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關鍵在自己 機器人也非萬能
溫怡玲、鉅亨網專題中心 2017-02-03 13:51
2020 年可達 2.2 兆美元規模
機器人理財在這波 Fintech 浪潮中,成為各家金融機構與投資顧問公司關注焦點,也讓投資人對於未來的投資模式有了嶄新的想像。在鉅亨網 Fintech 群英講堂中,也特別針對這個主題連續舉辦兩次講座。第二場邀請安本投顧總經理馬文玲與鉅亨投顧總經理朱挺豪,分享全球重要的機器人理財重要趨勢,並解答大家心中對於機器人理財的疑問。
馬文玲表示,機器人理財的崛起,跟 2008 年金融海嘯有密切關係。當時英國金融市場情況跟現在的台灣類似,共同基金主要由銀行銷售,很多客戶因為海嘯衝擊、虧損,導致客訴頻傳。也使得英國主管機關開始注意到「不當銷售」以及理專與客戶利益衝突的問題,於是開始研擬相關規範,從 2012 年正式實施 RDR(Retail Distribution Review,零售分銷審查)。
RDR 的主要精神在於,從產品提供者、銷售者到消費者,每個環節費用都透明化,避免因隱藏其中的分潤、退佣,影響了銷售者推薦投資商品時的公正客觀態度。正式實施後,基金管理費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是,銷售機構可以跟客戶收取諮詢顧問費。
科技業介入財管行業 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但在此同時,銀行發現少了退佣收入,利潤減少的現實使得他們開始縮減財富管理業務,因此消費者獲得投資諮詢建議的機會大減,造成了嚴重 Wealth Gap。雖然英國有獨立金融諮詢公司 IFA,但收費相當昂貴,一小時高達 3000~5000 美元,一般人根本負擔不起。
因此,科技業者進入投資領域提供解決方案。IT 公司所提供的理財工具,慢慢打開市場後,有愈來愈多 IFA 開始導入,接著連四大銀行也投入機器人理財。由於正好滿足市場的需求,並且提供更好的投資服務,所以這兩、三年已蔚為風潮。
朱挺豪則分析美國機器人理財的出現,同樣因為 2008 年金融海嘯後,股市難以預測,找不到方向;而且利率低到近乎零,銀行又信用破產,使得投資人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而科技人發現金融客戶有很多需求沒有被滿足,導入數據計算後正好滿足了投資人的需求。他分析機器人理財被普遍接受的原因,主要因為不會受到貪婪與恐懼左右,不會產生系統性偏差,防止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嚴守資產配置原則。
朱挺豪進一步指出,特別是市場劇烈波動的情況下,不同資產漲跌狀況必然不同,原本設定好的股債投資比例會大幅走樣。此時,如果能夠透過「再平衡」機制,調整比例,還原最初的風險承受程度,防止追高殺低,並實現原本設定的投資目標。
大數據、維持中立 獲投資者肯定主因
安本投顧 2015 年也在英國併購全球第二大獨立機器人理財公司 Parmenion,提供「B to B to C」的理財解決方案,透過逾 900 家 IFA 提供給投資者。投資者在做風險屬性分析、風險胃納後,確定理財目標及投資風格,Parmenion 就會產出投資建議,並進行導流測試。一旦確認後,會每天監控,一旦投資偏離軌道,會再尋找合適標的,讓投資能夠回到原本的軌道,順利達成理財目標。
「想要達成目標,關鍵在於個人而不是市場,」馬文玲強調,Parmenion 幫助投資人找出風險屬性、理財目標及盤點現有資金後,只要控制風險,長時間就能達成理財目標,是集合投資管理、下單交易、保管的完整解決方案。
分析 Parmenion 獲得成功的原因,馬文玲認為累積了很多大數據是關鍵之一;同時,雖然被安本併購,但 Parmenion 裡屬於安本的基金只有 3% 到 5%,仍然維持客觀中立,因此理財的建議仍然獲得投資人高度信賴。
朱挺豪指出,根據花旗集團統計,機器人理財顧問所掌握的資產從 2012 年的幾乎為零,增加到 2015 年底有 187 億美元,而從 2016 年開始將出現急速成長,以平均年成長率 68% 的速度,至 2020 年預估將達 2.2 兆美元規模!
機器人理財非萬能 理專仍可提供貼心服務
當然,機器人理財崛起後,有很多人擔憂是否理專會因此失業?馬文玲指出,根據 2016 年全球投資顧問協會進行的全球調查結果,發現愈有錢的族群愈覺得機器人理財無法取代理專,畢竟只有人的互動才能帶出最貼心的服務,而一般投資金額較少的大眾,認為理專有可能被取代的可能性較高。
這個調查中同時也分析對投資人的影響,一般投資大眾逾七成覺得有正面影響,例如成本降低、更容易取得投資諮詢服務、產品選擇更多;而最有錢的一群人則覺得不太有影響,但大部分受訪者都不認為有負面影響。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來,機器人理財非萬能,像是程式可能有 bug、個人資料保護的問題,都是投資人會擔心的問題。馬文玲說,目前安本在台灣並未推出機器人理財服務,但很希望透過 Parmenion 的經驗,分享國際成功實例,帶動國內相關服務發展,也提供政府單位日後制定管理規範時參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