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堂:“16:9全幅”到底是個什麼鬼?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3-04 17:27
本來關於拍照設備的感測器尺寸問題在相機圈已經是沒什麼可的事了,但隨手機廠商如今越來越強調品的拍照功能如何如何強大,感測器尺寸也一次又一次的作為賣點出現在各家的宣傳中,這次輪到了聯想。
故事的起因是在MWC2015上,聯想推出了一款拍照旗艦手機VIBE Shot,無論是從參數還是到外觀設計上都非常注重拍攝功能,據實拍質也表現不錯。可沒想到,本來這款以拍照為賣點的國手機卻因為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移動業務集團總裁,摩托羅拉移動主席的一番宣傳,引起了網友的巨大爭議。
罪魁禍首就是這幾個字——“16:9全幅感光原件”,好吧,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到底是個什麼鬼。
要“全幅”,首先我們要從“幅”起,其實拍照設備的幅就是指感光器面積的大小,這很好理解。
再來“全幅”,對膠片相機的朋友應該對原來家用的35毫米膠卷還有印象,這種膠卷一般都是35mm寬,幅尺寸為36*24mm,幅比例3:2。1996年由富士膠片、柯達、佳能、美能達和尼康五大公司聯合開發的APS(Advance Photo System)膠片系統,在原35mm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定位於業餘消費市場,共設計了三種底片幅(H、C、P),幅尺寸各不相同,但都比36*24mm小,這裏就不具體了。
到了數碼時代,基於生和研發成本上考慮,大部分數碼相機都使用APS-C幅的圖像感測器,只有高端單反數碼相機才使用35mm膠卷同樣尺寸的感測器。為了便於區分,業內就把35mm膠卷的尺寸定義為全幅尺寸,也就有了全幅與APS幅之分。
看完這段歷史,大家應該清楚了,只有感測器尺寸為36*24mm的才稱之為全幅,而感測器的長寬比為3:2,當然從成本和體積的角度出發,各家也開發了各種不同尺寸的感測器,具體可見下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其實除了全幅還有更大的中幅,只是這種感測器在普通的家用相機中並不會出現,而原來的手機尺寸普遍都小於相機。
傳統相機的幅長寬比一般都是3:2或者4:3,這也是從膠片時代沿襲下來的,但手機由於屏幕比例的原因,使用更“扁”一些的16:9幅感測器在分辨率上要更匹配些,在使用全像素拍照時屏幕兩邊也不會出現黑邊,聯想VIBE Shot應該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所以“全幅”只是感測器尺寸的一種而已,那大家又為什麼會如此樂此不疲的追求這個“全幅”呢?歸其原因就是“全幅=質好、專業、牛X”的觀念經過多年影像廠商的宣傳已經深入人心,如今手機廠商在宣傳的時候自然想來分享這現成的概念紅利,只可惜這次聯想犯了個低級錯誤。到底是想沾“全幅”的光還只是純筆誤,大家覺得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