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開發商封殺你的好房子 買房謹防八大忽悠術
鉅亨網新聞中心
買房謹防八大忽悠術 消費者在買房時,不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在交易過程中,經常會被售樓人員忽悠著簽約掏錢。消費者該如何盡可能地規避購房陷阱?記者根據市場調查和消費者投訴情況,總結出如下售樓人員常用的八大售房忽悠術,提請您多留心。
招數五:美化樓書
開發商常常利用光影、修圖等手段美化樓書,一些較為沖動的消費者容易被此迷惑,進而買下房子。除此之外,對於樓盤沙盤所呈現出的效果消費者也不要完全相信。
招數六:借名貼金
許多樓盤常常在廣告中聲稱,小區聘請了某知名外資物業公司進行管理,但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事實上,一些開發商通常只付費購買了知名外資物業公司的名 稱使用權,然后稱其為物業顧問。通常情況下,知名的外資物業公司只會為每平方米價格在數萬元以上的高階樓盤服務,而借用其名字的開發商通常自己組建隊伍, 對小區進行物業管理。
招數七:偷換概念
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口味,開發商常在銷售時偷換概念,用綠化覆蓋率代替綠地率。
據記者了解,小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的概念並不一樣。綠化覆蓋率是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的總和與小區用地的比率,如樹的影子、鋪在露天停車場中間可以種草 的方磚等,都可以算入綠化覆蓋率中。而綠地率是指小區范圍內各種綠地的總和與小區用地的比率,消費者千萬別被開發商的文字遊戲蒙蔽了。
招數八:樣板間“偷龍轉鳳”
很多消費者都反映,開發商實際交的房與樣板間不符,甚至有很大的落差。
很多樣板間雖然面積不大,只有100平方米左右,但一進去立刻給人一種寬敞舒服的感覺,一點也不像100平方米的房子。原來,有些樣板間會把墻打掉,然 后裝上玻璃等相對透明的東西。這樣一來,空間的延展性立刻增強了,消費者看著也舒服很多。可是,交房時那堵厚厚的墻並不會被換成玻璃的,由此便產生了視覺 落差。若消費者受樣板間的迷惑,購買到了性價比其實並不高的房子,也只能自認倒霉了。
- 海外置產首選 9/3台北9/4高雄說明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