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瘋種電〉打造一條龍模式 太陽能業者的電廠佈局為何?
鉅亨網記者林薏茹 台北 2017-10-08 08:56
近來不少國內太陽能廠積極拓展電廠佈局,今年有些業者開始主攻國內電廠業務,打算以「一條龍」模式,整合中下游產業,除了為自家產品尋求出海口外,也能在拓展國內電廠業務之餘,藉由累積的電廠整合實力,進一步敲進海外市場。
太陽能電池廠新日光 (3576-TW) 近期持續增加太陽能系統端的投資,繼去年 8 月與國泰人壽合資成立太陽能發電專案公司後,11 月轉投資成立美國子公司 CFY,該公司最快將於明年第 4 季於香港掛牌上市,若 CFY 順利上市,新日光可於國際資本市場籌措資金,續拓展全球太陽能電廠業務。目前 CFY 開發完成的電廠主要用於美國商用型與市政單位屋頂,已完成的分散式太陽能裝置約 225MW,每年可產生 3300 萬美元電費收入。
另外,新日光轉投資永旺能源電廠佈局集中在美國、英國、杜拜、日本與台灣等地,完成建置與併網後出售,以處分獲利為最終目標,而不會自己經營電廠。永旺能源日前宣布,將於彰化縣建置 40MW 的地面型太陽能電廠,以目前普遍併入台電既有饋線來說,該電廠為全台首座位於不利農業經營區域、單一最大型 161kV 特高壓引接的太陽能電廠,第一期 15MW 預計於明年第 2 季併網發電,待全數併聯發電後,每年發電量將達 5200 萬度。
太陽能電池廠茂迪 (6244-TW) 近來對於電廠的整合佈局相當積極,今年 2 月與東元合資成立東元茂迪,茂迪持股為 6 成,主要經營太陽能電廠業務,且為深耕系統業務與管理,茂迪接續於 3 月成立茂捷系統,進行系統開發業務,並於 4 月再成立茂誠能源,負責電廠的營運。
此外,茂迪也於 9 月初宣布與屏東縣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 (MOU),欲建置總容量達 400MW 的太陽能電廠,預計明年第 1 季取得施工許可、第 2 季正式施工,最慢 2 年內商轉發電,若建置完成後,將成為全台最大太陽能電廠。
太陽能矽晶圓廠中美晶 (5483-TW) 今年全力搶攻台灣市場,規劃投資包括地面型、水面型與屋頂型的太陽能電站,旗下旭鑫能源日前購入白陽能源 100% 股權,已在嘉義地區打造 4.3MW 的地面型太陽能電廠,可望於今年第 4 季併網發電。
此外,旭鑫能源投資成立的旭孝電力將為封測大廠矽品 (2325-TW) 中科廠建置太陽能發電站,預計今年底全數建置完成,可望從 2018 年起,每年貢獻約 400 萬度的發電量,且產生的電力將由台電躉購,並統一調度供中科廠商使用。
同為太陽能矽晶圓廠的國碩 (2406-TW) 集團,從 2008 年起便佈局太陽能電廠事業,已於 2012 年在台南學甲區完成全台首座大型地面太陽能電廠建置,位於日本福島的 17MW 電廠也於 2015 年併聯發電。國碩指出,目前在評估中的案場包括新竹、屏東與東部地區,預計近期在國內建置的太陽能發電量可達 200MW。
國碩旗下太陽能導電漿碩禾 (3691-TW) 去年底在台灣、日本福島與千葉等地區,已完成 36MW 的太陽能電廠建置,目前已併網且進行售電,此外,碩禾轉投資禾迅綠電日前宣布將於台南建置 80MW 的地面型太陽能電廠,該電廠完工後每年可發電 1.2 億度,足以供應 3.3 萬戶家庭所需電力,第一期預計於明年第 2 季併網發電。
國碩集團目前海內外正式商轉的太陽能電廠達到 34MW,每年發電收入約 4 億元,且正在興建中的案場約 65MW,未來預計將有更多穩定發電收入挹注。
在貿易壁壘與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夾擊下,國內許多太陽能廠紛紛力求轉型,盼能透過追求差異化或整合資源等形式,在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雖然太陽能電廠補貼幾乎呈現年年下滑情況,但至少能為業者帶來長期穩定的發電收入挹注。
- 安全可靠的多資產平台!靈活槓桿 免費模擬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