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地方政府發債額度增加兩倍 至1.5萬億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網訊息 據ft中文網3月11日報導,中國已將地方政府發售債券的額度增加兩倍,至1.5萬億元人民幣(合2400億美元),讓地方政府能將部分沉重的債務以較低利率轉回到資產負債表上。據中國媒體報導,最終這將達到3.5萬億元人民幣。
近年隨著中國的地方政府大舉支出以求促進增長、並給官員們的政績“貼金”,地方政府紛紛背上巨額債務,這些債務大多不在資產負債表上。根據2013年12月發表的一項政府調查,1萬家地方政府融資工具舉債近3萬億元人民幣。
經濟學家總體上歡迎開頭所說的舉措,稱其創造了更大的透明度,並使地方政府能將即將到期的短期貸款置換為償債成本較低的政府債券。
這還說明北京方面在力求緩沖經濟放緩、同時不加劇債務問題之際,正從貨幣政策杠桿轉向財政政策杠桿。增加額度的兩天前,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表示,2015年財政赤字將高於此前給出的數字。
經濟學家表示,在房地產和制造業這兩個近年來推動經濟擴張的關鍵行業放緩之際,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財政支出對於保持中國今年的整體經濟增長是至關重要的。
“鑒於貨幣政策擴張的空間受到過去7年杠桿迅速升高的制約,我們一直主張應當更多地依靠恰當的(債券融資的)財政政策來支援經濟增長,”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 kuijs)在一份簡報中寫道。
自去年11月以來,中國已兩次下調基準利率,但經濟學家表示,這些舉措的主要是為了防止實際利率在通脹疲弱之際出現上升。放貸數據表明,當局並沒有大舉放松流動性。
上調地方政府發債額度之前,分析師們擔心中國遭遇“財政懸崖”,即旨在遏制半官方的地方政府融資工具規避直接借款禁令的措施,可能會掐斷流向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
中國財政部公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財政赤字目標后,人們對財政緊縮的擔憂進一步加劇了。
去年10月,中國國務院出臺了針對地方政府融資的“開前門,關后門”政策,擴大地方政府直接發行債券的自由,同時禁止使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后者制造了有關地方政府是否真正有責任償債的模糊性。
中國財政部的最新聲明通過允許地方政府以較低利率置換現有債務為目的發售額外的1萬億元人民幣債券,實際上將發債額度提高至原有水平的三倍,即從5000億提高至1.5萬億元人民幣。該部估計,這種再融資僅在今年就能為地方政府節省400億至500億元人民幣的利息。
“就構建一個更透明的地方政府融資機制而言,這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主權評級主管鐘良表示。
鐘良預計,新的額度是一個序幕,接下來將是把一部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其他預算外負債正式轉化為顯性政府債務,從而終結圍繞隱性擔保的模糊性。
在赤字目標方面,樓繼偉上周在一個記者會上承認,按照正常衡量標準,中國2015年的財政赤字預計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7%,顯著高於該部工作報告中列出的2.3%這一官方數字。他解釋說,這是因為官方數字包括了一些去年收到、但沒有花掉的財政收入,以及其他一些調整。
從去年的預算中剔除這些調整后,2014年財政赤字占gdp的1.8%,低於2.1%的官方赤字數字。這意味著赤字率的實際年度增幅是0.9個百分點,比官方赤字數據所顯示的0.2個百分點的增幅要大得多。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