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張瓈文/從英式下午茶到翻轉人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1-08 20:10
經常聽人說退休之後要去完成自己的夢想或做自己想做的事,於是多數人在退休之後重拾興趣,在花甲之年開始學琴跳舞,甚至挑戰對年輕人來說都挺吃力的極限運動,我經常想,為什麼不早一點開始呢?
我們習慣把人生切分為三大段,分別是求學、工作和退休。求學階段是緊密的學習和接受測試,最重要的任務是取得文憑認證;工作階段則是持續的學習和付出,當然還有最重要的獲取足夠的報酬;退休階段便是修養生息,可以過著閒雲野鶴的日子。
三層架的英式下午茶,在我看來,可以類比為目前多數人對人生的看法。最底下的第一層是各種口味的三明治,原意是在晚餐之前墊墊肚子,這好比我們求學階段為人生打底;第二層是英國傳統點心司康(scone),是有技術又有文化涵養的經典美食,這有如創造力和生產力都很旺盛的工作階段;層架頂端的第三層是各式蛋糕和水果塔,可以在填飽肚子之後恣意滿足味蕾,這跟退休之後探索各種生活的樂趣非常相像。
然而,我觀察到目前台灣社會的人生下午茶三層都走味了,底層的教育問題無須我多言,第二層的工作階段則被許多上班族公認是典型的為五斗米折腰,這階段除了努力賺錢應付車貸、房貸、生活費、小孩教育基金,還得想盡辦法存退休基金;更苦惱的是,如果擔心孩子的未來,這筆退休基金還可能移作協助孩子未來的生活。於是,工作階段只能不斷被拉長,因為大家都覺得退休金「還沒存夠」,這種無奈讓人對工作產生極大的矛盾,尤其是中年轉職不易,更是無法輕易離開生厭許久的工作,抱怨工作卻又離不開工作幾乎是多數上班族的常態,人生的第二階段彷彿成了無間地獄。
工作階段之所以變成煉獄,源於對退休後沒有收入的恐懼,我認為這種思維需要大大的翻轉。現下台灣人平均可以活 80 歲,但根據內政部推估,五十年後,我們可以活到 90 歲;如果大家 60 或 65 歲退休,抱著從此之後不事生產的心情過活,這長達 25 至 30 年的日子會是如何光景?最糟糕的狀況就是守著退休金等死,對於支出錙銖必較,而且還怕自己活太久會沒錢花用,這離恣意享受生活的退休人生相去甚遠。
面對一個將來大家都可能變成人瑞的時代,我們都必須重新檢視人生下午茶的配置。我想丟出幾個問題:您認為所有的錢都必須在第二階段賺足嗎?工作階段如果一定要拉長的話,有沒有可能有不同階段的工作(有的階段以賺錢為重,有的階段以興趣為重)?退休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可不可能有生產力?退休後是與世無爭、閒雲野鶴的日子好,還是活到老學到老、仍有熱情開創志業的日子好?
在我看來,傳統人生的三層下午茶是可以翻轉交替享用的,人老了仍可積極學習,上班族也應該在高壓繁瑣的工作中,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滋養心靈,不要人人都等到老了才去做想做的事。大前研一便主張應在退休前培養二十種興趣,十種室內、十種戶外,其中各有一半是可獨力完成和必須與他人合力完成,如此退休生活才不無聊。
基本上,我同意大前研一的主張,人要有這二十種興趣,絕非一朝一夕,應該是求學或就業階段都已積極開創培養興趣的結果。現下社會有許多人是退休後才開始學習各種新事物,活到老學到老是很好,但老了才學習新的語言或樂器,一方面學習成效不若年輕時好,再來也很可惜,如果早就會彈琴,也能更早能懂得以音樂紓壓和陶冶性情。然而,我認為開創培養這些興趣不僅僅只為了打發無聊,而是應該認真玩樂,投入熱情,如此便會開創各種不同可能性,比方說:有人退休後重拾年輕時最熱愛的書法,之後開班授徒;也有退休教授因熱衷推廣自然農法而創業販售有機蔬果,這些對興趣的熱情投入都帶來了實質收入,所以我們應該用更積極的態度看待老年生活的價值。
人生苦短,但人生也苦長,面對高齡社會的來臨,我們的人生規劃正面臨考驗,上一代的老人家以「不老騎士」和「青春啦啦隊」,作為老年生活的示範,然而,我認為新一代的準老人候選人早應跳脫上一代的思維,活在當下與翻轉人生階段才是我們的功課。
(張瓈文 / 企業講師、前台灣諾華公司公共事務處處長)
●作者:張瓈文 / 企業講師,前跨國企業公關及資深記者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 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 public@nownews.com
『新聞來源/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