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生技產業當自強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7-10-26 15:11


政策優惠、法規鬆綁、大開科技事業核准函方便之門…,審議時甚至還有特別條款,享受資本市場帶來的便宜資金,那公司又給了投資人什麼?

【文/徐玉君】


櫃買中心十月十三日舉辦「生技公司進入資本巿場之機會與挑戰說明會」,其實是一場政令宣導說明會,不過卻激發出生技產業掛牌的後續問題核心,尤其在櫃買中心董事長陳永誠明白點出的三大要求,道出了生技產業在資本市場中,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企業上市櫃取得便宜的資金進行研究與發展,那麼企業該給投資人什麼樣的回饋?

付出與取得不對等

生技醫療產業儘管是政府積極推動的「五+二」的兆元產業之一,政策上也給予相當優惠的法規制度,期盼將生技醫療產業推向國際市場。而台灣在製藥、醫材上,也因為製藥業納入國際 PIC/s 會員國之列,讓國際市場能見度拓展,如東洋的微脂體、微球體技術平台,獲嬌生(J&J)代工抗癌針劑 Doxil 訂單;醫材設備類更有環瑞醫併購全球第四大知名瑞士高階影像設備商品牌 Swissray、以及鐿鈦為嬌生代工微創手術器械等,均說明台灣製藥及醫材設備業的產業層級持續提升。

這些次產業在資本市場中,對投資人而言,就是交出獲利成績單,有獲利、有技術平台、有市場,就能評斷公司的價值與價格;然新藥研發卻是個沒有營收、沒有獲利、專利技術價值、臨床價值難以評斷的產業,卻能以比價歐美新藥研發公司的價值下,導演出一場看似騙局的戲碼。

來源:《先探投資週刊》 195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先探投資週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