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數碼產品設計隔條溝 到底這怪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13 10:11
本文來自太平洋電腦網
由於中國和日本住得比較近,而且傳統文化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人們經常拿這兩個國家來作比較,還比得不亦樂乎。前些日子in君看了一篇關於“抗日劇在日本熱銷”文章(原文連結), 當中就“為什麼日本人喜歡看抗日劇”這一命題展開了討論,當中分析道,目前日本的“特攝”系列題材雷同、拍攝粗糙、場景虛假,而抗日劇的科幻屬性又剛好彌 補了“特攝”系列的疲軟表現,從而上位受捧。對於此番分析,in君簡直無力吐槽(關鍵是還拿了《艾斯奧特曼》這部早期作品來做配圖簡直誤導小白)。
雖然in君對“特攝”並不熟悉,但要該系列風格雷同、毫無新意、製作簡陋就明顯太過無腦黑,日本人對於特攝擁有非比尋常的執念,雖特攝主要的觀影人 群確實集中於低齡兒童那一區間,然而得益於CG技術的運用和製作者的匠人精神,無論是面效果還是製作精度,完全不是抗日神劇可以與之相比較的。
就拿2005年播出的深夜檔特攝劇《牙狼》做例子,無論是偏成人化的奇幻黑暗劇情,還是那製作精妙至極的“皮套”,都讓觀無從挑剔,還得到了包括中國 粉絲在內的一致好評。而且即便是兒童向的假面系列、戰隊系列和奧特曼系列,其製作水平從來就沒有簡陋過(以過往的眼光看待的話),這樣的分析簡直太沒水準。
“性冷淡”的日本設計
其實何止受主要是兒童的特攝劇,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人都是那樣的摳細節、凹造型,估計除了嚴謹認真的德國人之外,也許沒有一個民族可以在這方面叫板日本。如果把這種摳細節和凹造型的特質歸因於日本的某個屬性的話,那必定就是設計。
日本人對設計的尊重和熱枕相信不用in君多,隨便上網搜搜就能夠看到一大推這樣的例子。日本獨特的設計精神被西方稱之為“禪”,剋制、雅緻、簡潔的風格成為其設計的特點,品本身的功能被認為是設計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們經常能見到日本的品設計非常樸素,且經常以白色、灰色等中性色作為主色調,這 都來源於日本人講究節儉的精神,以及喜歡保留自然色彩(木、紙和石頭等素材)的習慣,而這種精神大概也就是日本設計的“導師”。
日本作為一個數碼品的大國,其品功能和設計一直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同時也誕生過很多享譽全球的公司。相信讀者們看到這裏就明白,這小編又要提索尼 了(恭喜你猜對了)。前段時間索尼正式推出了Xperia Z5,那用到爛的“OmniBalance”全平衡設計已於既往地出現在這台全新的旗艦機子 上,姨夫把一個設計倒騰了整整6代機子到底厭不厭?不,索尼真不厭,應該日本人真不厭。
日本的設計就是這樣的剋制,這來源於日本崇尚 設計為功能服務的理念(即實用),由此導致不少日本品的設計都給人呆板的印象。比如日系翻蓋手機,往往都是有棱有角的方塊形狀,線條單一辨析度較低,相 比起同時期諾基亞的大膽設計來還是要遜色一些。再如近年比較受國人歡迎的MUJI,把他家的設計稱作“性冷淡”的設計都不為過,其強調實用簡約的理念讓 喜歡極簡主義的消費者像是找到精神導師一般的欣喜,藉此收穫了一大批粉絲。
設計的背后是“摳門”?
日本人之所以如此強調實用,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資源相對匱乏所造成的。所周知,日本雖不算很缺自然資源,但也算不上豐碩,特別是在自然災害頻繁的大 環境下,人們的生活想必不算舒坦。因此,每樣物件的設計都必須要節約,既省料又實用,所以日本很擅長使用天然材料打造品,也很擅長把品做得毫無特色, 甚至是過於樸素(對於一個用紙做門的民族來也真是夠摳的)。但也許就是這種善於精煉設計的能力,令到當年日本能夠順應現代主義的潮流,讓其品設計提升 到一個新的台階,為今天我們所推崇的“極簡主義”設計的真正成為流淌在日本品設計當中的血液和養分。
然而資源相對匱乏只是造成日本設計偏向實用化的原因之一,其設計的核心精神“禪”又是從何而來的?傳統可以是其中一個方面。日本人很注重傳統,也很注 重傳承,傳統精神通過一代代人的發展和豐富,不間斷地傳遞下去。茶道、劍道、花道等“道”包含了日本人對於傳統、對於自然、對於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嚴謹、 細緻、剋制,這些精神誕生於日本人對“道”的追求和嚮往。
另一方面,善於吸收學習也是日本設計能夠崛起的原因之一。日本近現代設計受外 國的現代主義影響很深,包豪斯運動推動了現代主義的發展,使得設計真正回歸到平民中來,同時推動了設計的功能化的發展。而受到包豪斯運動及戰后美國文化的 影響,誕生了一大批出色的設計師,比如把包豪斯理念傳回日本的水谷武彥、山脅岩、勝見勝、柳宗理等,其理念影響了整個日本設計教育體系,甚至波動了香港、 台灣等地區,同時也為后來的日本設計發展奠定了基礎。
所以,日本設計是植根於每一個人的基因當中,古時對於設計的文化是出於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而到了現代,設計之於日本則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記得 小時候家裏有一台松下的錄像帶播放機,家裏人很喜歡用拿它看錄像,但in君最喜歡的是把玩那台機子的遙控器。遙控器的下半部分是一個轉盤,用來控制播放位 置(我猜),而轉盤的外框又是另一個轉盤,用來控制播放的快進和后退(還是猜的)。兩個轉盤的做工堪稱完美,手感、阻尼讓in君至今不能忘懷。我覺得,如 果一台遙控器都能夠讓小孩玩的開心的話,那這台品並不會糟糕得到哪裏去(一本正經地胡八道)。
中國設計不行,每個人都有責任
當然in君在文章開頭就過,日本總會被拿來跟中國比較,的確,中國近十年所在的階段與日本人都避而不談的黑歷史“逆向製造”時期很相像,所謂的逆向制 造,其實就是山寨。對於山寨大家都心照不宣,毫無疑問這是后起步國家都必須經歷的階段,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都曾當過我們厭惡的“模仿者”。但山寨只是過 程,有這個過程誕生的思想、經驗和進步,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在此過程中,無論以多麼政治正確的理由去粉飾,也無法掩蓋“盜”的事實。況且在設計、原創意識漸漸崛起的今天,難道還要萬般包庇這種“山寨”行為,而且在明知這種行為是敷衍消費者的情況下?如果連消費者都能夠忍受,那中國的設計確實是無法自救。
另外,基礎教育的缺失也是國內設計面臨的又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往往容易被人所忽視。in君的教育不止針對設計行業,更多的是針對普羅大。由於中國 素來不重視美術、音樂等藝術學科的基礎教育,所以一般的民很難具備一定的對設計、對音樂本身的鑒賞能力,因此也會對這些領域中的某些行業存在誤解和偏見 (比如經常被人吐槽的服裝設計展),甚至忽視品中設計的重要性。
而這種對設計的忽視和誤解本身正正也傳遞給企業這樣的一個信號:既然 大家不需要設計,那這部分的研發費用就可以省掉了。這裏的問題是,消費者對設計的忽視與企業認為設計不重要之間是個惡性循環,如果企業無法從消費者的反饋 裏獲得積極的信息,那廠商很容易迷失方向,而品也很難得到進步。in君並不是把責任推到消費者一方,但作為商業鏈的一員,我們也難辭其咎,而消費者能夠 做的,大概也只有“為出色的設計買單”這樣的事情了(這很可能導致某些國貨的境地更難堪)。
今年6月in君曾經做過一期獨輪車出行的專題,然而當我第一眼看到那個獨輪車的造型時,那種感覺畢生難忘,神他媽這是什麼東西?4色色塊的裝飾極其廉 價,輪子外露的結構還醜到沒朋友,作為還算新潮的品,這設計簡直對不起觀。這裏面透露出的是缺乏沉澱的中國式設計,這種沉澱不僅是設計本身,還包括設 計從業人員、品生者和消費者的審美觀念。中國文化雖然博大精深,但我們都清楚它們似乎沒有被很好地傳承下來,導致在與西方文化融合時出現錯位,經常被 指責沒有中國特色等等,相較之下日本利用沿襲的傳統要素與西方文化融合,就發生了令人驚喜的化學效果。中國的設計,其實是教育的缺失,也是傳統的缺失。
這個缺憾讓企業與設計、與消費者審美之間發生了脫節,當我們的消費水平提高得以追求更好更高品質的品時,設計水平卻反而跟不上了。這大概也是今年日貨 在中國能夠如此火爆的理由之一,如果國內商品滿足不了消費者對於高價高品質品的需求,那他們也只能向國外市場尋求解決方法。所以,一個巴掌拍不響,中 國設計不行,應該是行業和消費者的共同責任。
中國近年的數碼品業界特別是手機界的進步有目共睹,但在設計方面老實in君還是不太滿意,樂視用所謂的無邊框唬人,龍頭老大華為的機器設計也是千遍 一律,魅族的設計比大法用得還久。目前數碼品市場正處於一個山寨與原創逐漸交替的時期,設計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消費者越來越高的眼光折射出目前國人對優 秀設計的追求和嚮往,既然如此,就請把這種追求無限放大吧,消費者的嚴格和認真才是對優秀的設計從業者最大的尊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