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戰浪漫化洗腦 富裕少東變身恐襲主謀 步極端主義不歸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18 15:46
巴黎恐襲主腦阿巴奧德出身中產家庭,疑嚮往激進組織「浪漫化」的聖戰而變得極端。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被法國當局視為巴黎連環恐襲主謀的阿巴奧德的父親表示,他們一家生活富裕,他與兒子都擁有服裝店,原本「過着美妙的生活」,但阿巴奧德2013年突然變得激進並遠赴敘利亞,從此走上極端主義不歸路。調查指出,不少恐怖份子都出身自歐洲中產家庭,這些富裕年輕人受聖戰組織網上洗腦、被錯誤描繪聖戰「浪漫化」吸引,以及受上一代激進穆斯林氛圍影響,一步步走向極端化。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阿巴奧德(Abdelhamid Abaaoud)來自近年淪為歐洲伊斯蘭激進勢力根據地的布魯塞爾莫倫貝克區,他祖籍北非摩洛哥,曾在布魯塞爾有名望的一所高中就讀。他在今年1月策劃在比利時東部韋爾維耶將警察斬首,但東窗事發,隨即逃回敘利亞。他逃回敘利亞期間,歐洲多國邊防均未能認出他,結果放虎歸山。比利時其後在他缺席審訊的情況下,重判他監禁20年。
阿巴奧德返抵敘利亞後接受ISIS刊物訪問,大肆奚落西方無法捉到他,故認為ISIS支持者無須擔心西方情報部門的監視。歐洲情報部門之後多次竊聽他與法、比兩地極端分子的通話,發現他計劃襲擊法國、荷蘭及英國等地的公眾場所,更指明「音樂會」等容易攻擊及人潮眾多的地點為主要目標。
警方瓦解韋爾維耶恐怖分子小組後,阿巴奧德的父親奧馬爾(Omar)受訪說,有這樣的兒子感到羞恥,「阿巴奧德讓我們一家蒙羞,我們的生活被摧毁」。奧馬爾說,40年前從北非摩洛哥移居比利時,在礦場打工,住在多族裔社區莫倫貝克(Molenbeek),與妻子養育6名孩子。他努力向上爬,買下兩間服裝店,一間給阿巴奧德打理,「我們曾有過美好生活……阿巴奧德不是一個麻煩孩子,而且是一個好商人」。但2013年阿巴奧德突然去了敘利亞,所有事都改變了。
到敘利亞後,阿巴奧德經常出現在「伊斯蘭國」(ISIS)的宣傳片及刊物中。《星島日報》報導稱,一年前網上流傳一段短片,顯示阿巴奧德在敘利亞把一些敵人屍體綁在車後,然後一邊駕車拖行屍體,一邊大笑。片段傳來另一人的聲音,埋怨屍體發出臭味。分析家推斷他們當時是把那些屍體送往一個亂葬崗。
香港《明報》綜合報導,當局相信阿巴奧德有份策劃今年8月阿姆斯特丹開往巴黎列車的襲擊,以及企圖在今年4月襲擊巴黎教堂。他又曾與涉及今次巴黎恐襲兄弟其中一人,參與多宗劫案。多個傳媒報導,一名從敘利亞回國的法國聖戰分子今夏向警方供稱,阿巴奧德曾指示他襲擊人多聚集的地方,包括音樂廳,有輿論質疑當局未把握線索防患未然。[NT:PAGE=$]
巴塔克蘭劇院其中一名人肉彈為28歲的阿米穆爾(Sami Amimour),其父曾深入敘利亞ISIS據點希望勸兒子回家,無奈失敗而回。阿爾及利亞裔的阿米穆爾在2012年與兩名同伴企圖前往葉門被捕。一年後,他告訴家人到法國南部度假,但一周後在土耳其向家人說要前往敘利亞。其父穆罕默德(Mohamed)去年6月曾到敘利亞曼畢吉(Manbij),希望勸兒子回國。他去年12月受訪稱,阿米穆爾與他見面前疑在戰鬥中受傷,撐着柺杖,「這是一次非常冷漠的團聚,他沒有說為何自己會受傷」。穆罕默德把妻子寫的一封信給兒子,「我在信封內夾了100歐元,他在角落讀完信後,把錢還給我,說他不需要錢」。
阿巴奧德和阿米穆爾的父親都對兒子所為感到痛心,另一襲施者阿卜杜勒-薩拉姆的母親則稱,兒子可能因「壓力太大」才引爆炸彈,無意殺死任何人。阿卜杜勒-薩拉姆一名兄弟參與襲擊死亡,另一兄弟亦一度被拘捕,但周一獲釋,他昨日開腔敦促阿卜杜勒-薩拉姆自首。
巴黎恐襲主腦阿巴奧德和ISIS劊子手「聖戰約翰」等不少恐怖分子,都出身自歐洲中產家庭,多個調查指出,這些富裕年輕人受聖戰組織網上洗腦、被錯誤描繪聖戰「浪漫化」吸引,以及受上一代激進穆斯林氛圍影響,一步步走向極端化。
《新西蘭先驅報》去年引述一個智庫調查指出,法國許多聖戰分子來自非伊斯蘭家庭,超過8成擁有相對富裕的背景,逾9成透過看網上影片被招攬。專研伊斯蘭教的法國歷史學家菲利于(Jean-Pierre Filiu)指出,ISIS像其他教派一樣,可隨時在網上查找,「這是facebook一代的產物」。調查亦指出,聖戰組織多在網上「洗腦」,透過模仿電玩方式吸引心靈脆弱的法國年輕人,告知他們獲揀選打一場「正義之戰」。
曾出版有關伊斯蘭武裝分子著作的韋弗(Mary Anne Weaver),今年4月在 《紐約時報雜誌》撰文指出,倫敦國王學院激進主義研究中心(ICSR)調查發現,歐洲多國許多聖戰士來自中產家庭,不少是大學畢業生,且不乏女性。「聖戰約翰」埃姆瓦齊便擁有電腦學位。這些年輕人受到被錯誤美化的聖戰「浪漫觀念」吸引。
ICSR研究員馬厄(Shiraz Maher)表示,英國聖戰士趨激進未必因貧窮或社會排斥,部分人以為打聖戰殉難可直接上天堂,也有人認為參與聖戰「有型有款」。 馬厄又指出,英國在1980年代及1990年代接收了一些來自中東的激進伊斯蘭教士,他們經常在清真寺辯論「何為哈里發?它的角色是什麼?」等,今日不少赴敘利亞的年輕人在這種氛圍下成長,ISIS招攬成員時便注入類似信息﹕在敘利亞首都拉卡當穆斯林好過在倫敦住在一名基督徒附近。
歐美近年多次恐襲均有兄弟一同參與,例如阿卜杜勒-薩拉姆兄弟參與上周巴黎恐襲,涉嫌主謀阿巴奧德曾招攬13歲親弟,襲擊《查理周刊》的是庫瓦奇兄弟、美國波士頓馬拉松恐襲亦由札涅夫兄弟發動。研究武裝分子網絡的比利時專家科爾賽特(Rik Coolsaet)指出,恐怖分子招攬基本上都是從同輩入手,借助親友網絡多於宗教等因素,「參與暴力活動的心理和社會障礙肯定較其他較不邪惡活動高,但吸引人加入他們的機制是相同的」。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