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飛艇提供WiFi:光阿波羅基地如何下未來之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3-04 17:27


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日前剛剛結束,各地媒體、參會代表都忙為深圳創新點贊。其中,很多人來到深圳龍崗參觀一個體積達數千立方米的顛覆性空間技術基地。


最讓人過目難忘的,是這裏一個長達48米的巨大銀色飛艇“雲端”號,它此前已經實現了首次商用試飛,可以為約8000平方公里面積的區域提供Wifi服務(相當於深圳與香港面積之和的兩倍多),通過一根光纖與地面骨幹網的連接,可以實現大數據的高速傳輸。

這兩天,當一張張圖片和文字,通過微信、微博傳到更多人眼中,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會冒出來幾個字——“太牛了”!

那麼問題來了,你知道這個叫做“阿波羅”的業基地嗎?起這個超級Wifi就和它有關,未來,它將成為深圳乃至全國空間技術的一塊超級基地。光在阿波羅基地,怎樣才能下好臨近空間這盤棋?

以航空為主打,以新材料技術為核心

阿波羅基地位於深圳龍崗區,核心區面積為1.57平方公里,啟動區面積26.96公頃。

在光科學董事局主席劉若鵬的戰略版圖中,阿波羅基地是光源頭創新科技和業化道路上又一個里程碑,它以航空為主打業務,又以光的優勢項目新材料技術為核心支撐,它將是光科學重要的新型空間飛行平台測試和組裝基地。

劉若鵬介紹,目前,阿波羅基地由放飛基地和“1號空間庫”兩部分組成。提供包括通訊覆蓋、大數據收集推送和近太空旅遊。這裏將以軍民融合業為核心,園區將採取面向未來的園區建設、管理和運營模式,整合國內外最新的業、科技、城市創新成果應用。

2013年以來,光憑藉超材料方面的優勢,不遺餘力地“打破”臨近空間的寂靜,而在大洋彼岸的知名企業Google也正在做同樣的事情。不過,成立僅僅5年的光,掌握了超材料領域驚人的話語權,其擁有的專利技術占過去10年全球相關領域專利申請量的85%以上。

臨近空間飛行器上,就包含上百項光的自主創新核心技術和發明專利。2014年,光旗下光科學在香港主板借上市。

按照規劃,阿波羅基地明確以軍工、航空航天為主導業,重點發展航空航天材料、無人機、航空電子、通用航空服務等高端業。阿波羅將在園區內引入小而精的特色學院,同時與周邊的國際大學園、寶龍新能源新城等片區進行資源共享,協同發展,它的崛起,將帶動周邊社區約20平方公里範圍內大量低效利用的舊工業區、舊村以創新驅動促進轉型升級。

雲端起舞:4000米外最閃亮的“明星”

阿波羅基地是一片山清水秀之所,湛藍的天空下,瑩白透亮的充氣膜看上去像鍍了一層神秘光澤。這個“1號空間庫”設計長度124米,占地面積超一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最高的、華南地區最大的充氣膜結構建築。

過去靜靜地躺在這裏的“雲端”號,已在2015年2月,首次進行了商用測試。

“雲端”號的出現和成果,的確讓人震驚:當它升至4000米左右的高空,可以為8000平方公里面積的區域提供Wifi服務。據介紹,“雲端”號的5公里Wifi測試結果,平均傳輸速率117Mbps,40公里距離Wifi測試結果,平均傳輸速率也達到了26Mbps。

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雲平台”,它位於雲層之上。這片被稱作“臨近空間”的區域,距離地面20至100公里,沒有飛機,沒有衛星,世界上大部分的固定翼飛機和地空導彈都無法到達如此高度,直到Google在新西蘭試驗性地發射太陽能熱氣球,這裏還是一片人類尚未開發的寂靜領域。

據記者了解,2013年6月16日,Google在南緯40°的新西蘭島基督教堂城放飛了30個無動力且不能操控和駐空的氣球,為當地提供網絡測試服務,但Google氣球仍處於測試階段,載荷重量較小且無動力。

“雲端”號的升空方式則類型於垂直起降的直升機,不需借助跑道,浮力來自內部的氦氣,其表面的球體材料由光自主研發,同時,利用光自主研發的新材料技術,將光纖從高空連接到地面主幹網,實現超大數據上下行功能。

光在臨近空間的一小步,或者能將人們帶到另一個維度:這樣一個“雲平台”,它具有通信、互聯網接入、大數據收集和分析等多種功能,其中不僅包括Wifi通信覆蓋,還有對地監測和海事大數據監測等。有望成為衛星通信和地面塔台、基站的有力補充和替代,改變通信領域的現有格局。

同時,由於臨近空間飛行器比同步衛星系統具有通信距離短、傳播損失低、延遲少且壽命長的特點,從而可大幅降低地面設施建設費用和基站對周圍的輻射污染,但其造價和生的通訊資費比同步衛星平台和光纜更便宜。

未來:建立空間商業領域全球生態圈

顛覆式的創新,往往爆發出驚人的力量。而光絲毫不掩飾其在空間領域的野心:全力打造顛覆式空間服務全品鏈。

“光的目標是在空間商業領域建立顛覆式創新的全球生態圈,長期計劃是聚集10家擁有全球顛覆性技術的公司。”劉若鵬在接受本報採訪時這樣描述。

他,目前,太空中有上百顆衛星,但是仍不能對地球進行很好地觀測和信息收集,如氣象、海洋、地質和航空大數據的檢測,仍是世界難題,需要新的信息技術進行觀測。

據了解,除了“雲端”號,光還有“旅行者”號,建立對空對地監控觀測的新平台,去年11月21日,光科學與新西蘭航空管理公司Airways等合作伙伴簽署了備忘錄,計劃於明年上半年在新西蘭放飛“旅行者”號。同時,光還與上海宇航系統研究所合作,共同開發臨近空間載人平台,開發“旅行者”號載人版,將於今年進行動物實驗,若一切順利,將盡快以低廉的成本進行載人太空旅行。

最新的消息是,光科學近期分別與全球首款商業個人立式飛行器生商Martin Jetpack合作,推出飛行噴射包,並已於2月24日在澳洲上市。未來,個人還可以實現類似於“鋼鐵俠”的裝備夢想。光還和世界知名新型飛行器生商Solar Ship簽署了投資併購協議,研發製造新型運輸平台“太陽能方舟”,將全世界偏遠地區都無縫連接起來。

深圳商報記者 謝靜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