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二氧化碳可造蛋白質 功效10倍於光合作用 有助解糧荒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8-01 16:25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圖取材自互動百科)

極端氣候以及人類過度開發,造成糧食短缺,人類想方設法加以解決。最近,科學家利用電流與二氧化碳,合成人工食物。此技術將來或可成為動物飼料的代替品,減輕農作物面對人類和其他動物兩者龐大需求的壓力,紓緩糧食危機之餘,甚至可滿足探索太空所需。

香港《明報》綜合報導,芬蘭科研公司 VTT Technical Research 和拉彭蘭塔理工大學 (LUT) 的研究員,在實驗室利用像咖啡杯大小的生物反應器,放入水與微生物,以及氮、硫、磷等養料,其後注入二氧化碳並以高伏特電流刺激。


電流會促使水分電解和釋出氫,而容器內的微生物在養料供應下則會放出氧,最終化學反應會令容器內的水分揮發,並生產出單細胞蛋白質粉。整個過程需時約 2 星期,但其能源效益已是一般植物光合作用近 10 倍。

VTT Technical Research 研究員皮特凱寧 (Juha-Pekka Pitkanen) 表示,長遠而言,利用電力生產的蛋白質可用於煮食和成為產品。這混合物營養豐富,包括 50% 的蛋白質、25% 碳水化合物,其餘的是脂肪和核酸。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皮特凱寧稱,此技術的一大賣點是當中採用的成分,即陽光和二氧化碳,都是天然,將來當太陽能發電技術可以帶到沙漠等有饑荒問題的地區,人們或可利用家庭式裝置自行生產所需的蛋白質。

聯合國估計全球約 7.95 億人面對營養不良問題,此技術或有助紓緩這日益嚴重的危機。同時新技術可以減輕牲畜對農作物的需求,減低飼養牲畜的成本,讓更多人負擔到肉類的售價。

由於應用此技術不受地理限制,LUT 教授阿霍拉 (Jero Ahola) 表示,生產過程只需要密封環境和養料,因此不會影響環境,例如不會製造出溫室氣體,對保護環境而言亦有幫助。雖然此技術的效能比光合作用高,但研究員仍需進一步提升反應器的效能,裝置才可望投入商業運作。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