射導彈的多彈頭再入飛行器。鈍頭反映導彈具備從太空返回大氣層的能力,多彈頭可攻擊多個目標,並降低敵方反導系統的攔截效能。
韓聯社分析,「火星 - 15」型彈體長 21 公尺,較「火星 - 14」型長 2 公尺,由 18 輪導彈發射車裝載,較「火星 - 14」型增加 2 輪,可能對中國製的發射車進行了仿製和改進。「火星 - 14」型裝配一台白頭山發動機,而「火星 - 15」配置了兩台,第一級推進器的直徑相應增加,由 1.7 公尺增至 2 公尺。
據稱,這次試射還確認了北韓新研製的九軸自行發射架的機動及起重能力、發射系統的動作可靠性;同時重新確證操縱及穩定化技術、多級分離及啟動技術、再入大氣層環境下的可靠性。
南韓國航空大學教授張泳根稱,第二節推進器也變粗,採用全新發動機,更大的燃料箱可攜更多推進劑,可能裝備 6 台微調發動機。鑑於第二節推進器表面可見兩個電纜匯線槽,估計是使用液體推進劑。
不過路透社引述美國情報官員指出,新導彈展示了北韓使用固態燃料的進展,尤其是第二節推進器,固態燃料系統可大幅減少運載導彈和準備發射所需時間。
張泳根認為,種種跡像顯示,北韓自 7 月以來極力改進洲際彈道導彈,由於不太可能在 2 個月內研製新發動機,「火星 - 15」型可說是在「火星 - 14」型基礎上升級。然而,南韓國防安全論壇分析師指出,第一、二節推進器都有新變化,並且是全球首次採用 9 對負重輪的導彈發射車,應視作全新的導彈。
《星島日報》報導,日本防衞相小野寺五典周四 (10 月 30 日) 上午表示,從影像來看,可確認北韓這次試射的彈道導彈為擁有兩階段推力的兩段式,並有直線火燄等液態燃料推進方式特徵。由於那是具有相當能力的彈道導彈,政府將持續做好萬全因應態勢。
日本政府中,有不少看法認為北韓這次試射的導彈,射程可達 12000 公里到 13000 公里,包括美國華府在內的美國本土及俄羅斯、歐洲都在射程涵蓋範圍內。美國詹姆士.馬丁研究員杜斯曼說:「世界上可以製造出這麼大又能操作的導彈的國家,屈指可數。」
但備受推崇的網站北緯 38 度表示:「北韓雖然持續進步,但我們的評估沒有改變,要發展出能夠射到美國本土西岸的可靠洲際彈道導彈,還需要一年時間。」
「憂思科學家聯盟」主任萊特說:「鑑於射程變長,火星 - 15 似乎可能攜帶了一枚極輕的模擬彈頭。若我的評估沒錯,火星 - 15 型將無法攜帶核武彈頭飛行這麼遠的距離,因為這樣的彈頭要重得多。」
這次試射在平壤郊外進行,導彈沿預定飛行軌道飛行 53 分鐘,最大飛行高度 4475 公里,飛行距離 950 公里,準確命中朝鮮半島東部海域公海上的預定目標水域。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