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 一步一履總是情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2-22 11:30
【2016年度文化盤點系列——文化走出去】作者:謝偉鋒中國文化「走出去」依然是大勢所趨。這種自信,不僅來自於中國文化在傳播中所信奉的「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念,還有中國市場動力引擎的澎湃。後者更有商業化摧城拔寨的意味,它用資本的介入,通過不斷推動優秀的影視文化作品走出國門走向海外,繼而完成多贏的生動局面。
2016年是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兩位戲劇大家逝世400周年,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為這一紀念年特別創排了越劇《寇流蘭與杜麗娘》,首次將莎士比亞的《寇流蘭》與湯顯祖的《牡丹亭》同置於一方舞台。倫敦成為該劇世界巡演的第一站。
即將過去的2016年,世界多個角落都有在講述中國文化之美:《滾蛋吧!腫瘤君》《匆匆那年》《北京遇上西雅圖》等國產影視劇揚帆出海,漸成「華流」;曹文軒、劉慈欣等作家矩陣在字裡行間中,把中國文學直通世界;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將《牡丹亭》和莎士比亞名劇《寇流蘭》融合穿插,混搭登台,彰顯和諧共生理念。
精心譯制的影視劇,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經典跨界的藝術混搭……中國文化的閃亮登場,風靡海外,追捧者眾。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自信。這種自信,並非全盤源發於自我角度的價值輸出,而是建立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彼此認同。
早在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坦桑尼亞時,就曾用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來舉例,當場博得了熱烈掌聲。外國觀眾對「婆媳無國界」的劇情描繪感同身受,繼而被中國文化傳播的平易近人所吸引。你所需求正是我所傳遞,正是遵循着這種最大公約數,中國文化才得以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步伐穩健,足音強勁。
文化「走出去」並非是中國首創的風尚。好萊塢的大片,日本的動漫,韓國的偶像劇,都曾在不同時期輸出了本國軟實力。甚至是以文化為基點,增強了其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這種精神上的「出口創匯」,有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是要以滿足和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為大前提。只有經歷了本國受眾的全方面「考驗」,文化產品才可能優中選優,繼而登陸海外,以此提升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認同感。
從上述角度而言,「走出去」的文化產品,已然能夠擁有自信的資本。畢竟,這相當於「掐尖」般的歷程。但同時也需要清醒的是,自信不應該成為自大,尤其是文化作品落在他人土壤之上,「水土不服」難免存在。譬如,曾經豪奪國內總票房冠軍的《泰囧》,就在北美遭遇滑鐵盧。這裡面有發行方未做充分的海外宣傳等原因,但也不乏欠缺把國內的成功如何複製到海外的深層次思考。
曲折會有,但不管怎樣,中國文化「走出去」依然是大勢所趨。這種自信,不僅來自於中國文化在傳播中所信奉的「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念,還有中國市場動力引擎的澎湃。後者更有商業化摧城拔寨的意味,它用資本的介入,通過不斷推動優秀的影視文化作品走出國門走向海外,繼而完成多贏的生動局面。
此外,網絡文藝的異軍突起,也加重了文化「走出去」的IP砝碼。娛樂性和現代性元素極為明顯的網絡文藝,衍生出多種表現形式,使得其漸成「走出去」的利器,完成了和海外年輕受眾的無縫鏈接:《步步驚心》韓文版在韓國相當暢銷,泰國版《花千骨》成為吸引泰國青少年的主力書籍,當年明月的網絡小說《明朝那些事兒》已被譯為日、韓、英等多國文字出版發行……中國網絡文藝的優秀作品,以自己的文化高度向周邊輻射,已然形成新的陣地。
網絡文藝是文化產業的重要增長極,也是文化「走出去」的先鋒力量,成了國與國之間民間文化互動的新使者。不把網絡文化當成對傳統的「顛覆者」,而是把其發展成為「接力者」,中國對於這種新興文化生產力的自信態度,更多地來自於創作鼓勵、管理多樣以及政策扶持。「以心換心」的正面循環之結果,乃是文化「走出去」從虛擬走向現實的落地生根。
總的來說,文化「走出去」,路要自己闖,甘苦自己知,一步一履總是情。這種情,在於傳播無國界的友情,在於藍海一片的行情,更在於文化自信的實情。文化中國的大布局,也將在「走出去」中完成進軍和實踐。(謝偉鋒)
來源:光明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