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成交額再創新高 但恐及大促天花板
鉅亨網新聞中心
熱鬧的“雙11春晚”扯振奮的鐘聲拉開購物狂歡節的大幕,電商平台上的各項“節目”是否精彩十足,交出了完美的閉幕式呢?據星圖數據統計,2015年11月11日,全網單日交易額(GMV)1229.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7%;全網包裹數6.8億個,平均客單價181元,40余個國家、超過3萬個國內外大小品牌參與了這一盛大節日。
雙十一成交額再創新高,但恐及大促天花板
中國網民翹首以盼的“狂歡節”,今年更是因為晚會、多屏互動,再造“客廳沙發雙十一”的奇景。然而,狂歡帶來的全網單日GMV比起2014年雖然實現大範圍攀升,但作為電商造節的成績,今年雙十一的銷售額或觸及大促天花板。一方面,全網單日GMV雖整體增長,但增幅下降,畢竟,諸如服裝、家電3C等電商支柱品類已進入銷售穩定期,一些新興品類的進入也很難掀起大的波瀾,在舊有佈局下,增量空間較低;另一方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幅雖達到39.1%,但比起2014年同期(同比增48.3%)則有近10個百分點的下滑,明網絡購物發展趨穩。201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27898億元,其中上半年網上零售額占比40.8%,雙十一全網單日GMV占比2.9%;2015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為16459億元,預計全年總額將達到40341億元左右,雙十一的GMV占比約為3.0%,較去年僅上升約0.1個百分點。
網購全面國際化,電商3.0的新G點
2015是跨境電商元年,從天貓此次雙十一強調全球化戰略也足見跨境電商概念的白熱化。目前,主流B2C綜合電商平台中,除國美外,均已開設海淘頻道。而諸如洋碼頭、考拉海購等企業前赴后繼專注跨境網購。以天貓為例,天貓的全球購佈局中,新近引入了諸如日本花王、荷蘭超市巨頭Albert Heijn、韓國最大免稅店集團新羅免稅店等各種類型的國外零售企業,為創造增量空間提供了可能。對於消費者而言,在知名母嬰品、免稅商品的選購上,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選擇空間。星圖數據監測發現,雙十一當天,消費者最為關注的母嬰、化妝品的海淘成交額分別占全網GMV的26.6%和15.7%,而天貓國際的母嬰、化妝品成交額在天貓總交易額的占比更是高達的31.7%和18.3%,份額已相當可觀。相較一年前的牛刀小試,今年,大型平台的助推勢必使網購全球化成為線上主流交易方向;中國海淘市場原本良莠不齊,隨大型平台引進全球大牌直接入駐,進口商品的全球供應鏈也將從源頭得到進一步凈化;海淘市場的優化將更加符合消費不斷升級的需求;同時,消費門檻被進一步壓低,中國作為全球商貿中心的地位將得到鞏固和強化。
互聯網品牌橫掃傳統強勢品牌,成3.0時代利器
以家用電器為例,據星圖數據統計,今年雙十一家電品牌排行榜上,互聯網品牌樂視、小米搶盡風頭。從去年雙十一開始,兩者的線上表現已嶄露頭角,經過今年6?18、8?15等一些列中小型促銷節的歷練后,樂視、小米更是在本次雙十一雙雙殺入全網家電品牌TOP5,相較2014年雙十一,此次兩者的單日成交額增幅更是分別達到352.8%和139.6%,為互聯網品牌奠定地位。傲人成績也再次表明,在電商3.0時代,重視用戶需求、用戶主導的C2B模式,是支撐互聯網品牌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電商、互聯網行業不可或缺的發動機。
2015年的雙十一雖然仍在刷新紀錄,整體增長率卻從2014年的78.9%下滑至52.7%,開始築頂並放緩了增長的腳步,但這並不代表電商乃至整個互聯網經濟將走下坡路。電商造節的興起,源於對消費者網購習慣的培養,對線上消費場景的強化,面對當時的傳統零售市場,有重要的啟蒙意義。經過7年,雙十一大促的作用開始弱化,一方面其他各式促銷節日紛紛前來分流,另一方面,一味低價促銷帶給品牌商、供應商的消耗巨大,如此零和博弈非長久之計。當前中國網購人口比例為35.6%,不及全球網購買家比例最高的國家英國(74.3%)的一半(eMarketer數據),中國網購市場仍存較大發展空間和潛力。平台、商家正在將更多的精力轉移至對品牌價值、供應鏈、物流、服務等的強化上,同時通過開拓包括社交+、全球化,以及O2O、籌等在內的各種模式,刺激消費。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市場環境中,電子商務、甚至整個互聯網行業成功開闢新藍海,無疑將是調動內需,驅動GDP提升的桎轄之桎。
作者系星圖數據CEO 谷熠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