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彭博專欄:歐巴馬八年任期的五條經濟教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19 13:05


我還清楚地記得,八年前巴拉克 · 歐巴馬宣誓就任美國第 44 任總統的時候,經濟和金融市場所處的亂局。經濟和貿易萎靡不振,數百萬美國民眾丟了工作,股市呈自由落體式下跌。其他許多國家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使人們的經濟和金融不安全感達到了 70 多年以來之最。

眼下,歐巴馬的任期即將結束,美國的經濟表現幫助世界避免了連續多年的經濟蕭條,令今人和後代都能免受其苦。但美國的經濟成果不止於此,其經濟表現在已開發國家中數一數二,創造了史上最多的就業崗位,令失業率為其他許多國家所艷羡,美國也依然是全球最熱門的創新和創業精神的搖籃。與此同時,美國所有主要股指均接近紀錄高點,在歐巴馬的八年任期內,為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回報。


2008 年歐巴馬就任時,這一系列的巨大成果曾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甚至是無法想象的;但現在卻不免讓人覺得,在此期間原本還能實現更多,尤其是可以保障經濟成長更具包容性、令企業更富競爭意識、提高薪資增速、實現真正的金融穩定,以及引領優化全球政策協調。實際上,從中我們可以吸取五個經驗教訓,為未來的經濟治理提供參考:

1. 美國經濟不再僅受周期性因素的影響。

短期內出現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已經下降,很容易讓人認為,經濟創傷僅僅是周期性因素所致(這樣的想法也很讓人寬慰)。因此,政策措施過多地受到了經典的「V 型」復甦的影響。在此過程中,決策者們對結構性阻礙的關注嚴重不足,妨礙了經濟實現高速、包容性的成長。不只在經濟舉措層面,在政治窗口方面,確保持續實施政策措施的珍貴機遇被白白地浪費了。實際上,引用原白宮幕僚長 Rahm Emanuel 的名言,本屆政府無意間讓一場「好危機浪費了」。因而,經濟挑戰滲入到了更深層的經濟結構中

2. 可信的中期經濟愿景對維持經濟勢頭很關鍵。

由於過分關注周期性政策回應,就無法給出陳述清楚、溝通廣泛的經濟愿景。一旦度過了嚴重的危機階段,經濟便缺乏一個跨度多年的足夠強的框架,來扮演政策制定和商業計畫的共同催化劑。遞交國會的單一政策倡議,包括考慮周密的促進就業和投資的法案,在政治極端化面前變得愈發脆弱

3. 依賴貨幣政策雖然是很容易的選擇,但終究不可持續。

政策回應不夠全面,導致機會錯失,這一點並沒有很快地反映在美國政府面前。這一點也能理解,因為聯儲會出面,竭力填補其中的空缺。這樣一來,聯儲會就讓短期經濟增速高於其原本的水平,也讓金融市場的波動性遠低於基本面所反映的水平。但是,工具和任務不匹配,無法解決阻礙更長期經濟繁榮的結構性問題。實際上,為取代本質上存在缺陷的經濟模式,政府使用的是另外一個有缺陷的模式:從依賴民間部門債務、槓桿和金融工程,轉向依賴央行融資和人為壓低利率。聯儲會被迫作為政策方面的唯一行動人時間越長,外界就越擔心高度失衡的政策回應可能帶來附帶損害和意外後果

4. 要確保全球政策高效協調成為常態,結構是關鍵。

2009 年 4 月,由美國和英國主導的 G-20 倫敦峰會取得了意外的成功,但自那以後,全球政策協調明顯惡化。各國之間並未圍繞面臨全球經濟的共同風險和責任一同構建跨境政策協調,反而出現了協調程度下降的現象,令本就遲緩的全球經濟進一步失去了推動力。其中部分反映了 G-20 缺乏足夠的政策持續性和符合期待的秘書處;作為全球經濟自然而然的領導者,美國原本可以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5. 尋求促成新的全球改變,而非因循守舊。

歐巴馬政府慢吞吞地認識到全球經濟局勢調整,包括中國崛起成為更自信的大國,還有越來越多的其他國家追尋自身利益等。在中國提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之際,美國就給出了消極的回應。當時,美國沒有參與或尋求在其設立階段對其塑造發揮重大作用,而是采取了類似於上世紀 90 年代末對待亞洲貨幣基金組織提議的類似方法:破壞這種可能與其領頭和主導的二戰後地區及多邊架構展開競爭的努力。然而,這一次美國未能團結絕大多數的盟友,對於中國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債權國的上述倡議,許多國家表達了興趣。而美國則被迫成為了「局外人」

歐巴馬離任日期臨近,他雖然在任內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成果,但他所錯失的機會也難免讓人感到惋惜。美國一些人群的失望情緒引發了憤怒政治和社會分化,遠遠超過了預期,也與實際經濟表現不相匹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歷史學家們會給歐巴馬的經濟成果更多積極的評價。如果下屆政府能認識到這些問題,並據此採取行動,那麼歐巴馬的政績將更加值得贊許。

(本文作者 Mohamed El-Erian 是 Bloomberg View 的專欄作家,現為安聯的首席經濟顧問、美國總統全球發展理事會主席,曾任 Pimco 執行長和聯席首席投資官。本專欄不代表彭博編輯部、彭博有限合伙企業及其所有者的觀點。)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