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貧富差距遠非收入不均這么簡單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當今美國,窮人與富人的差距不僅僅體現在收入和機遇上,也體現在幸福感、壓力和對未來的樂觀程度上。阿蘭·克魯格(alan kreuger)將收入不均與代際流動之間的關係稱為“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意即父輩的收入不均會最終導致子女在更大程度上面臨不均。

研究發現,窮人比富人在生活中承受了更多的負面生存壓力,富人所面臨的壓力大多能以目標的實現而抵消,因此,兩個階層所面臨的不同壓力也不可避免地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下一代,我們姑且稱之為新的“蓋茨比曲線”。


那么,收入不均與其他社會層面之間的不均有著怎樣的關係?

首先,我們研究了收入不均與壓力和憂慮之間的關係,后兩者反映了人們每天對未來進行謀劃和投資所面臨的掙扎與困難。研究發現,收入差距越大的地區,人們所面臨的壓力也越大;同樣,憂慮水平與收入不均之間也存在類似的關係。

社會支援堪稱抵御壓力和憂慮的盾牌,它包括家人、朋友以及人們在困難時可以求助的社會關係網。這些關係網在穩定工作、健康保險等正規機制出現問題的時候,顯得尤為重要。那么,社會支援與收入不均之間是否也存在某種聯系?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發現,在那些收入高度不均的地區,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很少表示擁有較高程度的社會支援。換言之,收入不均的城市社會凝聚力更差。因此,在收入較為均衡的城市就會形成少壓力、少憂慮、多社會支援之間的良性循環。

此外,我們還調查了受訪者對所居住城市的滿意程度與收入水平不均之間的關係。不出意料,在收入高度不均的地區,窮人對城市的滿意度也相對較低,且富人與窮人之間存在差距。而至於人們是否感到自己受到尊重這一問題,富人給出的答案無疑是更加積極的,窮人則與之相反。

雖然幾大因素之間的相關性並不代表它們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但我們的“蓋茨比曲線”說明,在收入不均的地區,窮人和富人之間在壓力和憂慮水平、社會支援機制、對居住地滿意度、受尊重感方面存在較大差別。

窮人體會到的壓力大多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掙扎以及無力投資、籌劃未來的困境;而富人體會到的壓力大多與目標的實現相關,如教育。如此一來,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以及他們子女之間的差距,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大。而收入不均地區脆弱的社會網絡也加劇了這一差距。只有了解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我們才能邁出重建機遇的重要步伐。

(本文摘編自布魯金斯學會網站報告“stress, worry, and social support: inequality in america s cities”)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